第一0八章 洪以文颁诏历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奉玄宗皇帝之命到敖东城来颁布诏书的钦差大臣洪以文,就是和大野勃的女儿大松花公主订下终身大事的江南才子洪以文。
三年前,大荣华和大松花遵循父亲大野勃的召唤,离开长安国子监,绕道日本国,返回庙尔城。临行时,大松花和洪以文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发誓要以对方为伴侣,约定五年之内相娶相嫁。为了实现誓言,洪以文发奋读书,广积学识,在次年的科考中获得进士第十名。新科进士都要上殿面君,向皇帝谢恩。按常规,进士们要从七品官做起,多数要派到各地去担任县官。洪以文就在皇帝召见时提出,情愿做七品以下的差事,只求到鸿胪寺任职。当时的鸿胪寺正卿崔忻非常赏识洪以文的才华,就把他要去做了个副七品的司藩吏。二年后,杨玉环的堂兄杨铣来做鸿胪寺正卿,就把前任崔忻重用的人撤下去,破格提拔了一批低级官员。洪以文本来就有才子之名,又赶上这个好机会,就被杨铣保举越过四级提升为少卿。
杨铣本人才疏学浅,为了装出一付有学问的样子,就把进士出身的洪以文当做招牌,凡是皇帝交给鸿胪寺的任务,都要让洪以文出面去办。这次皇帝让鸿胪寺推荐出使渤海国的钦差大臣,杨铣就立刻举荐了洪以文。
洪以文到鸿胪寺任职以来,就天天盼望有个出使渤海国的机会,好乘机去和他的梦中恋人相会。这次如愿以偿,就日夜兼程向敖东城奔来。和他同行的还有大元义和许之元夫妇。大元义这几年在长安过着驸马生活,却没有忘记大钦茂归国时说过的话,现在得知大钦茂被册封为渤海国王之后,就匆忙做出归国决定的。他的归来,让文王大钦茂喜出望外。大钦茂在归国时就曾对大元义说过,有朝一日继位称王,希望大元义归国辅政。现在大元义不失前约,适时归来,让文王大钦茂很受鼓舞。
洪以文一行人马在敖东城外五十里,受到文王大钦茂隆重热烈地迎接。
次日的朝会,就改为文王接诏大典。文王在大政殿上接受了大唐皇帝的册封,正式成为渤海国国王。
大唐钦差洪以文兴奋地展开诏书,庄严宣诏道:
大唐皇帝致大钦茂书
念卿亡父,素励诚节,与善无微,奄至殂谢,兴言求往,轸念良深。卿是长嫡,当袭父位,宜全忠孝,以继前踪。今故遣使,持节册命,兼申吊祭,以昭百藩。皇帝册曰:藩邦王者,守在海外,必立藩长,以宁遐荒。咨尔海东,故渤海郡王嫡长子大钦茂代承绪业。昔在尔考,忠于国家,爰逮尔躬,当兹负荷。岂惟立嫡,亦乃择贤,早闻才俊,堪充栋梁,可嘉宠章,宜及是用。命尔为渤海国王,兹往钦哉。开元二十六年腊月十日钦笔。
这是玄宗皇帝的亲笔诏书,诏中说武王大武艺是个非常忠于大唐皇室的藩王,勉励大钦茂继续发扬光大。其实皇帝评价大武艺那些话都是言不由衷的假话。说大武艺素励诚节,不过是对死者违心的赞扬,目的在于笼络继位者。说大钦茂是才俊和栋梁倒是发自真心的期望和勉励。皇帝亲笔写下册封藩国国王的诏书,这对藩王来说是非常的荣幸和骄傲。
文王激动万分地接诏谢恩,再接受百官祝贺。
公元738年,大唐开元26年,渤海国立国41年,文王晋位称渤海国国王,立年号为大兴。王廷大开盛宴庆贺。文王和钦差亲切地交谈。
文王真诚地说道:洪大人如此年轻,就位至少卿,荣任钦差,真是令人起敬。
洪以文笑道:文王基下十八岁就写出气势如虹的陈情表,也让本官钦敬不已。
文王惊喜道:洪大人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洪以文笑道:至少有三位渤海王子向我展示过那道著名的表章。第一位是大荣华,第二位是大元义,第三位是大宝方。
文王更加惊喜道:原来洪大人和这三位渤海国王族早就相识,那你就是渤海国的老朋友了。
大元义在一旁笑道:洪大人不仅是渤海国的老朋友,还是渤海国的亲戚。他这次来,是公私兼顾,公事是宣诏封王,私事是来做藩国驸马。
文王喜出望外,大笑道:这可是渤海国的大喜事。不知洪大人要娶那位公主?孤王的四个女儿可还小着呢。
大元义笑道:他要娶的公主可是我们的长辈,我们都要叫他姑父呢。
文王恍然大悟,笑道:啊,知道了,知道了!一定是大松花姑姑。你们是国子监的同窗好友,早就相爱了,是不是?
洪以文笑道:基下说的不错。不知大松花公主回国后情况如何?我想尽快见到她。
文王笑道:她远在庙尔城。派快马去通知,她再马不停蹄来到敖东城,也要二十天之后。最快的办法就是你去见她。

洪以文急切地说道:本官还有巡视的任务,就先去巡视庙尔城,明日就出发。请基下立即安排。
大元义笑道:就算巡视也轮不到庙尔小城。洪大人这回可不仅是要公私兼顾,只怕是假公济私了吧?
文王笑道:钦差到了渤海国,一切行动都是公事。孤王立即安排下去,就由大元义陪同,保证洪大人十天之内见到大松花。
洪以文这一夜住在敖东城的国宾馆,心却飞到了庙尔城。他想象不出庙尔城是什么样,却把大松花的形象作了几百种设想,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眠。三年的分别,是多么漫长的煎熬。异国的苦恋,更是如火如荼的折磨。别人都以为这是隔世一般的幻想,洪以文却坚信有情人终能相聚。现在相聚的日子就在眼前了,只盼天快亮,马快奔,哪里还能有睡意。
就在洪以文心驰神往的时候,宾馆的高墙上有两个黑影飘然而入。夜幕下面有两名杀手,提着两把寒光闪闪的弯刀,正在向钦差的卧室逼近。洪以文本是文人雅士。唐朝的文人雅士也都习武,平时腰上佩着剑,遇到敌人也能拔剑相斗。可是洪以文此时太疲劳了,矇矇眬眬,似睡非睡,对周边的动静毫无感觉。那两把弯刀已经撬开了他卧室的窗扇,他还毫无所知。
就在那两个杀手往下伏身,要跳进室内的一瞬间,四下里火把齐明,二十名禁卫军卫士跳出掩体,飞步上前,把两名杀手生擒活捉。
洪以文听到外面有异声,起身开门仗剑问道:谁在这里喧哗?
黑影中闪出乌道全,禀道:是下官奉命巡查,平安无事,请洪大人放心安歇。
洪以文笑道:原来是乌大人在巡查,我还以为有贼。
乌道全笑道:就算有贼,也不劳钦差大人亲自动手。
洪以文放心安歇去了。他哪里知道,乌道全是奉了父亲乌知古的命令,专门来保护钦差的。他更不知道,刚才被捉住的两名剌客,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原来,大内相乌知古早就听张雨生说过,高海清私养了百名杀手,不仅剌杀过大野勃,还要剌杀朝中许多官员,只是无凭无据,不好查办。现在高海清突然回国,就引起了乌知古的警觉。文王法外开恩,准高海清回家和亲人团聚,就更让乌知古放心不下。乌知古回到府中,越想越觉得要出事,就让儿子乌道全持大内相手喻,去禁卫营中督促巡查,特别要保护钦差的安全。
乌道全带着一队禁卫军官兵巡查中果然为发现两名可疑人,就暗中跟踪监视,在钦差住所外面将杀手擒获。乌知古得到报告,连夜审讯杀手,获取了高海清阴谋乱国的证据,再让禁卫军把高海清府宅团团包围起来。
次日,文王送钦差洪以文北上巡视。大元义奉命陪同钦差往庙尔城而去。
大内相乌知古见钦差平安出巡,才向文王禀道:昨夜有人剌杀钦差,已被禁卫军拿下。杀手供出主谋是高海清。臣已下令禁卫军把高海清的府宅团团包围。
文王既惊又怒,喝道:立即将高海清满门抄斩!
大内相乌知古想乘机揭穿高海清私养杀手,妄图杀害大臣的罪行,就上前奏道:高海清罪恶多端,应交三省六部严加审讯,查明罪行,再行论处。
文王道:审,细细地审!就由大内相主审,务必查明罪恶,从严论处。
乌知古领了王教,立即去查抄高海清的府宅,擒获杀手百余人和杀人的黑名单,大野勃和乌知古、张雨生等百余名五品以上官员名列其中。高海清对妄图剌杀钦差制造动乱的罪行供认不讳。
乌知古将高海清的罪行一一查清,向文王奏道:高海清祸国殃民,危害王廷,当灭三族,满门抄斩。
文王道:高海清死有余辜。明日午时,你来监斩。想不到这样一个奸贼竟然爬上右相高位,他私养百余名杀手,要杀百名朝臣,一旦行动起来,敖东城就会天翻地覆,血流成河,这么大的危机居然没有人察觉,真是不可思议。
乌知古道: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其实高海清的罪行早就有人举报,只是因为他窃踞高位,三省六部投鼠忌器,不便公开揭露。
文王道:你说早就有人举报,是什么人举报的?是向谁举报的?为什么不向孤王奏报?
乌知古道:是向张雨生举报的。举报的人就是当时正在服刑的大野勃。罪犯举报右相,有犯上之嫌。在没有查获高海清确凿罪证之前,我和张雨生都不便向王廷奏报。
文王道:可惜大野勃和张雨生不能目睹这个恶贼的灭亡。你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通报给大野勃,让他和百官同享灭贼的快乐。
次日正午时分,乌知古把高海清满门五十余口,连同他养的一百余名杀手,一起押赴刑场,全部腰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