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0 章 遇奇人使臣出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使臣大能信的使命是护送大唐钦差归朝。把钦差殷志瞻平安护送到长安,使命就算完成,就可以回国了。可是大能信却不想回国,他很想像同来的入侍王弟大启泰一样留在长安求学。他向殷志瞻说出求学的愿望。殷志瞻爽快答应,并亲自安排他进入国子监上学。
大能信虽然进入国子监上学,却只是个旁听生,不必像大启泰那样恪守学规,他就经常出去拜访长安的文人雅士。这天来到长安大相国寺游览,见寺中有许多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册子,就请和尚给他行个方便,让他把这些册子上的诗文抄录下来。和尚把他引到后院,让他坐在树下慢慢抄写。
抄了一个时辰,有个五十多岁的布衣花发居士从房中走出来散步,边漫步边唱道:
彭蠡天将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大能信听出这是李白诗《送渤海太守王孝廉》。王孝廉本是渤海国文王大钦茂的长子大宏临的伴读书童,陪大宏临王子来长安求学,遇上安史之乱,大宏临辗转归国,却把书童王孝廉留在大唐荆州。后来王孝廉回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并且在安史乱后考中进士。王孝廉要求回国效力,大唐皇帝就封他四品渤海太守虚职,好让他回国后按级录用。王孝廉回国时重访荆州,再顺长江东下,途经当涂时,去拜访病中的诗仙李白。李白当年曾和大宏临同在永王李璘军中效力,并且结为忘年之交,得知这位王孝廉太守原来是大宏临的书童,就送给他这首诗。王孝廉陪伴李白,直到李白去世,深为诗仙李白的不幸遭遇而悲愤,就毅然放弃归国,重返长安,为李白辩冤。后来就没有人知道王孝廉的下落,只有这首诗传到渤海国。
大能信就上前打招呼道:打扰前辈了。在下是渤海国学子大能信,想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请你再唱一遍好吗?
那居士兴奋道:原来你是渤海人,真是奇遇了!你喜欢这首诗吗?
大能信道:这是诗仙李白写给渤海太守王孝廉的诗,渤海人都喜欢。
那居士道:那就请到我房中来,我抄录了送给你。
大能信随居士来到房中,只见案上地下全是书册,有数百册之多。大能信趁居士录诗之际,把那些书册信手拿来观赏,发现都是抄录的李白诗,不禁暗暗称奇。
不多时,居士抄好了诗,说道:请渤海学子雅正。
大能信伏案一看,居士写的是一篇苍劲有力的颜体书法,开头是:
录诗仙李白《送渤海太守王孝廉》诗。
接下来就是他刚才唱的那首诗。再接下来末尾两行的字迹让大能信惊诧不已,那两行写的是:
长安大相国寺寄居之渤海人王孝廉
录于大唐元和五年三月二十日。
大能信惊问道:前辈就是渤海太守王孝廉吗?
居士笑道:正是。
大能信道:渤海人都说你失踪了,原来却是在这里隐居。
王孝廉道:也不是我有意隐居,是为了整理李白诗文,在这里寻个清静。
大能信道:这满屋子的书都是你写的吗?这要写多长时间啊?
王孝廉道:我收集了上万首李白诗,先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再按诗体类别整理,又按诗文内容整理,反反复复整整花了二十五年时间。
大能信道:我本是渤海国康王派来护送钦差归朝的使臣,因为求学心切,就留下来了。可是国子监没有我的正规学藉,让我很是苦恼。今天有幸遇到王老前辈,就像迷途中遇到指路明灯。我要拜老先生为师,专心研读李白诗文。请老先生接纳。
王孝廉道:你姓大,是渤海国王族吧?你父亲是谁?
大能信道:是渤海国前任左相大廷方。
王孝廉笑道:这就更巧了,我父亲是渤海国前任右相王新福。不过我父和你父却不是一路人。
大能信道:前辈说得不错。我父是废王大元义的亲信,你父是文王大钦茂的忠臣。现在是康王主政了,我们都应该做康王的忠臣。
王孝廉道:你有这样的胸怀和见识,也很难得。我就收你为弟子了。
大能信从此离开国子监,和王孝廉一起住在大相国寺,向王孝廉学习李白诗文。二年后,大能信已经是颇有造诣的诗人。
大能信虽然是做了王孝廉的弟子,二年来努力攻读李白诗文,却又被寺中念佛诵经之声所吸引,常常跑去听和尚唱经,成了佛堂上的常客。王孝廉见他与佛有缘,也就任他随缘。
大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桓武天皇派出第十六次遣唐使,送一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到大唐求学。其中有两个和尚,一个叫空海,一个叫最澄,还有贵族青年桔逸势。空海和桔逸势随日本国大使藤原葛野麻吕乘第一船,最澄随副使石川道益乘第二船,判官高阶远成等乘第三船。三艘大船从长崎港出发后,本想直奔山东登州,不料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第一船漂到福建,第二船漂到浙江,第三船却漂回日本国去了。
日本国遗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带着空海和桔逸势在福州修好船,再北上登州,从登州奔赴大唐京城,年底到达长安。
空海来大唐长安,向青龙寺的长老密宗高僧惠果学习密宗。惠果让他来试听三日,然后让他试述。空海居然把这三天听的功课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惠果长老见空海天赋过人,悟性极高,十分欣赏,遂收他为弟子,传授他真经,并授他法号“遍照金刚”。空海在寺中学习二年,不仅学佛成就显著,而且迅速掌握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和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真缔,又从草书的汉字笔划中悟出奇特的联想,发明出万年不朽的日文平假名。惠果长老本是大唐真言密宗第七代祖师,他对日本和尚空海出众的修为十分赞赏,决定让空海来担当大唐真言密宗的第八代祖师。
滞留在浙江的最澄和尚在天台山佛陇寺拜行满和尚为师,学习天台教义,学业圆满,得经百部,也来到长安会合。这时日本国遣唐使的第三艘船又抵达登州。遗唐使判官高阶远成来到长安了解留学生和学问僧的学业成就。空海、最澄、桔逸势,本是同船来的求学者,现在就不约而同地要求一同归国。判官高阶远成见他们学业成就显著,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且奏请大唐宪宗皇帝李纯批准。空海这时决心归国传教,就不能接受祖师的衣钵,对师父怀着深深的欠意。空海在归国之前,特别在青龙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弘法大会,来报答惠果师父的裁培。

空海的弘法大会惊动了长安各寺院的和尚居士,他们纷纷涌到青龙寺来听空海讲经。王孝廉和大能信也随着大相国寺的和尚们来听讲。空海坐在高高的法坛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用深入浅出的精妙解读和海阔天空的丰富联想,把坛下的听众吸引住了。连饱学经史的王孝廉,和熟读李白诗文的大能信,都听得如痴如醉。
王孝廉道:李白是天上来的谪仙人,这个和尚就是佛界来的谪菩萨。
大能信道:这样的奇人真是天下难寻,我们要想办法和他结识才好。
王孝廉道:我们是李白的追慕者,不妨学一学李白以诗会友。我们各作一首诗送给他,如果有缘,他必会应答。
王孝廉和大能信各作一首七言绝句,请寺中和尚转交给空海。两人回到大相国寺,盼望能得到空海的回应,又觉得回应的可能性极小,因为空海归国在即,诸事繁忙,恐怕无暇再结交新朋友。
可是第二天,空海找到大相国寺来,说道:本和尚到长安二年,对三样东西爱之弥深。一是佛经,二是书法,三是诗文。归国之前,能得到二位先生的赠诗,实在是万幸。今日特来当面致谢,并献上一首回应诗,请二位指教。
王孝廉道:今生能与**师相遇,是人生之大幸。可惜相识即相别,让我好生惋惜。
大能信道:**师的弘法讲坛让我心生崇敬,真想随**师一起东渡日本。
空海道:因为现在有日本国遣唐使团判官高阶远成的官船在登州,本和尚急于搭船归国弘扬佛法,不得不和长安朋友告别。虽然人分两地,但只要心心相通,就一定还会重逢。
大唐元和元年九月,空海离开长安归国了,青龙寺的僧人感到失落,长安人感到失落,旅居长安的渤海人王孝廉和大能信也感到失落。可是他们的失落不久就被另一位日本和尚的惊人举动给填补了。日本遣唐使团判官高阶远成的官船又带来一个名叫灵仙的学问僧,四年后灵仙在长安掀起了新的波澜。
大唐元和五年七月,罽宾国和尚般若,带着梵文佛经《大乘心地观经》来到长安礼泉寺。大唐宪宗皇帝李纯颁下诏命,让礼泉寺应公长老组织长安各寺高僧翻译这部佛经,并派了朝廷官员来参与。奉诏参加这次大型翻译活动的有八位和尚和六名官员。他们是:
罽宾国和尚般若,宣读梵文经书;
礼泉寺日本国和尚灵仙,担任笔录并译成汉文;
经行寺和尚令谟和济法寺和尚藏英,负责润文;
礼泉寺和尚少諲和福寿寺和尚恒济,负责回文;
惣持寺和尚大辨,负责证义;
右街都勾当大德庄严寺和尚一微,负责详定;
都勾当译经押衙散兵马使兼正将朝议郎前行陇州司功参军上柱国赐绯鱼袋臣李霸,给事朗守右补阙云骑袭徐国公臣萧俛,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充皇太子及诸王侍读长洲县开国男臣归登奉,朝请大夫守给事中充集贤殿御书院学士判院事臣刘伯刍,朝议郎守谏议大夫知匦使上柱国赐绯鱼袋臣孟简,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兼右街功德使扈从特进行右武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上柱国剡国公食邑三千户王从直,奉敕祥定。
这次译经活动吸引了长安各寺院的和尚居士们来参观,大能信也在其中。大能信很快就被这部新传入大唐的佛经吸引住了,也被译经的日本和尚灵仙吸引住了。日本国和尚灵仙不但通晓汉文,还通晓梵文,能够一边笔录一边译成汉文,让大能信感到神奇。大能信从此倾心向佛,就在礼泉寺出家当了和尚。礼泉寺的应公长老赐他法号贞素。贞素又拜灵仙为师,向他学习《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并把这部佛经抄录下来。
译经活动历经九个月才结束,灵仙就迫不及待地要把新译的这部佛经带回日本国。他向贞素说道:我本是日本国奈良兴福寺的和尚,受寺主派遣来大唐取经。所幸译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正可补日本国佛经之不足。现在我不敢再有耽搁,要立即启程到登州寻船归国,只能和你告别了。
贞素道:师徒一场,缘份刚结,突然分别,我心难安。既然师父要归国,我就送师父到登州上船。
师徒二人结伴来到登州,到日本馆去打探何时能有东渡的船,却被告知半年内不会有船去日本国。灵仙心急如焚。
贞素进言道:师父急于归国,不妨到渤海国搭船。渤海国每年都有官船去日本国,说不定我们去了就能赶上。
灵仙道:与其在这里等待,还不如去渤海国搭船。我们就去渤海国。
两人到渤海馆联络,很快就搭上了从登州开往渤海国东京的商船。
到了渤海国东京,贞素就去都督府打探去日本国的船只。都督府回复说:三个月后会有赴日本国使节的官船渡海。你们最好去上京和赴日使节联络。
灵仙道:这样跑来跑去,时间全都丢在路上了。我渡海来大陆一次非常不易,惊涛骇浪中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我要抓紧时间多抄些佛经。既然数月之后有渤海国使节的官船去日本国,就请你代我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托付给使节,请他替我献给天皇。我要赶回长安去再抄新经。
贞素道:师父这样信赖徒弟,徒弟一定不负厚望。等我把经书交待好了之后,就立即赶到长安去帮助师父抄经。
灵仙又从东京搭船返回登州。贞素就赶到上京去和赴日使节联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