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大贞惠魂飘荒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贞惠公主回到敖东城张家老宅,就一病不起。她担心大元义暗中谋害,拒绝接受旧京太医院派来的医官诊病,只肯接受大宝方请来的民间郎中看病下药。常言道,神医也治不了心病。大贞惠公主是郁闷成疾,心窍瘀滞,日不思食,夜不能寐,任凭乡医百般调治,还是一日不如一日。熬到宝历四年四月,终于油尽灯枯。
这天,旧京留守王爷大宝方每天都来探望大贞惠公主,见公主办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不禁老泪纵横。
大贞惠公主拉着三叔的手,断断续续地说道:三叔,你比我亲爹还亲,再为侄女做一件事好吗?
大宝方忍不住热泪滚滚,说道:三叔一定会做,公主请讲。
大贞惠公主道:送我到驸马墓前去吧,我要和他在一起。
大宝方流泪道:好好好,三叔这就送你去。
公元七百七十七年,渤海国文王宝历四年,四月十四日,大贞惠公主在丈夫张茂森的陵墓旁边停止了呼吸,享年四十岁。
大宝方以旧京留守的身份向王室宗属司报告大贞惠公主病逝,请示安葬办法,想借此机会让文王发怜悯之情,为张茂森恢复名誉。可是大宝方再一次失望了。
宗属司很快就回复说:大贞惠是张家人,张家如何安排葬仪,与王室无涉。
大宝方知道这一定是文王的意思,就派人向时任南京南屯卫大元帅的张茂林和在上京赋闲的张茂顺征询意见。张茂林回话说请三王叔大宝方和三弟张茂顺酌处。大宝方就同从上京赶来为公主送葬的张茂顺商议道:既然基下不认这个女儿,就葬入张家墓地吧。
张茂顺忧心忡忡地说道:不能这样做,这会让死者在地下也得不到安宁。公主葬入张家墓地,必然又要给大元义提供诬蔑张家大逆不道的借口。依我之见,应在敖东城外山林中选一个隐秘之地悄悄安葬,免得节外生枝。
大宝方点头道:这样也好。只是委屈了二公主。
副王大华屿在一旁激动地说道:日后我当国王,一定要为贞惠姑姑重新举行隆重国葬。
大宝方和张茂顺就在敖东城西南方八十里处山林中选个辟静地,悄悄安葬了大贞惠公主。下葬之日,只有大宝方、大华屿和张茂顺来送葬。
宣诏省左相王涎新官上任不久,就得到大贞惠公主病逝后简葬于敖东城外荒山的消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想到张茂森和大贞惠之死完全是大元义一手策划的,就暗暗地替张茂森鸣不平,也为乌召度和大宝方的离职感到惋惜。现在南京留守是大胡雅的长子大元兴,西屯卫的元帅是是大琳堂的长子大元英,这两人都是大元义的堂弟,足见大元义势力之大。要想不重走乌召度和大宝方的老路,就必须用些毒辣的政治手腕把大元义震摄住。王涎是凭借出色的外交业绩当上渤海国左相的,他必须要把这个优势用足用好。他上任之后就着力巩固渤海国和河朔四镇的联盟,想以此来巩固自已的地位。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河朔四镇却偏偏闹起了分裂。
在河朔四镇中,范阳节度使朱泚自恃兵强马壮,想和平卢节度使李正巳争夺盟主,就主动进京朝觐,想借助皇帝的恩宠来压李正巳一头。安史乱后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和朱希采都不肯应诏进京,怕中了皇帝的调虎离山计。现在朱泚主动朝觐,就让代宗皇帝李豫喜出望外。满朝文武也都以为这是河朔四镇效忠的标志,纷纷向代宗上表祝贺。代宗皇帝欢喜不已,破例恩准朱泚带三千卫队进京,赐给府第,犒赏将士。朱泚本是个野心家,他见宰相元载作威作福,比节度使神气百倍,就想取而代之,便上表请求留京任职。代宗皇帝想利用他来拢络各镇节度使,就封他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副宰相,同时封留守幽州的朱滔为范阳节度使。
朱泚入朝拜相结束了节度使联手争世袭的混乱局面,大唐朝又出现了短暂的太平景象。大唐朝皇帝都是炫耀狂,有一点太平的曙光就以为晴空万里了,就要刻不容缓地向四邻属国颁诏庆贺。这次代宗皇帝李豫派往渤海国的宣诏钦差是代宗的本家叔叔李琳。这个李琳,就是当年被张文休从登州掳到敖东城的那个皇族李琳。李琳这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赋闲王爷,在政坛上毫无影响,可是代宗皇帝看重他和大钦茂有私交的特殊身份,就让他来出使渤海国。

李琳要来渤海国的消秘传到上京龙泉府,立刻引起轰动。李琳不仅和大钦茂有交往,还和大野勃一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友谊。文王大钦茂当即传下两道王教,一是让辽河大营元帅大忠和热情迎护,二是文王要启驾前往敖东城亲自迎接。
文王带着右相王新福来到敖东城恭候大唐钦差李琳,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上次大唐皇帝派钦差洪以文来宣抚渤海国,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距今整整十年了。藩属国的国王既想享有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力,也想常常得到宗主国的关怀。大唐钦差光临渤海国,是渤海国国王的荣耀。所以,文王这次到敖东城来迎接大唐钦差,心情特别欢畅。
旧京留守大宝方已经五年没有机会和文王见面了,这五年当中,他多次给文王上表,要求按王室之礼重新安葬大贞惠公主,却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十天前他得知文王要来敖东城迎接大唐钦差,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就准备好了一道请求为大贞惠公主重新厚葬的表章,要抓住机会当面呈现交到文王手中。
这时的文王大钦茂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也很想和三弟大宝方叙一叙手足之情。可是大宝方远在敖东城,不可能随时召他来相见,就把一闪而过的念头一次次放过了。现在他来到敖东城了,大宝方就在行宫之外,可以召之即来,就没有理由再不召见了。他趁大唐钦差还没有到来,传喻召见大宝方。
兄弟相见,发现对方都显出老态,难免要感慨光阴如电,说了许多岁月不饶人之类的家常话。文王是随意叙旧,主要是说些生活起居之类的琐事。大宝方是有备而来,他要趁机递上厚葬大贞惠公主的折子,很快就把话题拉到大贞惠身上来。
大宝方奏道:我自知老年将至,常为过去留下来的不如意事而烦恼,恨不能重新来过。
文王笑道:你是不是还想入朝参政啊?
大宝方摇头道:那样的事我早就不想了,现在经常想的都是家事。
文王问道:你的家事有什么不如意的吗?说出来,孤王可以为你行个方便。
大宝方道:我的家事很简单,儿子做了大将军,已经知足了。是基下没有闲情来想家事,只能由我来替你想了。
文王不再说话,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地说道:三弟用心良苦啊!你是放不下大贞惠的事。其实我也常常感到不安。现在她人已经不在了,你还能为她做什么呢?
大宝方见时机已到,就从怀中取出折子,向前一跪,奏道:臣有奏折,请基下阅示。
文王伸手拉起三弟,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你有话说话,就不要跪了。说说你的折子吧。
大宝方道:臣只有一个请求,按王室之礼重新厚葬大贞惠。
文王道:说说你的理由。
大宝方道:公主葬于荒山,上不能告慰祖宗,下不能安抚百姓。
文王点点头,转身提起朱笔,在大宝方的折子上批道:准将大贞惠遗骨陪葬于六顶山珍陵之西原;恢复张茂森开国公爵位,子孙承袭。
六顶山珍陵是武王大武艺的贵妃陶美鸾的陵墓。文王批的是大贞惠公主陪葬在她祖母陵墓旁边,可以说是给了很高的待遇了。这已经让大宝方心满意足了。可是文王顺手又批了恢复张茂森的爵位并由子孙承袭,这可是出乎大宝方期望之外的特别隆恩,让大宝方惊喜万分。
两天后,大宝方拟好了大贞惠公主改葬方案,来行宫向文王禀报,却被禁卫军拦在门外。大宝方自恃有文王朱批在手,说是基下特许随时晋见,与守门的禁卫军争吵起来。争吵声惊动了行宫里面的官员,右相王新福赶紧走出来。
大宝方急忙上前申诉道:我有要事晋见基下,请右相带我进去。
王新福道:三王爷不要吵。基下今天不会召见你了。请回吧!
大宝方道:我有基下朱批在此,基下正要听我禀报大贞惠公主改葬方案,右相为何阻拦?
王新福道:刚才有大忠和元帅快马来报,大唐钦差李琳在幽州突发急病不幸猝死,基下闻讯痛苦不堪,哪里还会有心情听你禀报?再过一个时辰,基下就要启驾回京了。大贞惠公主改葬之事,基下已有朱批,就由三王爷遵教酌处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