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张玉环假入佛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地之间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有好就有坏,有忠就有奸,有舍就有得,有求就有应。现在文王需要高力士出场了,恰巧就有个高力士那样的角色在蠢蠢欲动,这个人就是大元义。大元义对文王和张玉环之间微妙的感情发展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一段时间他没有再和二王子大宏元有过密谋。他开始有了新的计划,他要利用张玉环来实现自已垄断朝政的梦想。杨玉环在日本国复出的消息让大元义兴奋不已。他断定这个消息会剌激文王加快和张玉环结合。他要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来完成自已的计划。王新福出使日本国之后,大元义就开始实施他的新计划。
这天朝会之后,大元义跟在文王身后来到上书房。
文王问道:大内相有什么事吗?
大元义奏道:洪钦差很快就要回长安了,不知基下想如何为他送行,特来请教。
文王道:这样的事可以在朝会上议论,你为何到上书房来单独面奏?
大元义奏道:大唐代宗皇帝加封基下为左金吾大将军、太子詹事、大司空、检校太尉,这是前所未有的隆恩。基下也应该有格外的谢恩表示。臣觉得有些事不便在朝会上讨论。
文王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大元义奏道:臣以为,除了敬献丰厚贡品之外,还应该送王子入侍。
文王道:孤王现在只剩一个二王子了,你是说要让他入侍吗?
大元义奏道:除了二王子,还有王孙大华屿。这两个人都可以是入侍的人选。臣以为还是让二王子去比较合适。
文王道:这事孤王还要仔细酙酌。你还有事吗?
大元义知道文王急着去和张玉环母子相聚,便把话题引向杨玉环,奏道:王新福出使日本国至今没有消息,也不知他找到杨玉环没有。臣很替杨玉环惋惜。如果她不去日本国,而是投到渤海国来,和基下为伴,岂不是更好。
文王笑道:你这是什么话,就算她来到渤海国,也未必就要和孤王为伴。
大元义也笑道:臣只是随意说一说而已。杨玉环和玄宗皇帝的故事可谓千古奇事,令人赞叹。要是基下能重演这样的故事,一定会比他们更精彩更美妙。
文王心中一动,忍不住追问道:你说孤王能重演这样的故事吗?
大元义笑道:为什么不能呢?基下就好比是玄宗皇帝,如果再有个杨玉环,这故事不就可以开始了吗?臣的意思是说,也不必是那个杨玉环真的到渤海国来,在渤海国也会找到一个杨玉环。
文王知道他在暗示什么,不禁叹息道:唉,你说得轻松,孤王做起来可就沉重了。
大元义奏道:基下顾虑的是辈份障碍。这也不难解决,玄宗皇帝已经有成例在先,可以送副王妃到正觉寺修行半年,改变身份,再还俗嫁人,就可以一顺百顺了。
文王大喜道:你想得真周到。这事不便张扬,就由你来办吧。
大元义应道:臣领教。
大元义退下之后,文王没有去和张玉环相见。因为文王已经决心让张玉环成为自已的贵妃,要给大元义充足的时间去疏通,这时候再见面不知该说什么了。文王暂时放下张玉环,在上书房中一直坐到晚膳时分,反复思考着大元义送子入侍的建议。长子大宏临战死之后,副王之位一直空着。按常规应该由二王子大宏元继任。如果大宏元继任副王,张玉环母子就要从副王宫搬出去。文王不忍心让张玉环母子受到委屈,就把这件大事拖延下来。现在大元义要促成文王和张玉环的结合,文王就不能不重新考虑副王人选。看来大元义的建议是可取的,让大宏元去长安入侍,让张玉环的儿子大华屿继任副王。这是最完美的方案。文王下定了决心,心情欢畅,晚饭吃得格外香甜。
大元义领了文王秘教,立即到副王宫来向张玉环游说。这时张玉环正带着五岁的小儿子大华屿在宫门外捉蜻蜓。大元义笑吟吟地走过来向她们母子招了招手。
小王孙立即跑过来问道:是你在上书房缠着爷爷吧?爷爷说要给我捉蜻蜓,怎么还不来?
大元义笑道:爷爷有事不能来了。叔爷爷来给你捉,行吗?
小王孙叫道:不行,不行,我要爷爷。妈妈快叫爷爷来。
张玉环笑道:这孩子,一天见不到爷爷都不行。大内相有事吗?
大元义回道:老臣是有几句话要和副王妃说。
张玉环向旁边的太监说道:孙力士,你带华屿去玩吧。我要和大内相说话。
待孙力士把小王孙带走,张玉环问道:不知大内相有何指教?
大元义笑道:臣哪敢指教副王妃,只是想请安问候。
张玉环笑道:叔叔有什么话尽管说,这里又不是朝会,不要一口一个臣的。
大元义道:副王妃说得是。不过我要说的事情却与朝会有关。是这样,洪钦差就要返回长安了,他向臣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王要不要送王子入侍,一个是文王要立谁为副王。因为这是钦差回长安述职时必须要向皇帝奏报的。我把这两个问题向基下禀报了,基下很为难,不知如何回复钦差才好。

张玉环听了这番话,心情立刻紧张起来。这两个问题都是和她的命运密切相关的。入侍的人选和副王的人选,都只能在二王子大宏元和小王孙大华屿当中选择。如果大宏元做副王,大华屿就要入侍;如果大宏元入侍,那副王就是大华屿。张玉环立即理出头绪,现在必须千方百计让大宏元入侍。
张玉环拿定主意,开口说道:大华屿没有爹了,不能再离开娘。入侍的只能是大宏元。
大元义不动声色地说道:臣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基下现在只有一个王子了,立大宏元为副王也在情理之中。
张玉环立即反驳道:副王之位是大宏临留下来的,由大华屿来继承,也在情理之中。
大元义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说道:臣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大华屿做了副王,你的位置就不好摆了。
张玉环迷惑不解,问道:我是大华屿的母妃,这还有什么不好摆的?
大元义抓住时机,进入正题,说道:副王的母亲应该是国母贵妃。国母贵妃应该是基下的妃子。可你却是基下的儿媳。臣想了几天,也绕不出这个怪圈。如果大宏元做副王,这个怪圈就不存在了。
张玉环焦急起来,问道:这么说只能让大华屿去入侍了?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大元义故弄玄虚地说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但不知能不能行得通。
张玉环急切地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为什么行不通?
大元义这才亮出底牌,缓缓地说道:我的办法是让副王妃和基下学一学大唐玄宗皇帝和杨玉环,重演一出爱情喜剧。
张玉环立刻涨红了脸,斥道:你胡说!这怎么可能呢?
大元义笑道:事到如今,就不要遮遮掩掩了。难道基下比不上玄宗皇帝吗?难道你比不上杨玉环吗?难道你不想做基下的贵妃吗?
张玉环沉默起来。她知道大内相不敢随意乱说,这一定是文王的意思。她不能否认自已确实愿意和文王朝夕相伴。她更知道除此之外再没有办法能保住母子的利益。她真想大喊一声:杨玉环能行,我张玉环为什么不能行?可是她不敢喊。就算杨玉环在这里也不敢喊。她只能沉默,等待着别人做出这样安排。
大元义见张玉环沉默不语,知道这是同意的表示,就继续说道:当然,杨玉环也不是从寿王宫直接走进皇帝宫的,要有个改头换面的过程。臣已经谋划好了,请副王妃到正觉寺修行半年,让正觉和尚重赐姓名,再还俗嫁给文王。如果副王妃同意这样安排,就向宗正司提出皈依佛门的请求。其余的事臣自会料理。
张玉环这时很想说同意,可是这话实在难以启齿,就继续低头沉默。
大元义知道大事已成,便起身告辞。
三天之后,三位相国同时来到上书房,向文王奏道:副王妃张玉环请求皈依佛门,到正觉寺修行。此系王室大事,臣等不敢作主,请基下示教。
文王知道这是大元义暗中活动的结果,心中十分高兴,却故做平淡,降教道:寡媳要出家学佛,公公怎么能阻拦呢?就按她的意思去办吧。
三位相国应道:臣等领教。
文王说道:既然张玉环要出家,孤王就要对王孙大华屿有所安置。孤王的意思是,立大华屿为副王。你们安排下去,要在张玉环离开副王宫之后,立即举行册立新副王大典。
三位相国应道:子继父位,天经地义。臣等恭贺基下再立副王。
大元义亲自送张玉环到敖东城外东牟山下的正觉寺修行。正觉和尚对王妃来寺中修行,既感到荣耀,又感到迷惑。他来不及细想,就匆匆地把张玉环请到禅房中,热情接待。
老和尚看了看张玉环的面相,见她眉宇中透出一股逼人的媚气,命中大福大贵,是贵妃之相,不禁暗暗吃惊。
正觉和尚向大元义说道:请大内相到外面说话。
大元义跟他来到前殿上,问道:不知正觉**师和何指教?
正觉和尚小心说道:据老衲看来,此女有贵妃之相,循入佛门怕是不合适。
大元义笑道:大和尚真是法眼通天。现在副王大宏临已经不在了,张玉环怎样才能成为贵妃呢?
正觉和尚被问得张口结舌,含胡其辞道:这个么,老纳就不好说破了。
大元义道:她来寺中修行,就是为了改变身份,将来好还俗去做贵妃。请大和尚好生安排。
正觉和尚笑道:大内相这样一说,老衲就明白了。看来渤海国要重演大唐国的故事了。玄宗皇帝给杨玉环起了个道号叫太真,老衲就顺应天意,也送给张玉环一个法号,叫太真法师,在本寺带发修行。
大元义笑道:多谢**师相助。
<ahref=http://www.xiaoshuodaquan.com>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