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某些乐观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战争对于通拉嘎这种从小就全民皆兵的苏合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书.书.网对于在属地和民众中完成了军事化改造的李雪鳞来说除了看到转折点出现的兴奋之外也已经熟悉到有些淡漠了。对于守卫在北方前线的大夏官兵们来说他们也在时常生的战斗中习惯了三命换一命的规律大多数士兵都活得很麻木。
但对于中原的百姓来说百年的太平让战争远离了日常生活。虽然先皇在世时常常出征天兴三年冬天的苏合入侵也几乎演变成举国之战但终究对大夏腹心地带的影响很小。京城里百业照常。酒楼青楼一样热闹去佛寺道观为征人祈福的也不见得比平时更多。
可是这天兴五年的初夏却明显不同。从仲春时节起先是驻守江南的军队被大批抽调北上。然后一道征兵令黄河以北的农村壮劳力几乎被撸掉四分之一除了穿号衣吃饷更多的是成为自备口粮的随军民夫。
再往后又是征兵令。可这回征进军队的人却没有北上而是统统驻扎在京城附近每日里听着官长灌输忠君报国铲除奸臣的主旋律思想。真正的单兵素质训练倒没怎么做。
李毅将马车小窗上的帘子用折扇稍稍挑起一条缝恰好看到两支军队交错而过的情形。向东的那支是去增援北线。向西的那支则是拱卫京城。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燕州连续两次的异变瞒不过城中二十多万百姓走亲戚串门时流言就跟着长了脚由北向南传遍了大半个中国。虽然官道上的两支军队穿着一模一样的号衣脸上却没有表情对于和自己不是一个方向的同袍一丝笑容也不给。
这也情有可原。谁知道过一阵子大家会不会在战场上杀个你死我活没必要搞得太熟络。
“乱世将至啊!”李毅摇摇头放下帘子。书.书.网对坐在对面的董仆射道:
“北面那人似乎想将辽东一战而定——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苏合人已经聚起了一十万大军等着他。”
董尚华微闭着眼睛抚着银色长须悠然道:“但那人也未必会输。以弱胜强之战他可没少打。”
“五万对十一万也能赢?对手可是拼了命的苏合人!”李毅嗤笑了一声“那人之前所谓的‘胜仗’要么侥幸要么使龌龊手段胜之不武。这次的对手可不是凭小聪明便能胜过的弱旅。不过苏合人即使赢了十年内也是元气大伤无力犯我大夏。这倒是连一举都省了便能两得。”
“多亏圣上洪福。”董仆射习惯性地应和了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虽然隐隐成为李毅集团的第二号靠山以及朝中最大的实力派盟友本身对李毅却不怎么刊号。如果说这个在王府长大的公子哥在涉足官场前还因为交际而颇有盛名那么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已经把自己的名声和信用透支到了极限。现在朝中真正想跟他一条道走到黑的已经寥寥无几且多是年轻位卑的新人有着不搏不精彩的投机心理。中书省坐一张桌子上的这些老人们早已和晋王暗通款曲为自己铺后路了。
当然皇帝这个因素没人能忽视这也是李毅居然能无风无浪一路走到今天的最主要原因。李毅控制了小皇帝也就掌握了这些重声名胜于性命的大佬们的命门。有些事成功了之后才能说是“清君侧”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满门抄斩再瓜蔓一番的惨剧。
马车轮子粼粼滚过官道一阵颠簸中谁也没说话想着各自的心事。书.书.网
李毅不可能没注意听到董尚华态度的微妙变化。虽然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学一学魏武焚信的气度可这东西毕竟不是跟着权势走的附属品。除了董尚华还有其他人同样在遮掩着什么。恭顺度几个百分点的变化让李毅很不舒服。
他有些想不通。晋王自己的英雄老爹自然是朝中一尊大佛。虽然难扳倒却也不是绝无可能特别是现在还有了皇帝这根撬杆。就从年龄上说晋王已经四十六岁在这个时代算是老年人了再过十几二十年就该主动去向阴司报到。而李毅正当壮年还有四五十年可以经营自己的势力何况现在他执掌的权柄已经说不上小。如果将政治看成投资潜力股第一号非他莫属而那个碍眼的老爹差不多该踢到sT堆里去了。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居然还有大臣和北面那人也有书信来往。他自然知道那人在大夏的北线大军中安插了探子而且是公开的。要不然那些墙头草就算想拉拢关系也找不到门路。但在他看来那人有勇无谋的行为正在自撞南墙。五万拼凑起来不到一年的杂牌军对十一万苏合人能打赢?要这么容易大夏早就将苏合逐出自己身边了。向将死之人使颜色值得吗?
正想得出神时马车已经驶进了城门正穿过冷清了很多的东城向晋王府赶去。
“董大人对此事如何看待?”
“什么事?哦世子说的是……”
董尚华指指北面见李毅微笑颔他沉吟片刻道:“此事关键在于那人是否能获胜;是大获全胜还是惨胜。”
李毅微哂道:“董大人莫非以为他还有胜机?”
董仆射犹豫了一下还是从怀里抽出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快件递了过去。李毅只扫了开头部分便笑了起来:
“那人居然连燕山部都惹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此一来损失必然……什么!”李毅闭了会儿眼睛再仔细看过急报震惊地在摇晃的马车车厢中站了起来却又被石板路的坑坑洼洼颠回位子上。
“世子那人实在不容小看。说不定他真能赢。但若是惨胜则于我们非但无损还更有利些。这封急件上午刚送到还没来得及在中书省中传阅。”
“别传一个人都不能给看!”李毅将原件折几折收好寒着脸道“如今民心不稳千万不能再给他们闹事的由头。那人便是胜了又如何?大军守在边关上可不是摆设!被他连败的苏合人也断然咽不下这口气。他连后院之火都来不及扑灭谈何胁迫我大夏!”
董尚华有些心不在焉地把玩一块羊脂白玉。这是吐谷浑才出产的上等货。白净若凝脂油润丰盈内里似有光华。这宝贝最早的主人是吐谷浑王室然后是仆固德润再是李雪鳞绕了一个大圈子这才和一封言辞恳切的密信一同交到他手里。
李毅智商确实没的说就是太喜欢想当然把他自己的乐观套到残酷的现实上。董尚华决定最后再问一句:
“世子若那人真的大胜了该如何是好?”
“决不可能大胜!决不!”李毅斩钉截铁地说完又笑了“他胜了的话那就请皇上下诏让大军到辽东去缉捕反贼。”
“什……!使不得世子!这可千万使不得!”
“有什么可担心的。他才五万我就不信先是十一万苏合人再是我大夏二十万精锐大军还收拾不了这群乌合之众!”
董尚华握紧了那块温润的白玉心中长叹一声。
李毅说得亢奋了没察觉到老仆射脸上勉强的微笑继续描绘着宏伟蓝图:
“那人到头来一番辛苦都为我们做嫁衣。等平定了辽东的苏合人下一个就是盘踞燕山以北的。但大军在外粮草先行这千里奔袭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前方用命那是武人的事我们这些文官该做的就是多筹钱粮。史书中多有军队因粮饷不济轻则覆没重则叛变的例子我们可得小心。现在国库也不充实粮草再抓紧征收军饷便让天下百姓都帮着出一点吧。反正一年也不过百多万两银子。我大夏一万万人每人一百两总出得起罢?穷人少出点富人多出点这么一平均也差不多。”
如果换了李雪鳞实行这种向面向全民的征税必然会下意识地要求给出各项数据确定税率再反复核算。可是在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靠“差不多”。
北方的通拉嘎估计敌情时总会估摸着“差不多”;南方的李毅在制定国计民生时也会估摸“差不多”。但他们的对手却是个很一板一眼的人。在一个大家都喜欢“差不多”的年代里出现一个凡事要求数据和方法都可靠的人那结果就会差很多。
本书.***.net请来站订阅支持作者更新。
ps:不好意思今天(6/6)就更这些。实在累坏了完全是迷糊状态下写的明天会把缺的字数在新章节里补足。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