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匪夷所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祯和杨恒也不是第一次打照面了,笑道:“刚才听峻儿说,你的箫音比这京城月雨楼的谪仙的筝艺豪不逊色,两人合奏起来更是相得益彰。可惜今日朕没能把谪仙给请过来,倒是想听听你的箫音是如何了得。”
杨恒就知是赵峻在“使坏”,想让自己出出彩,“遵旨。”
他吹的乃是《碧润流泉》,只听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更是借着内力,将其扩遍散出,不由让几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一曲奏完,让苑内众人入神不已,有些更是痴迷,吵着要他在奏一曲才行。赵祯见此,让他再奏一曲。杨恒又是一曲《关山月》却不同与《碧润流泉》的自然意境,讲的是对国对家的忧心与忠诚,曲中悠扬流畅,抑扬顿挫,时高时低,让人的心潮随着曲调一起波涛澎湃。
“好……..!”
这首曲子虽谈不上绝好,但感染力甚强,不少人都是连声称好,便是有几个对他不悦者心中也有些赞许。
赵祯笑道:“若不是你已经中了进士,朕还想把你留在宫中当乐师的。”
席上站起一人,是那宋庠,只听他道:“既然箫音都如此的了得,公子定是大才,老夫倒是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请教公子,老夫听说……”
“宋卿稍待,今日是进士宴席,不考学问的。”稍顷,赵祯不知怎的又笑道:“朕方才又想了个提议,宫中有支蹴鞠队,朕想蹴鞠对于众位士子应不陌生,何不在众位学子中组成两支蹴鞠队,捉对厮杀,然后在比出胜者。”
蹴鞠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发展至北宋已经很是成熟。不仅百姓喜爱,而且有些地方还成立了蹴鞠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而在宫中,蹴鞠也多作为在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上的竞赛表演。
踢蹴鞠,一时激起了更许多人的性情,不过多时便组成了支蹴鞠队,里面除了陈铸,吕大防外,其余杨恒皆不认识。而身着黑衣的那支宫中贵族队伍,细细望去竟有曹端,这实让杨恒有些吃惊。赵祯手一挥,下面一声大喝:“开始。”,只见黑白两队冲了上去。
先抢到球者,用脚一挑,将球踢向一边去。其他人立即逐着球追去。杨恒虽说早闻蹴鞠之名,当今日着实是第一亲眼看见蹴鞠比赛,起先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他很快就看明白了,两队激烈争夺的目的就是要抢到那彩球,将其击到草地一边悬挂的一个小门里,自然哪一队击进去的次数多,就算蠃。只是蹴鞠与他原想的不一样,玩这游戏主要靠是脚上踢出各种高难度击球动做。另外就是看与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了。
这些人无论那些贵族之弟,还是这边的新科进士,踢球之术,杨恒只觉若是不用武艺,那是自愧不如。尤其贵族之弟这边有包括曹端共有三人十分的突出,不时玩出各种精彩的踢法,看得宴席众人阵阵大声喝彩。每有球进门,总有人大声欢呼,新科进士这一群人自然是为自己同伴们欢呼的,那边朝中大臣,王公贵族们则多为贵族子弟加游。杨恒发现叫的最卖力便是赵昕,曹端每抢到球,他都要大呼为自己的表弟打气,看其样子早忘了自己二殿下的身份,但却没有人多在意他,一个个也都将精神投入球赛,忘记自己身份,整个苑内不时响起欢呼声,叹息声。赵祯也不时轻声叫好,偶而也会为一些球的失误叫可惜。杨恒终于明白这蹴鞠为何能风靡唐宋,这游戏着实能让人将精神投入,不论旁观者还是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莫大的乐趣。

看了许久,杨恒又看出些名堂来,新科进士卖力多半是为自己争口气,而那贵族子弟,多有卖弄表现之态,特别以曹端那三人为主。想了会儿,瞧出苗头,原来俱是在福康公主面前争相出风头,好吸引公主的赏识。斜眼又瞧出,只见福康公主也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比赛,显然这蹴鞠很对她的口味。稍晃,又瞧见她身后两人,左边乃是一丫鬟,只觉她身材也是一等一的好,相貌颇不如她主子,但也是出众的美貌,姹紫嫣红,比陈家小姐还要美上一分。而右边却是个十**的青年男子,只见他中等个头,还算英俊,裹着一生上等衣衫,倒是油头粉面的,若不是下颚有些腮帮子,倒还以为是个宫中太监。
这士子组成的队伍毕竟是临时拼凑的,不比那些贵族子弟的队伍,虽竭尽全力但终因配合生疏,而以五分不敌。只见那主持之人,拿着彩球,说道:“这次比赛黑队获胜,最佳一员乃是李玮。”说罢便把那彩球递给李玮,只见一旁的曹端还有一人隐隐有些不服。那李玮接过彩球,径直走到亭阁中央,拜道:“陛下,微臣愿将这彩球献给福康公主。”
堂下一时发出阵阵呜呜之声,谁也没想到,李玮会有此举。这种法在古代无异于是当众示爱,杨恒倒有些佩服他,只见满堂朝臣有的是觉得好笑,有的则是古井无波,有些则是饶有意味,士子那边和那贵族子弟则大多看的眼红。而台前几席,雍王赵昕,赵峻的目光不时在李玮,赵祯,富康公主三人只见游转。
赵祯年轻时也是个爱花惜花之人,对于这青年人们的爱恨情感也是知晓达理的,道:“倒是个性情男儿,我喜欢”那目光却是飘到一旁的福康公主处,此时琼林苑众人皆倾听着公主如何回道。福康公主面露淡淡笑意,有如春风拂过,朱唇微启,“承蒙表哥错爱,只是福康尚幼无心谈及情爱之事,一心只想伺服在父皇母后身边,以尽孝道。此等事情只想过些年再寻考虑。”轻盈灵动之声,有如天籁。
这话说的有张有弛,一来没应承李玮的爱意,却也把以后的话说死,免得伤了他的面子,二来也表明了自己的孝意。赵祯慈爱的看着爱女,只觉她貌美如花,更是长大懂事,心中自是喜意,想及她年方已过了十七,依律可进封,“趁着今日喜庆,朕准备册封福康为兖国公主,待她生日那天,还要举行盛大的册封大典。”
苑内诸人一阵喧哗,以福康公主如此年纪,便可在不久以封国封之,实可见官家爱女之心。一些人等更是想入非非,盘算着将来如何能够赢得公主的芳心,不仅抱得美人归,也可飞黄腾达。
兖国公主,这名字怎听的有些耳熟,少时,杨恒心中想起这便是仁宗皇帝日后出了丑闻,与内侍偷情的那个女儿。又瞧瞧福康公主身后的那粉面少年,不会就和他吧?他慢慢想起以前曾在天涯网上见过一篇关于历朝公主的帖子,记得上面写兖国公主是:仁宗子嗣颇为艰难,儿子一个都没有存活,十三个女儿长大**的只有四个。仁宗对这个长女万千宠爱在一身,也不为过。北宋册封公主初以美名封之,再以封国封之,“福”“康”代表着皇帝对长女福慧健康的祝福。据史料记载,福康公主是个聪慧过人,性情高傲的小姑娘,对父亲十分孝顺,仁宗生病时,曾经日夜服侍在父亲身边,并且赤足散发向天祷告,愿以身代替父亲...
杨恒突然猛的抬起头看向台前,心中默念道:雍王赵昕,北宁王赵峻,太子,荆王,...怎会这样!
(新的一周,求点推荐和收藏,谢谢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