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胜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公安局不久,就有一辆小轿车来接他们,看样子是大木安排好了的。读…啦他们上路后,后面的一些人才开始上路。
一场小小的胜利在小街上就像过年一样的令人欢腾鼓舞,这一晚,没有人安眠。
只是在被当做英雄回来的热闹场景中,他不像小峰那样的洒脱和爱吹牛,他老是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这个地方。这次的小小的胜利会不会像那天晚上的胜利一样,后面带着杀机呢?要是那样的话,那么一定比什么时候都要灭绝人性!
他觉得他还要做点什么,来加固这个胜利,到底是什么呢?他又一时间想不起来。这时,小峰正在重复他刚才的话,当然是加油添醋了许多的: “......你们的犯罪证据我们已经收好了,并且放在了不同的地方,只要你稍微动一下,你就会知道后果的,嘿嘿.....”
他的话博得了人们的阵阵喝彩,或许一个英雄就在这喝彩声中被深深的种在了人们的心中了。小峰的话好像提醒了他一下,是啊,为什么不假戏真做呢?虽然刚才说的书信问题只是用来吓那局长的,为什么不立即收集一些信息,保存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地方呢?
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杨三昆都秘密地做着这件事情。(读啦网)他把他们所犯过的一些证据收集起来,复印了十几份。有的藏在了比较精细的人的手里;有的放在了自己邮箱的草稿箱里;有的寄给了外省的同学,并交代只要这个地方有个什么事情,就第一时间寄出去。
同学问为什么现在不寄出去,杨三昆说这样一个土壤换了哪个都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没有任何的监督和约束,钱又特别容易的拿。与其换一个新的来,还不如压着这个在这里比较的安全,同学说有道理。
为了更加清楚的让那局长明白怎么回事,杨三昆还给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为了给他一点小小的教训,他会向上面来的工作组提供一点关于他的事情,不大不小,不会撤职不会降职,当然也不会提职。那边当然是暴跳如雷而又无可奈何。结果真像杨三昆说的那样,那局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没有得到提拔,而是留在本地继续干着局长。
这一来,局长才知道,自己这一生就这么完了,就这么定格在这个局长的位置上了。他很恨杨三昆他们,又有点怕他们,可又有点感谢他们。要是换了别人,自己早就成了阶下囚了。他就在这三种的矛盾的心里中做着他的局长,只是做事收敛多了,至少大木他们那条小街上是安静了许多,《暂住证》基本上来查的也是流于形式了,而随便抓人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大家的日子舒坦多了,都说是杨三昆的功劳。杨三昆说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功劳。是啊,面对强暴,民众的团结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后面的日子,来找他帮忙的人多了起来。大家刚开始来的时候都是带着钱或者是物品来的。可杨三昆有个规矩,带钱和物品来的一律不帮忙。其实大家心里清楚,这个大学生是想真正地为大家服务一下。就顺了他,只是他们在心里更加的敬重他了。再后来,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本地的外地的都来找他帮忙了。问的绝大部分是法律方面的问题,有关于离婚的问题,有关于继承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拖欠工资的问题。还有就是有孩子打架被抓起来了,来问会判几年、问明白了心里踏实和有个盼头等等。
大木的房间也自然地成了他免费做法律咨询的工作室了。好在来的人也不介意,进去了有空的地方就坐下来,没空地方就站着,一切随意。到暑假中期的时候,他已经接待各种来访的客人几百人了,基本上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有时候他还要帮着去跑腿。这种简单充实的日子让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人才了,他很自豪也很高兴。和打工者的谈话也很热情,他依旧那么礼貌,可语言却丰富和生动了许多。和那些人聊得也很投机了,大家好像融到了一起。
因为呆在大木住的地方的时间多了起来,所以他观察拾荒者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拾荒者现在好像不再那么沉默了,也不是老看书了,而是每天会写点什么。他依旧是白天有一段时间和晚上凌晨的时候出去捡垃圾,其他的时间就是看书和写东西。他有时候会把眼睛投到杨三昆这边来,可很快就收回去了。杨三昆很想找个机会跟他说话,了解一下他,他也好像有东西想和杨三昆聊聊。可两个人之间就是隔着什么似的。
这天刮起了台风,气象部门警告说不要轻易外出。所以来咨询的人特别少。而拾荒者也好像没有出去。杨三昆在铁皮屋门口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杨三昆一眼,还相互笑了一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