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性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环境对性格影响和形成一点不为过,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业而三次择邻,都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中国的这个大环境里,南北东西地理环境各异所以居住在这些地方上的人性格也各有不同。
东北地区除了原住民外,多来自以山东为主河北、河南等地为辅的北方人,由于东北地区的长冬无夏、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人们以屯居的生活方式,十里八村相互帮助,靠着人多力量大抗击着天灾**,共存共荣,由于东北地广人稀,那里的人们只能广种薄收,也是当时的生产力所决定,一年一季的农家活儿,足以养家糊口,从十一月到来年三月,四五个月的冬闲时间里,只能猫冬在家,无事可做,蹲在暖暖的炕头上,不管男女老少围着黄烟笸箩、叼着旱烟袋唠闲嗑,(东北三大怪:窗户纸贴在外,大姑娘叼着旱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吊在房梁上的婴儿摇篮)个个练成了得的嘴皮子,上说天下说地、东拉西扯能说会道,形成了东北人的乐观粗犷豪爽的性格,以二人转为例,那就是炕头上唱的大戏,中国独有的一种民间小堂会的表现形式。
江南地区和风细雨,一水二田三竹林,一家一户人自为战,大有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南方不用热炕的)它塑造成的南方人多了些细腻文静,而少了些团结协作。南国吴语也是软软的绵绵的听得人皮痒骨头酥,不管是水乡民歌、还是越剧昆曲、广东的丝竹,听得让人直不起身子骨儿,似柔柔的春风细雨。
西行山西到陕西,从汾河小调西路梆子到陕北信天游,一路喊晋剧吼秦腔,都是撕破了喉咙歌唱,那是生命对于生活的一种呐喊,太行吕梁秦岭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让生命艰难地存续,一声声地吼唱是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抗争,似滔滔的黄河滚滚东去,这里是中国的根。
穿过荒漠的河西走廊,来到了天山脚下,高原牧场牛羊肥壮,各族儿女能歌善舞,这些都是环境创造出的奇迹,古时的河西走廊跟现在绝对是两样,那时是一串串绿洲相联,才有了张骞西域出使,彭加木出事的死亡之海罗布泊这才干枯几十年,在内蒙古大草原,在天山牧场,骑在马背上望着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河水潺潺,情不自禁地放开喉咙歌唱,这才有了绵长悠扬的蒙古长调和热情奔放的新疆西藏各族歌舞,也因为地广人稀难见人来人往,少数民族多为豪爽好客,大碗酒大块肉尊为上宾。

步入西南进入四川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歌手都是出自这些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他们保留着古朴憨厚,勤劳勇敢的性格.云南纳西族摩梭人,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仍保留着古老的美好母系大家庭,这里仍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更无情杀和母系家庭中的暴力,一片和谐祥和的气氛,不愧赞叹是“东方母系文化家园的最后一朵红玫瑰”。
本人四十年前曾在北大荒的农垦兵团放过三年的羊,在茫茫的大草甸子里身边只有一只牧羊犬和咩咩叫的羊群,无奈孤独,情不自禁地大声呐喊,放声高歌,唱累了歇会再唱,自己给自己开音乐会,直到无歌可唱才罢休.到了冬季,北风吼朔风吹,零下三四十度,吐口唾沫还没落到地上就冻成了冰,啪地一声在雪地上摔成碎片片。为了御寒不被冻伤,只能一刻不停地走动舞蹈。所以,我体会到了人的行为有时是环境逼出来的。
从前,人们被小小的户口本上的那张薄薄的小纸片束缚,一潭死水失去了流动性,生老病死寸土不离画地为牢,鲜活的生命锁在深山老林、边塞田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生死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期盼没有尽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获得了实际意义上的解放,走出深山农村的人们看到了什么才是人的生活。中国似一潭流动的水活了起来,古人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r
既然环境塑造成性格,我们就要打造成一个好的环境,让我们的儿孙们能有一个立得住的脊梁,爱国不崇洋迷外的性格,牢记着祖宗的白骨还在万人坑里,血债还未偿还,那九一八的钟声长鸣。我们民族的性格不能永远是勤劳善良的绵羊,我们要做来自黄土高原上的凶猛无比狼,对着世界引歌高唱:二十一世纪我才是世界的真正的主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