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奶奶去世以后,爷爷被接到省城旷乃兴自己的小家来住。孙子和孙子媳妇倪燕茹极尽孝道,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填补了爷爷那一段时间感情里的空缺。每天下班后,再累,也要陪爷爷坐一会儿,聊一会儿天,唠一唠国家大事。这几乎成了旷乃兴每天必修的功课。后来旷乃兴去了凇州,爷爷给接进了旷乃兴父母家。尽管离得远了,爷爷的全部感情和思念,仍然维系在这个最有出息的大孙子身上。旷乃兴也是一样,只要周末有空,总是要开车回省城看望爷爷,陪爷爷说上会子话。平时开会路过,也要顺道去家里看望一下。旷乃兴跟父母的感情,也远没有跟爷爷的感情深。由于错过了六岁以前儿童跟**建立感情的成长期,他跟父母之间,总是显得很陌生。加之他那个工程师出身的父亲和搞党务工作的母亲,总是一本正经,古板,致使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学生跟老师间的关系。到后来他茁壮成长挑起大梁、父母年老退休二线之后,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掉了个个儿,成了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反而有点唯他命是从的意思了。
而在老二旷乃庆老三旷乃红身上,就没有这个障碍,他们跟父母之间是很正常自然的亲子关系。他们对父母该撒娇撒娇,父母对他俩该打骂打骂。对待旷乃兴,他们则共同心存畏惧,有点儿毕恭毕敬。
旷乃兴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更像是替代了爷爷的角色。
赶上一个响晴薄日的天儿。微风轻拂,河水骚痒,水波在薄薄的冰层下泛起涟漪。河边的柳梢也都滋歪滋歪扭鼻子弄眼儿,有一点点儿喷薄欲出的发春色彩。老旷家一家人披红戴绿,拖孩子带崽,重又穿上了刚脱下没几天的过节穿的立领唐装和织锦缎小棉袄,色彩斑斓,从四面八方会聚到省城西北地带。
这是一场盛大的民间狂欢。花团锦簇,觥筹交错,处处透着初级阶段小康家庭欣欣向荣景象。
旷承祖这一枝上枝繁叶茂。他一共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儿女之下又繁衍子孙若干。按最低标准平均每家有两个儿女、儿女之下再有一个孙子或孙女计算,总计起来大概有一个加强连的数目。队伍拉出去,其阵势就会贯一把长虹,颇有"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气象。这要是再来个愚公移山,可有的挖了。不由得人们不感叹:过去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是多么的积德!老祖宗们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光荣传统能够最后光芒闪现!以后这情景可就再没有喽!以后咱中国人也都全球化,多民族种族大融合全地球人类重新杂交大洗牌,没有宗亲没有族谱、不知爹是哪来的妈的老家在哪里。

这些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城市和乡间的孙男嫡女,除了旷乃兴父母居住在省城祁阳,其他有在老家北镇的,有在鞍山、抚顺、大连的,接到老祖宗的号令,于是乎一家家一户户乌乌泱泱涌向省城祁阳钢子家的别墅,一会儿来一家,一会儿又来一家,应接不暇,就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来这么齐整过。也正好赶上了星期天,天气泛阳,憋闷了一冬天差不多也该是出来踏青寻绿透口气的时候。旷乃兴的爷爷看着高兴!老祖宗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孙男嫡女们见过一面后他都能记住。耳听得到孩子们进门一声声"爷爷""太爷爷"的叫,旷承宗的一张老脸上乐开了花。把孩子们一一给台湾亲戚引见介绍时,台湾亲戚有点蒙,记不住,分不出个个数来,只好频频站起来跟着点头。
台湾亲戚们来到坐落在城市北端山脉脚下的钢子家的庄园,首先就感叹这院落的雄伟、庞大。但见各处花木茂密,虽没到扶疏的状态,但也已经欲吐绿了。院内四处设假山石、花架、犬舍、鸟笼,有点中国古典庭院设计的风范。当中一块人工湖,此刻干涸着,周围是一丛斑竹枯立。他们真没想到北方人有这份清雅的爱好。其实这全是当初钢子雇来的业余设计师附庸风雅,拿他家这块地练着玩的。台湾星姐好奇地问:这么大一块庄园,要有一万多平方米吧?老二旷乃庆说:没多大,也就是个二三十亩。星姐也算不出来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于是问:这些土地要好贵的啦?老二旷乃庆道:没花多少钱,便宜。买得早,都是从乡下人手里买的地。
星姐频频点头,表示听懂,不再往下问,只管跟随着一路走一路看着。众人由二小子旷乃庆引路,穿过一道月亮门,又绕过一湾枯水的水榭,这才仰望到钢子家住宅的主体建筑。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致。一见那别墅外部造型,来人首先就给震住了!只见人钢子家那座坐北朝南三层楼,是仿照张作霖大帅府的样式设计的,哥特式风格主体建筑,砖混结构,青砖墙体,廊柱尖顶,二楼三楼是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瓶式栏板,还打出了水泥花格。不同的是它整体规模略小,只设了一道门,比大帅府的三道门少了两道,但气势不减。门前九级台阶两侧,各蹲踞着一个石头狮子,威武雄壮,很有气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