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大出陇西 【第229章】 盟约达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第229章】
国君同意举行大酺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国内,在全国百姓一片欢腾的同时,不和谐的声音也随之出现。书.书.网
先送呈上书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成都主理巴蜀田改事宜的卫鞅,一封用竹简写成的上书多达百余简,重十余斤,言辞之中都是激烈谏言,如当中写道:“民气为国之根本。民气正则国强盛,民气颓则国黯弱。今魏国大败,非我秦人之力,贺固可贺,何当大酺?今我河西之地刚复,巴蜀之地新得,我民不已本国之胜为喜,却以他国之胜狂喜,岂非民气之羞也?君当责我国人,须惕厉自省,方可雪耻图强,窃喜他胜,徒灭心志也!”
对于卫鞅的看法,无敌也觉得很有见地,但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要看本质。不错,秦国这几年先是大破六国,又夺回河西,接着攻占巴蜀,这一桩桩,哪一件都是值得举行大酺的。可为什么老秦的百姓没有提出来,反倒是齐魏大战,魏国败落这件事上,老秦百姓他就敢提出要大酺了呢?
其实,它的本质就是秦战六国时,老秦国民的生活水平属于非常穷困,而夺回河西后,老秦国民的生活水平略有提升,而攻占巴蜀、秦国大兴商业之后,百姓的生活水平经过不断累积终于有了点积蓄,正所谓饱暖思淫欲,这才想到并且有胆提出了大酺的建议。
实际上,不是老秦人不知道惕厉自省,而是积蓄在心里的情绪终于达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舒缓和释放。
对此,无敌也动笔给卫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将其中的本质和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的写出来,并且引申出了在治国方面的一些见解,试图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将卫鞅那种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扭转过来。书.书.网并且阐明,此次举行大酺,绝不是庆祝魏国大败,而是将秦战六国、复河西、收巴蜀为主要庆祝项目,且在举办形式上也并非就是吃吃喝喝,而是由一套完整的策划。
根据无敌和景监商量的策划,此次大酺将会放在来年的八月,主要的项目是祭祀、商贸活动和运动会,祭祀是传统项目自然不需多说,而运动会这个娱乐项目也不必赘言,至于商贸活动则是准备在新国都咸阳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商会,秦国将会邀请天下各国的商贾来秦贸易交流。
当然,能不能请动这个商贾、商贾们愿不愿来秦贸易,自然是另外一个问题。
无敌给卫鞅的这封回信果然说服了卫鞅,并且卫鞅将回信摘选,征得无敌的同意后以国君书的形式下全国,让老秦的民众知道国君用意举办大酺的用意不在庆贺世仇大败,而是为了纪念在历次国难中阵亡的大秦勇士,以及让天下人瞧瞧,老秦人终于翻身了。
与此同时,秦国与楚国的和谈也陷入僵局。
和谈期间。楚王几次三番以抱恙为由将会谈从日会推诿为三日一会。而后又推为五日一会。对于秦国提出地和谈条件也是推说还在商谈。每次无敌和姬扁意欲班师回朝之时。上大夫江乙便会痛哭流涕地出来挽留。并且明示暗示地表示自己一定会促成这次和谈。只望无敌和姬扁能耐心多留几日。让他说服楚王。
时间一拖。就足足拖了七日。
大秦嬴无敌四年十月十六。也就是无敌、姬扁两人抵达宛城地第七日。一身肥肉地楚王终于拖着“病体”来见。
这一次。书.书.网江乙早早就命人从新整理了会场。自然不能再搞小聪明自取其辱了。于是。秦王无敌背西而坐。而周王姬扁背北而坐。楚王着背东南而坐。
秦楚十约以羊皮誊抄。摆在会盟大帐之内:“秦楚联盟。盟约有十:一、划定边界。休止兵戈。二、军事联盟。共抗强敌。三、通商贸易。互通有无。四、设立口岸。开放商埠。五、互设使馆。秦楚友睦。六、修建船闸。驰车同轨。七、赔偿军费。两国修和。八、常驻使节。外交豁免。九、交通军械、军事互助。十、两国联姻。秦楚修好。”
而后。秦王便和楚王就这十条盟约细细商议讨论。
这第一条是:划定边界,休止兵戈。秦国原先提出,由于目下秦国已经兼并巴蜀,因此要和楚国重新划定国界。根据秦国提供的地图,新的秦楚国界将以楚国的夷陵、房陵和秦国的武关一线作为秦楚之间的新国界。对于这一条,楚王表示抗议接受,但是夷陵以北西、房陵以北的巴蜀土地虽然已经被秦国实际控制。可那里还有楚人居住,一些地主手中尚有地契,是以希望秦国能承认那些楚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点无敌爽快

,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这些楚人若愿意,可将土地以T卖给秦国国府,然后归反楚国。否则,这些楚人便自动归化为秦人,需受秦国法律管制。
是:军事联盟,共抗强敌。秦国要求秦楚两国建立一个为期五年的军事攻守同盟,在同盟期内两国不得互相攻击,若一国遭受他国进攻,同盟国须得无偿无条件的出兵援助。五年期满后,可视情况续订盟约或解除。这点双方都没有异议,击掌通过。
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秦国提出,秦楚两国应该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以支持商人进行商业贸易。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既是指两国商人来往两国进行商业贸易时,可免收一切税费。以及第四条是:设立口岸,开放商埠。秦国要求在楚国的郢都、宛城、寿春、松阳四城设立通商口岸,允许秦国商人在此四城设立商埠,享有免税待遇。同理,秦国也将向楚国商人开放雍城、咸阳、阳、成都四城,楚国商人也享有相应的待遇。对于此点,楚王在深思熟虑之后要求,秦国除掉对楚国的商人开放武关和函谷关这两处关隘之外,还应该将巴蜀进入秦中腹地的关隘向楚国的商人开放,这样楚国的商人便能够有一条新的贸易路线。楚王提出这个条件,按说应该是不能被秦国接受的,可没想到的时候,无敌却是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并且提出,只要秦楚友睦,凡日后秦国驰道所达之处,楚国商人尽可抵达。
:互设使馆,秦楚友睦。秦国提出,秦楚两国需派出至少达到“三公”级别的高级政要前往两国的都城设立正式使馆,增进两国的高层信息交流。这点双方都没有意义,秦国方面派出的任大使便是太师甘龙,任期为一年。而楚国方面答应派出的则是一个叫做屈覅的老家伙,是楚王新任的太师。
是:修建船闸,驰车同轨。秦国要求,楚国须在长江沿岸设立和修建便于通航的船闸,以方便两国的航运交通。并且要求两国重新设定驰道的车轨间距,以便两国的车辆可以在对方的驰道上通行。对于此点,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两国决定摒弃周制,采用新的车规间距,按早楚王的提议,两国应该以天圆地方的经意之数来核定新规,周制的车规是以洛数(九宫洛数)为准,指居中的“五”是天地以五为尊,车距便为五尺(秦尺同周尺,约23厘米)。见如此。而无敌提出,今后两国贸易往来将会增加,而轨小则车便小,轨大则车便大,应当将车规间距增加道六尺,楚王对此自然没有异议。(史记载:秦始皇车同轨后,秦车间距既为六尺。)
:赔偿军费,两国修和。秦国提出,楚国与魏国密谋攻秦,整军备战,劳民伤兵。秦国要求楚国须得为此赔偿秦国八百万金军费。这一条对于楚国来说可是重中之重,于是死活都是不愿意赔偿,甚至还说因为秦国邀战,楚国也是大征、大备战,国力消耗也是很大,反倒还想找秦国赔偿点军费。
双方就这个问题扯皮良久,而秦王和楚王便是一个漫天要价,一个落地还钱,从八百万一直让道了三百万,最后无敌甚至答应,这三百万金可以分三年偿还,但第一年必须还上六成,也就是一百八十万金。而对于楚王而言,三百万金相对于楚国,也不过就是小半年的税赋,能把价格杀到这个地步,成就感很高,就当是可怜秦国的叫花子吧!
至于第八:常驻使节,外交豁免。秦国提出,本国派往外国的外交代表,不论是临时使节还是常驻使节,除享有礼节上与各自的身份和地位相应的尊荣外,还享有外交代表在驻在国管辖豁免权。这种权利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执行豁免。和第九:交通军械、军事互助。秦国愿意向楚国提供一定数量的战马和军械,而楚国也应向秦国提供一定数量的军械,这种军事互助可以是相互交换,也可以是商贸交易。
这两项楚王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全由上大夫江乙来谈,江乙虽然对军事一窍不通,但多年的耳濡目染也是有些见地,最后敲定了,楚国交付赔偿的军费后,将以物易物的方式与秦国贸易一万匹战马。
最后这第十条:两国联姻,秦楚修好。秦国要求楚国嫁出一位公主进行联姻,效仿秦齐、秦周,以修秦楚之好。
可问题就坏在这了,无敌没有公主可嫁,而楚王有三十多个女儿正在后宫里打架,个个都想嫁给他。(未完待续,)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