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塑国筑鼎 【第220章】 筑鼎塑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筑鼎塑国
大秦嬴无敌四年八月,陇西、四川皆是大熟。
经过一年多来的土地改制和流民迁徙,四川盆地大部的肥沃土地有半数以上都分发给了愿意来四川落户的老秦流民,这些流民的到来不但为四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刀耕火种的巴蜀山民带来了先进的陇西农耕技术。虽然老秦人所掌握的农耕技术放眼山东六国而言肯定不能称之为“最”先进,但经过无敌研发出的铁犁、牛耕、淤灌和追施地龙肥这一系列农业改革后的三秦农耕技术,至少可以称之为“相当”地先进。
至于在三秦大地上演的逃奴大戏,至此也算是告一段落,对于那些思想能够转过弯来的老世族和蓄奴地主而言,为了让奴隶们留下,能够使出的手段他们都已经竭尽所能,自打县的白氏打着太子的旗号将太子封地里的隶工隶农全都释为庶民后,这股释奴风潮便由着孟西白三家的引领下向整个陇西全境蔓延开来。
而无敌的迁民令下达之后,那些不能接受的奴隶主们便也明白释奴是大势所趋,更何况他们家中也没多少奴隶可逃了。
当然,对于秦国的奴隶而言,能够获得释恕的奴隶只能是隶工、隶农阶层,这个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世代为奴,后代以奴自居的一部分家奴后裔,而另外一部分则为生活无靠无着,主动投靠地主自请为奴的贫苦人家。所以开释这部分自由奴并未真正从核心瓦解秦国的奴隶制度,而无敌也明白想要完全的瓦解秦国的奴隶制度就目前来说只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他还不能用激烈地方式来推动废奴运动,但秦国想要更进一步的向先进地社会形态迈进。废除奴隶制度是大势所趋,无敌要走的路还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随着卸甲老兵在河西以及四川的安定,这些原本出身于老世族地老秦人也渐渐的占据了各地百姓结构当中的主导地位,这些人既是新田亩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代表了老秦人效忠世族,效忠国君的核心价值观,势必将会成为拥护新田亩制度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无敌的新田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拥有了坚实地基础的和繁育的土壤。
这些,无敌固然有规划之功,但卫鞅的苦劳岂容抹杀。
卫鞅在河西也好,在四川也好,都是为田亩新制尽心竭力的谋划。并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潜心的思索无敌所提出的大秦七律。王良时不时传来书信称卫鞅这小子在四川废寝忘食,年纪轻轻的一个青年竟然生出了白发,而无敌也从字里行间看出了义妹王良对卫鞅生出地情愫。对于这点,无敌很是明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道理,对于王良,他所生出的是感恩之情而非男女之意,因此也乐于见到王良心有所属,情有所牵。
或许。撮合善于法治的法家名士卫鞅和精于法学的墨家弟子王良,也将有可能是一桩千古流传地美事也说不定。
思来想去,就眼下而言,唯一让无敌挂念在心地便是他派去九黎部族寻找水稻谷种的吴壮。原本约定地一年之期早过,可是南下寻种的吴壮一行人却是至今也没有半点消息。这让无敌升起了许多担忧。广西、云南、越南、缅甸一代地深山老林。穷山恶水,便是后世有了高科技的卫星定位系统也会时常发生事故。何况是尚属于蛮荒时代的战国初期。思量再三之后,无敌便再次派出了一支百人规模的商队。从巴蜀向黔中出发,一路向南寻去。这支商队的首要使命还是寻找谷种,次要任务便是想办法找到吴壮等人的下落。
时间一晃便来至七月末,国后嬴玉腹中的胎儿也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姗姗来迟,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嬴玉给无敌产下的并非公子,而是一个身重十三斤三两(秦制,约合今四公斤)的大胖女儿。
看着女儿头上金色的胎毛和碧色的瞳眸,虽然嬴玉早有准备,却还是心中悲切。倒是无敌看着欢喜得紧,想不到自己还能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儿,欢喜之余当即便给女儿起名叫做雅典娜。对于雅典娜这个么怪异的名字,老国后和大哥二哥他们都是十分不解,无敌便只好解释道雅典娜乃是母亲故乡希腊的女战神、是乌云和雷电的主宰者,是丰产、和平与劳动的庇护者,是代表了智慧和胜利的女神,在母亲海伦的故乡以天神之名取名的孩子,将会得到天神的祝福。
老秦人属于华夏民族,华夏民族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敬畏祖先,因此数千年来,没人胆敢给孩子取一个上古圣贤或是大神的名字。但老秦人也具有华夏民族的一个共同优点,那就是不排斥外族的大神,因此当无敌为孩子取名雅典娜将会得到女神雅典娜的祝福时,也都欣然同意了,不过二哥嬴渠梁却说这孩子生在华夏九州,自当应该有个秦人的名字,便做主给雅典娜取名叫做嬴雅。^^^^

嬴玉对于嬴雅这个名字自然能够接受,唯独无敌每次抱起孩子,便会叫她雅典娜,而孩子也眨着大眼露出灿烂笑容。只是,有一件让嬴玉想不明白的事一直困惑着她,却说有一次无敌抱着孩子窃窃私议,说要给雅典难建立一支什么圣斗士部队,这个圣斗士部队由什么黄金、白银、青铜圣斗士组成,并且无敌还保证,一定会找一个又帅又有本事又专情的男孩来担任什么人马座圣斗士。
当然,这些都是小插曲,只不过是用来点缀一下无敌的闲暇时光。
大秦嬴无敌四年的八月十五,仲秋祭天。
这日,无敌带着嬴玉、白荷、白雪、田柔、姬月等妻妾和嬴不败、嬴球、嬴雅三个儿女,大舅子姬扁和一众的秦、周两国臣众还有陇西戎狄各部族单于。以及数十万围观的民众,来到大咸阳中心还未竣工的盘古广场。举行祭拜天地地祭礼。
李鹤、邹潭两人虽不是战国时代的风水堪舆名家,但在风水堪舆一途还是有着一定地造诣。在他俩的精心测算下,盘古广场的南北轴线和大秦子午线都已经堪勒完毕。一条笔直地经线自盘古广场的北面延伸而下,另一条笔直的纬线则由东向西伸展开来。
这两条经纬线都是由一指宽、半指厚,长达九十九丈的纯金线铸成,这一指的宽度既是无敌左手小拇指的宽度,也是无敌经过精心计算后得出的一厘米宽度,日后秦国新度量衡将会以这一指为标准,三指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
而在代表了东经零度和北纬三十三度的中心交汇点上,一块巨大地黑布却是覆盖着一个巨大的事物。
(注:新咸阳的中心地标应该在北纬34.30前后,文中所定纬度为秦制公差。)
午时三刻,祭天吉时!
嬴虔、嬴渠梁、嬴无敌兄弟三人,各自牵着牛、马、猪三牲来到黑布之前,只听周室的司天官姬卜一声喝令,兄弟三人齐齐扯开布幔,露出了祭台上一座巨大的青铜大鼎,而后三兄弟手起刀落。生生斩下三颗家畜头颅用以祭祀此鼎。
只见此鼎为四方形,鼎足至立耳高达九尺(秦尺,约2.07米),器口长六尺(秦尺,约1.38米)。宽五尺(秦尺。约1.15米),鼎身正面刻有“大秦司天鼎”五个篆字。鼎身背面则刻有一篇由太师甘龙主笔,秦国众臣集体润色的司天鼎铸造祭文。在鼎身的两侧。则分别是两副带着寓意的凸刻图画。左为尊,左面的图画是一副九天玄女下凡图,描绘了当年九天玄女乘天舟驾临栎阳地盛况。而右边一副则是秦公收复陇西戎狄图,图画所描绘的是秦公嬴无敌带着一头狼矗立在大草原上,而戎狄部族皆跪地拜服的画面。并且在鼎角,无敌特别获准负责铸造此鼎的七十二名工匠与督造留名其上。
按照祭祀礼节,身为秦公的嬴无敌当先站上祭台,将三柱棒香**鼎中,接着便大声宣读起了祭天地祝词:“今有大秦嬴无敌在此祭告天地:天佑大秦,万民康健!天佑大秦,五谷丰登!天佑大秦,所向无敌!天佑大秦,既寿永昌!”
无敌将既寿永昌地口号喊出之后,在场之人皆是一愣。然则秦国的臣众立时狂呼起来:“天佑大秦,万民康健!天佑大秦,五谷丰登!天佑大秦,所向无敌!天佑大秦,既寿永昌!”
随着秦国臣众地和声高呼,这呼声便如涟漪一般泛起,确如海啸一般扩散出去,数十万老秦百姓在听懂了这祝词之后,自然都是歇斯底里的狂喊起来。而站在人群当中随着老秦民众一同观礼地天下各国士子在听了秦公的祝词之后,也是热泪盈眶。
这天下,有哪一国的国君在祭告天地之时,当先祈求上天竟是“万民康健”?
只从秦公的祭告顺序便能够看出,秦公果然是个以“百姓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圣贤之君。
待三呼完毕,秦国众臣齐齐跪地呼号:“国有贤君,万民之幸。国有贤君,苍生之福。公当称王,君临九州。”
无敌正色回道:“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称王!”
接着戎狄部族单于再请道:“苍狼之主,代天而牧。草原之王,当王天下。”
无敌再次回道:“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称王!”周天子姬扁却是越众而出,演出了第三请,只听他扬声高呼道:“秦有仁君,大出陇西。公当称王,代周而牧。苍生之福,万民之幸。”
无敌一脸正色道:“周封秦于陇西,秦为周伯,不敢称
也在这时,数十万百姓民众也在有组织有预谋的情况下喊出了:“代天而牧。万民之幸,代周而牧,苍生之福。秦有仁君,当王天下。”
卷十一全卷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