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塑国筑鼎 【第205章】 一鼓而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5章一鼓而下
巴国虽然处在巴山蜀水之地,与常年征战频繁的中原少有交流,但巴王的兵法战学却是一招一式从实战摸索出来。巴国虽然不曾参加中原争霸,但在巴蜀一地也是连连征战不断,尤其是和蜀国这个老冤家便足足打了几百年之久,因此当巴王看着三阵斗将都算败北,若是撤兵必然损伤全军士气,便让人抢在秦军趁势掩杀过来之前当先鼓号全军出击。
古时征战多是阵前斗将得胜的一方取胜后全军士气高涨,挥军掩杀。而斗将败北的一方必定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这点可以从《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当中得窥一斑。因而,此时秦军本是斗将大胜,士气高昂,自然也没有就此罢兵的道理,虽然今日并不是无敌理想的决战时机,但战机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岂能错过。
立时八个三角突击阵开始缓慢的运动起来,想是八把锋利的尖刀向巴人的阵线突刺过去。
所谓的三角突击阵,这是飞鹰精骑的专有阵势,以两千名手持战矛的骑兵作为三角锥形头部,两千狼牙棒手护卫两翼,三千盾手和两千骑手集中在三角阵中心和后部,以弓弩远射。^^^^
这种阵法既是选取了欧洲中世纪重装骑兵战阵的长处,也结合了草原部族所擅长的骑射天赋,两军交战时,处于阵型顶端的重矛骑兵会以手中的铁制重矛撕开敌人的阵线,跟着重矛骑兵上来的狼牙棒骑兵会用手中的狼牙棒扩大战果,而被保护在阵型中间的弓弩骑兵则不间断的采用抛射和攒射杀伤这些已经被前锋分割开来的敌军。
当然,理论是理论,理论设计的再好也还是需要实战地检验。而今天这样的混战对于飞鹰铁骑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实战检验机会。
不过二十息的时间,巴人如潮水一般涌过了战场中线,而位于秦军雁行阵两翼末端的两个万人阵也加速完毕,犹如钢铁洪流一般撞入了巴军散乱厚实的步卒战阵。
“杀!杀!杀!”
一名手持重矛的骑兵提矛捅进了迎面奔来的巴人胸中。也就在人马交错之际,他将手中的战矛顺势一抖,便将贯穿在矛上地巴人尸体从身侧抖飞,跟着手肘轻摆,矛尖便如毒蛇一般再次架在马首之侧,等待着下一个倒霉蛋送上门来。===不过,两千重矛骑兵当中能像他这样完美做到战术要领的人毕竟少数,大多数人在将重矛捅入敌人身体后,由于速度和角度的原因不得不脱手放弃重矛。而重矛骑兵一旦放弃了手中的重矛,按操典则必须立即勒马减速并抽出佩剑退到冲锋阵中伺机继续杀敌。
秦军所配备的战矛都是长达一丈六尺,由铁制矛尖,实木矛杆和末端铁制配重尾尖三个部分组成,战时矛尖和矛杆都是可以用来杀敌的。而整支重矛的重量在四十六斤(秦斤),重心平衡点在矛尾两尺处,也就是说整根战矛的实际攻击长度达到一丈四尺。
(这里要废话两句,曾经有书友质疑狼牙棒长达四米的设计,认为四米长的狼牙棒根本施展不开,这实际上是一些人对冷兵器中地长兵器运用存在着一些认识性误区。狼牙棒长达四米没错。却并不是让你将双手握在狼牙棒的最末端去舞动它,而是如走钢丝的阿迪力手中所持的平衡杆一样来使用。阿迪力手中地平衡杆长达八米,重二十四公斤(等于四十八市斤,九十多秦斤)。你看他是怎么用的,是拿住一头然后扎人么?)
当锋线的重矛骑兵撕开巴人的步兵冲锋线后,跟在重矛骑兵身后的狼牙棒骑兵便如热刀切黄油一般用手中的铁齿狼牙棒将这个口子逐步的撕开、撕烂。秦军配置的狼牙棒全长接近两丈,由渗泡过桐油地实木加工而成,顶端的棒体用水力车床钻出了规律的三十六个拇指直径的圆洞,然后将三十六根两头尖利的铁齿镶入其中,使得整个棒体上向外突出七十二根铁齿。
虽然狼牙棒地长度和质量要大于战矛,但它地重量却比战矛轻了不少。这是因为狼牙棒并没有在棒尾加装配重尖尾,而是装的一根轻便地三棱铁刺。至于使用方法,自然是一头横扫,一头扎刺,相当的犀利!
当然。就在重矛和狼牙棒齐飞地同时。处在阵中的五千弓弩手也不会闲着,持弓骑兵主要聚集在中心部分。根据队将和骑将的指示向天空抛射。而持弩骑兵则跟在狼牙棒骑兵身后,一旦发现有扎眼的敌人或是同袍有险情便用强弩进行点射。^^^^做中程的火力支援。这也是由于强弩在马上必须借助腰力才能上弦,射击速度无法和手拉弓比较的缘故,才使得原本比手拉弓射程更远的强弩反倒在骑战中变成了中程辅助火力。

也就是眨眼的功夫,最先和巴人步卒接触的两个三角突击阵毫无阻力地从巴军两翼穿透了过去,而中军敲打的隆隆战鼓却将号令明确的传达下来,那就是全军突击!既是突击,怎会有折回的道理,因此穿透了敌阵的两翼迅速的从左右两边向中间靠拢,向两只手一样要将趋势甚急的巴军团团包围。
很快,第二层的两个万人队也将巴军的步阵穿透,也是跟着向中线靠拢,不过此时中军的鼓声突然一变,八字形的雁型阵将两翼一收形成了一个圆阵,而八个三角阵自西向东,由左向右开始了逆时针的旋转。
“好!”大纛战车上,嬴虔看着骑兵将巴军中军整个包围下来,很是振奋,当即跳下纛车上马向无敌道:“三弟,且待大哥去冲杀一阵,将巴王狗头斩来。”
“大哥且慢!”无敌知道肯定拦不住嬴虔以身犯险上阵冲杀,不过此战的关键却不在嬴虔的武勇,当即无敌让庞车带着一百亲卫保护着吴柴从侧翼向巴军阵后摸去,并且叮嘱大哥,一旦吴柴在敌军后阵吹响角号,方可向敌人中军突击,届时必能一战而全功。
此时,八万秦军以稀薄的阵型将近十万冲杀而来的巴人团团围住,虽然蛮横的巴人不断的在阵中想要突破秦军骑阵,可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穿透这层由骑兵组成的薄薄人墙。而秦军此时的战术也不是杀敌,而是策马绕着圆阵进行高速机动,内环多以弓箭进行骑射压制,而外环则以重矛和狼牙棒驱散那些从主阵分割出去的巴人。
骑兵之强在速度,一旦骑兵策马奔驰起来,他的整体战斗力将是步卒的数倍以上,而秦国之所以历年来被魏人打得没有脾气,这是因为魏武卒在装备和阵法运用上确实有长足之处。然而,当秦军对上了巴军这种一窝蜂、一哄而上的山野打法,高下自是立见。巴人勇则勇矣,可是由于巴国的社会结构造成它们没有一个成系统成建制的军事机构,但凡发生战事便召之即来,打完仗便挥之即去,因此巴人作战的战术核心便是各自为战,成败生死单凭个人武勇。如果这样的军队碰上比他们还要下流的军队时,战力自然是极强,可若是碰上有建制,有系统的正规军队,倒霉的可就是他们了。
骑兵的团阵一旦运动起来,便像是一个高速旋转起来的双面锯片,像是人肉收割机似得一圈一圈杀伤着包围圈内的巴人,被围在阵中的巴人发疯一般向四面八方看似稀薄的地方突围,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秦军这种环形的骑兵包围阵根本就不存在稀薄之处。高速运动着的骑兵根本就不会停下来跟巴人搏斗,而是在策马奔驰的过程中或放箭偷袭或用剑劈砍,骑兵遇敌接触后都是一触即走,后列跟上的骑兵便会立即填补包围圈出现的真空。
不到半刻时辰,八万骑兵所组成的环形团阵便已经循环了一圈,也在这时,抵达巴军后阵的吴柴也适时吹起了巴军的撤退角号。被围困在阵中奋力拼杀的巴军此时怎还能分清这角号是真是假,乱军之中被杀得胆寒心颤的巴人老民们立时溃不成军,慌忙间都是纷纷抬眼去找巴王的纛车。
也在这时,嬴虔率领着一千骑金甲的金鹰铁卫找准了巴王的纛车杀去。处在阵中的巴王在乱军吵杂中自然是不可能听得见,可也明白这个时候他引以为傲的十几万大军被秦人给包了团儿。而且左突右冲之下,竟然无法刺穿那看上去薄薄一层的包围圈,便心知要坏大事。也就在这个时候,莫名其妙的,位于中军两翼的老民开始向纛车靠拢过来,并且正带着王族勇士奋力厮杀的朴巴也向纛车退来,巴王大惊之下,急忙向儿子朴巴问道:“朴巴,何故后退?”
朴巴身上也挨了几剑,鲜血淋漓,满头大汗反问:“阿爹没吹角号?”
“角号?”巴王闻言愕然,这才隐隐听见巴军后方有角号声传来,当即只感到眼前一黑,差点从纛车上栽倒。
“阿爹!”朴巴抢上前去,用大手一把抓起巴王负在一匹马上,向纛车胖一个身着锦衣的青年汉子叫道:“阿弟,你护着阿爹突围。”
那青年却是问:“阿哥,往哪里突围?”
“楚国!”朴巴沉声吐出两字,却是一跃跳上了纛车,挥鞭赶着纛车向西面秦军的帅旗所在奔去!
“咚!咚咚!咚咚咚咚!”也在这时,秦军的中军也敲响了隆隆战鼓,这是指挥大军全歼合围阵中巴人的命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