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塑国筑鼎 【第201章】 大秦七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大秦七律
八月仲秋,河西大熟。
一望无际的沃野里,金黄色的粟粱和小麦在秋风中随风摇曳。正忙着弯腰收割的农人时不时会直起腰享受着秋风吹过时带来的丝丝惬意。
数百骑快马护卫着一辆华丽的轺车从河西通往栎阳的官道上缓缓而行,轺车的华盖下并肩坐着一男一女,男的仪表堂堂,身穿白色的朝服,下颌蓄着一丛短须,远远看去之间他眉目之间隐隐露出一种上位者才有的威严。而那女子却是身穿秦国的官吏袍服,一身士子打扮,眉目之间隐隐带有几分淡淡的愁情。车行在途,两人都是默然不语,直至车架来至一处岔口,恰好见着有十余辆牛车正满载谷物对过而来,朝服男子当即喝道:“停车,让道!”
旋即,数百精骑和轺车皆避于道旁,为这队运粮牛车让出道路。
见对过而来的官军突然避于道旁,运粮的民众也是惊疑,一名驾着牛车的老者急忙下车,远远走来向轺车上的朝服男子拱手为礼道:“请问大人,可是河西特使卫鞅。”
卫鞅还礼答道:“正是卫鞅!”
老者一听,神色立变,却是回头向身后跟来的家人吩咐道:“快!快去村里唤人,就说特使卫大人在此!”
家人听了赶忙疾走,而运粮车队里地老少此时也围了上来。===老者当即扬声对众人道:“卫鞅卫大人在此。我等还不谢过卫大人。”言毕便当先以大礼拜倒。民众听闻竟是特使卫鞅地车架在此,当即也是跟着老者齐齐拜下。
车上卫鞅见此状况,自是急忙下车来扶,口中连道不必拘礼。待将众人劝起,卫鞅才知这老者原是军中地百夫长,是卸甲河西的老卒。见众人诚心相谢,卫鞅只得再次阐明河西之治并非己功,而是国君定计,并且随口问起今年的收成。而众人皆道托天之福,今年风调雨顺。河西全境都是大熟,家家都是丰收,言毕老者还随手从牛车上扯下一把用红色绢布包裹的麦穗递给卫鞅,喜道:“大人请看,这是九穗禾哩!”
卫鞅闻言,伸手从老者手中接过这把麦穗细细一看,见这麦穗果然是一条主干上分出了九支。正式传说中预示了丰收的九穗禾。www.xiaoshuodaquan.com当即卫鞅也是大喜过望,直言必将这束麦穗上呈给国君。其后卫鞅又细细问了丰收情况,得知今年的地收比往年略高,一大亩的田地收了将近五担,除去两成的赋税。每亩的盈余接近四担,再加上各家开垦的荒地、坡地所产,以及织、猎、役等收入总计起来,收入比往年何止翻了三倍。
而卫鞅也从这些老民地脸上、眼中看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既是对丰收的企盼,也是对河西田亩新制的认可。看着、听着,卫鞅的双眼不由有些湿润起来,也在这时三岔路上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得知了河西特使卫鞅卫大人在此的消息后围拢了过来,卫鞅当机立断,用一枚锦盒将老人献上地九穗禾装好。便登上轺车向栎阳开去。
车马粼粼。身后数百民众遥遥拜倒,沃野千里的河西之地上。此情此景竟如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让人遥想不已。使大人此去栎阳,当真要向国君面辞官爵?”
卫鞅默然点头,却是笑道:“秦公乃当世雄主,秦国多卫鞅一人不多,少卫鞅一人亦可。”
男装女子正是无敌派给卫鞅打下手的义妹王良,听卫鞅之言,王良略略思量后柔声道:“昔日,良曾问老师墨子,人当以何志立世,巨子曰:无论丈夫、女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智。知其所为可利黎民而不为之,不义。”
“不智、不义……”卫鞅听得一笑,却是没有回答辩解。而王良见他不语,还以为卫鞅果然心中有鬼,便出言讥讽道:“世俗名利,江山美人,果真难以轻言放弃?”
卫鞅听得心头一震,眼前却是浮现出一个亮丽身影。一袭白衣、一剪娥眉,道不尽地万种风情。河西所处置的各项工作卷宗归宗成册记录在案,而后又将河西各地官署的事务细细安排。这一忙就是一月有余,当卫鞅刚将河西的事宜交接完毕,一道诏书却是从蜀地成都发到了栎阳国府,正在处理治蜀事宜的国君无敌听闻卫鞅亲自来栎阳述职,便下诏让他和王良迅速赶往成都。
国君下诏召见,卫鞅自然不敢推迟,连轺车也不坐了,率两百亲卫和王良连夜策马疾驰成都。
当卫鞅赶至成都,无敌还未来得及说上几句勉励之言,卫鞅便道:“鞅奉召前来,一是向君上述职,二是向君上辞行。”

“辞行?”无敌听着一愣,看着卫鞅满脸的严肃好像根本就不是在说笑,当即便脸色严肃的问:“先生既是要辞行,定是事出有因,不知可否告知所为何事?”
卫鞅直言问道:“君上曾言,大秦之法将要废除肉刑。将人活活烹杀,不知是否算作肉刑?”
无敌闻言一怔,笑道:“敢问卫兄,卫兄所编著的秦国新法本公颁布了么。”
卫鞅答道:“不曾!”
当即无敌便问:“既然不曾将废除肉刑的新法颁布,本公以旧法烹刑处置奸佞。可曾碍了新法。”
新法没有颁布实施。谈何碍法。这一下便是卫鞅也无言以对了。无敌倒也没觉得卫鞅老是有事没事一惊一乍地搞出点花样来没事找事有点恶心人,反倒认为他这个人迂腐中带着点耿直,脑子虽然好使,但一些战国士人地陈旧观念还是淤积在胸中。
当下无敌便不以为意地笑道:“先生既解开心结,便可安心做事。本公新占蜀地,近日还将出兵一举拿下巴地和葭萌,这蜀地地田亩改制事宜还是要劳烦先生。”
卫鞅没想到自己气势汹汹的质问却是被无敌一句未颁新法,不碍法治为由给顶了回去,当下气愤道:“君上迟迟不颁新法,臣留秦何用?”
无敌见他满面怒容。知道他动了真怒,当即伸手一掀肩上大氅,踞案质问:“不知先生所拟大秦新法,共有多少条目?”
卫鞅也没气糊涂,反而问道:“君上不颁新法,与条目多少何干?”
卫鞅的心思机敏,无敌可是早有领教。当即笑道:“先生曾言,法治非人治,诛心非法治,本公敢问先生,这世间是先有罪还是先有法?是因法而论罪。还是因罪而制法?”
世间之事,向来是先有罪而后设法,若无人犯罪,设法何用?
而无敌这话的意思,卫鞅当然能听的明白,便问:“君上之意,究竟为何?”
无敌笑言:“本公观先生所制律法条目,满打满算不过二百三十七条,与我大秦而言,只怕远远不够!”
“远远不够?”卫鞅听了大惊。他所制定的秦律本是脱胎于李悝的《法经》。也分为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又因为执掌河西田亩改制,便在《杂法》中增修了十余条关于田土改制的法令。使得这套法律达到了空前的二百三十七条,可现在无敌却是直言远远不够,如何叫他能够接受。
战国前期,魏国李悝进行改革变法,他著地《法经》在魏国实行。其中,作为治安法令的有四篇,分别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
《盗法》、《贼法》分别对偷、盗这两种犯罪行为做出甄别,而《囚法》、《捕法》是讲如何惩治“盗贼”。《法经》的目的是要巩固封建统治,同时也反映了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情绪,镇压人民反抗是《法经》的主要内容。
当然,卫鞅的法治思想也是将镇压“盗贼”、企图达到“山无盗贼”放在首位,其次便是对官吏贪墨、渎法、谋私方面进行细化。因此卫鞅所制定地律法则直接继承了李悝的《法经》,他以《法经》为蓝本,制定秦律六篇并且增加了告奸匿奸、私斗被刑、怠贫收孥等补助法。
但卫鞅所呈上来的《秦六律》当中,对镇压“盗”“贼”的法律条文十分之多,规定对“盗”、“贼”要“告奸”,不告则同罪。以二百三十七条法律来说,讲到“盗贼”的就有六十八条之多;而二十五条治狱案律里,涉及“盗”地六例,“贼”的一例。尤其是对于“盗贼”法律刑法严苛的让人难以置信,按照卫鞅制定的律法,偷盗的财物价值一头羊便需要劳役一年,价值超过十头羊或等于一头牛、马,便要判十年的劳役,若是超过一头牛,便是终身劳役。且对于“群盗”的刑罚也是十分的严厉,若家人有人逃亡山林为盗,则其三族(父、兄、子)皆判劳役。
因此,这样的法律在无敌眼中看来自然是非常的原始落后兼搞笑。对于卫鞅关于法律条目远远不够地质疑,无敌只得给他醒脑道:“大秦律法,当另辟蹊径,缘何要效魏人李悝地旧法?依本公之见,日后我大秦需要七部法令:一、军法。二、刑法。三、宪法。四、商法。五、农法。六、民法。七、吏法。而非什么贼、盗、囚、捕、杂、具这些过时之法。”
卫鞅心思机敏,立时从无敌话中听出味道,急忙拱手作揖赔礼道:“请恕臣适才孟浪之举,还请君上不吝赐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