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巴蜀之战 【第189章】 举族归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举族归顺
接下来的交流有老山民和蚕夏在一旁相互转译,自然是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双方达成了共识。原本按照无敌的想法,首要解决的是这支蚕羌人部族骚扰修路大军的问题,在和蚕充分的交流之后,蚕不但答应不再骚扰修路大军,甚至还提出想要整族迁徙到大秦去,这个消息在经过蚕夏与赢玉的确认后,很是让无敌吃惊。
按说,当年诸葛亮收服孟获不是还要七擒七纵么?怎么这支能让上万人的修路大军裹足不前的蚕羌部族,一见面就开口提出要归复?对于这个问题蚕的回答很是让人惊讶,只见他招呼一声,跟他来的族人当中就走出了三十多个青壮的汉子,然后一字排开,并且高高的昂起头,露出了肥大的脖子,而蚕则从图腾柱下抱起那坛青盐抓出一把在手上,指着那些汉子脖子下高高隆起的那团甲状腺,然后很是形象的比划着对无敌道:“呼……哗啦……盐巴……盐巴……”
看着他用嘴学着海风的呼啸,用手比划着大海的波涛,无敌立时默然了。想不到这些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蚕羌族山民们,在人类知道碘这个微量元素的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了解青色的海盐是治疗大脖子病的关键。
当即无敌就拍板决断,接受他们归复大秦。并且让赢玉告诉蚕夏,大秦将会接受全部的蚕羌人,让她告诉蚕现在就可以回去将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叫来,大秦有足够的盐巴,保证他们人人都能吃上,而且今天晚上就让他们好好尝尝这青色的海盐是个什么味道,当即无敌立时命人在山口的谷地架起大锅,拿出粮食和肉食开始生火造饭。听明白无敌意思的蚕自然激动的热泪盈眶,但他也十分理智地没有将感情表露出来,也是立时派人回去通知族人。
不过蚕也留了一个心眼。只让族中的老弱来,并且肩负的照看部族使命地老巫师也不能来。
当夜,两千余蚕羌族的老弱族人聚集在山下的谷地里,他们将那根图腾柱请到了谷地的中央,妇女们至在腰下系着一块兽皮,裸露着**围在图腾柱下跳着让无敌看着都十分惊讶和惊艳的蚕羌舞蹈。默默的向蜀地地先祖“蚕从”祈祷。当用足了盐巴和五香粉的各种食物被抬上来时,蚕羌人闻着这诱人的香味,尝着口中浓浓的咸味道,不论男女,无论老幼,全部沸腾了起来。几乎是同一时间,蚕羌老人带着幼童默默的哼唱起蚕羌人歌颂先祖的歌谣,来到无敌面前以祭拜天地才用的五体投地大礼膜拜,而他们的头人蚕看在眼里也是热泪横流。几次想要爬起身来加入族人的行列向无敌行以大礼,却是被无敌给强行制止。
有时候,当一个人地阅历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很难被人或事打动。正如无敌,一早当孟安告诉他突袭了几座山民的村寨,抓获了几百女奴时,这些生活在蜀山之中地山民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堆数字,一个模糊的影像和概念。可现在,看着这些彪悍得连孟安手下的精锐秦军将士都要避其锋芒的蚕羌山民,仅仅是因为一口青盐便能获得他们发至内心的敬意,这让无敌的触动很深。
无敌将正在踞案大嚼的孟安唤来。交代他立即在已经顺服的山民中寻找懂得秦腔的舌人,让他们发散开去,向方圆百里之内所有地山民传达消息,告诉这些山民,只要服顺大秦,大秦将会给他们提供肥沃的土地和上好的青盐,让他们走出大山,过上在天上一般的美好生活。
收服蚕羌部族,前后只花了五天时间。
当五千多蚕羌人背负着少得可怜的家当走出大山时。无敌早已为他们将来的日子做好了谋划。在蜀道的出口处,也就是“沔水”的中游至南郑的这一块区域眼下还是一片未能开垦发展地蛮荒之地,无敌当即从修路大军当中抽出五千民夫,便在距离南郑和出口之间相距大致六十里的一块河谷动手兴建起一座小型的城寨,起名蚕羌寨。又让卫鞅从河西征调来部分的种子耕牛,并让国府从陇西戎狄部族调来数万头羊,为蚕羌人的落地做好准备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无敌也发现蚕羌人手中有大量与三星堆渊源极深地青铜器。并且从蚕夏地口中得知。蚕羌族人当中也有知道青铜器铸造方法地匠人。三星堆地青铜器在后世或许是价值连城地古董。但在这个时代却价值不大。不过让无敌有些意外地是。蚕羌人地青铜器铸造方法并不原始。甚至他们造出地青铜剑在硬度和强度上比秦国匠师还要厉害。一次蚕地儿子蚕鬲和无敌地亲卫斗嬉。竟然用一把半尺长地青铜匕首一刀斩断了亲卫手中岐山阳谷出产地铁剑。

愕然之下。无敌取来蚕鬲地青铜匕首细细观察。发现这把匕首竟然锋利地有些像是神话。并且光洁地表面让无敌察觉出这很有可能是一把镀有铬地青铜剑。之后从蚕口中得知。这种铸造工艺是他们祖上传下来地秘技。古蜀国地开国先祖名叫蚕从。而蚕羌人地先祖蚕羌正是蚕从地儿子当中最会铸造青铜器地一个。但是在开明四世王时。蚕羌族人因为不愿向开明四世王交出铸造地技术。而被开明四世举族驱赶到了岷山。成为蜀国地弃民。
了解这段典故之后。无敌便对蚕羌人地青铜器铸造工艺大感兴趣。立时又让国府从栎阳地国铸场将一些铸青铜兵器地老匠人调来。就在“沔水”边上建起了铸造作坊。让蚕羌族地匠人试制蚕鬲所使地那种半尺长地青铜短剑。
蚕提出要制这种铜剑。需要一种“地石”。眼下族中只有十几块这样地地石。最多只能制出三把剑。无敌便要蚕拿出地石给秦国地工匠辨认。看看是否大秦便有这种地石。并且无敌自己也要了一块来研究。哪知无敌一看这种黑色地带有金属光泽地矿石之后。立时看出这就是一块铬铁矿。
秦始皇地兵马俑。在后世可谓天下皆知。而其中流传地最为让人叹为观止地便是伴随兵马俑一起出土地青铜剑。陪伴着兵马俑埋在地下两千多年地青铜剑。不但出土时光亮如新。并且还拥有不腐、不锈、锋利。甚至是吹毛短发地变态能力。这其中地奥妙便是这些青铜剑地剑身镀有一层铬。
铬是一种极其坚硬。并且具有强力抗腐蚀性地金属。由于它多与铁矿半生。但又熔点极高。需要1800镀以上地高温才能被溶解。几次在古代地铸造演变中几乎没有关于这种金属一星半点地记载。因此后世地专家无法理解在两千多年前地春秋战国时代。古人是如何拥有此项高科技地技术来铸造青铜剑。而汉代以后地两千年间却失去了这种技术。
更让让无敌纳闷的是,根据他的了解,此时的秦国并未掌握这项神秘的工艺,而原本他还认为这项工艺是鬼谷子和老墨子这两个穿越前辈带来。可他又从大哥嬴虔的那把传说中的蚩尤之剑天月剑上看出了有铬的涂层,并且一些此时传说中的名剑也多是用不腐、不锈、极度锋利来描述,比如对欧冶子所制的纯钩剑,便有“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的评语。此外,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以及龟纹、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剑身上的摺叠花纹而言。
而这些花纹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的炫彩,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表面有着一层极薄的,只有几微米厚的镀铬层!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人,铸造出一批千古名剑譬如: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阿、工布、鱼肠等,无一不是具有这种镀铬层的。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无敌将筑路的事情全部交给孟安,带着赢玉就在蚕羌寨住下,想要看看这些蚕羌人究竟使用何种方法来为青铜剑镀上这层铬。恰好秦国的工匠能够认出蚕羌人手中的铬铁矿石,并且陇西也有出产,当即无敌便让人大力收购,以备蚕羌人的需求。
很快,三座按照蚕羌人的铸造要求建造的锻炉被树立起来,老蚕发动族人进入大山开始为铸剑收集各种材料,比如说烧制木炭所用的青冈木,各种千奇百怪的矿石和岩石,甚至还有上百种植物和野果、树胶、动物骨骼等等。
而蚕羌人的铸剑技术根据从旁协助的秦国工匠观察,与秦人的铸造工序并无太大差别,将上好的铜矿进行遴选、粉碎、熔炼、去除杂质,然后按照比率加入一定的锡和铅,并且在最后塑型阶段加入了铬铁矿粉和动物骨骼粉末作为辅助剂,然后便告诉无敌只要将剑坯经过淬火、打磨、开锋便可成剑。
从头到尾都在关注铸造进程的无敌看到这里立时纳闷了,难道这个被后人苦思不得其解的工艺就在这最后的的淬火、打磨、开锋这三道工序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