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头脑风暴(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大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意见了,张元冲叶培说:“你来?”
叶培也不客气说:“我认为还是做产品代理发展最快,电子产品也好,工控也好,装饰材料也行,找一个好厂家,我想我们现在的实力应该能找到的,做个黑龙江省总代理,下边找分销商,只负责批发,不涉及贿赂,动用资金只是一个进货与出货之间的时间,容易周转起来。”
苏博想都没想就开了炮,“哪那么容易就找到好产品?又不是自己家菜园子里种的,有好产品早有人抢走了。”
叶培对他翻了下眼睛说:“不去找怎么知道没有好产品?”
刘起想了想说:“一般这样的公司,厂家要求先囤一部分货的,这是个不利因素,不过倒符合我们的方向。”
孙芳接话到,“我认识个叔叔是搞国内一家轮胎厂代理的,搞的还不错,只是跟咱们公司的利润和发展规模来看,有点太小了,如果选产品的话还是要找高端一点的。”
又议了一会儿,张元又冲程遥说:“遥遥,你看呢?”
程遥想了想说:“我的接触面太小了,想不到那么多,所以只能听听。”
张元想起昨晚二人一直缠绵着,程遥哪有空想事啊,当然不能逼迫她,又让孙芳说。
孙芳的建议项目是休闲场所,现在社会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又提了一些项目的细节。
众人习惯性地又是一顿打击报复,张元也觉得孙芳的东西多数都是在理论意义上的,虽然想法很好,操作性还是欠缺些,或许只有酒店这类的孙芳才最了解,其它的事情她的阅历还是很有限度的。
刘起的建议居然是到农村或者哈尔滨市周边包地,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土地价格一定会持续走高,既然没有大幅价格上扬,找几个真正懂行的人下去管理在经营中挣钱也不是太难。以前农民一年收入有多少?现在是多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打工生涯走回去耕种,这也是一个大方向,国家政策的大方向,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政策的倾斜对一个产业的影响会有多大,黑龙江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承包期现在一般都是30年,其实我想只要有五年的好形势就能挣到钱,如果确实没有合适的赢利办法,持有几年,找个恰当的价格高位,转出去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不会亏钱。咱们为什么双河村包了土地?第一便宜,第二有合适的项目能运用到。这是不是有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味道,劳动力低廉,少量投资能换回大量回报。太过具体的大家一起来研究,但我想选择跟农业相关的新型产业应该会很有前景。

停了半天,其它几个人居然没开炮,刘起有点郁闷地看了看他们。
孙芳看了看大伙,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觉得刘哥很有眼光,我再学几年也看不了这么长远。”
苏博说:“我也觉得挺不错的,农业应该在长远上有发展的,可有个问题,什么算新型农业?怎么用土地挣钱?我是一点概念没有。”
刘起答道:“家禽散养,知道吧?包座山,围起来,鸡鸭鹅什么的平时就在山上吃虫子青草之类,每天再定时补些粮食。这样养出来的家禽,卖价非常高,你没听说吃土鸡吗?”
苏博哦了一声。
刘起没理他接着说:“咱们在双河村初期搞的其实相当于苗圃,后续的是生态园区,相关的就会出现特色餐饮,渔池,客房。再比如弄大量冰窖在青菜收获季节冷藏,到冬春二季再出售。这一类的都是离城市较近的农业土地可以进行的开发,基础都是因为这样搞造价低,也容易规模化。有恰当地方的话,有山有水,环境够好,水里弄上小船养上鱼,客房建成小别墅,弄一不小规模的生态园也就三四百万投入。这些都是城市用地无法比拟的优势,成功的经验很多,并且需求也越来越大。可是归根到底这些项目再好,不一定是我们非得要去做的,因为有别人在做了,不算什么新鲜东西,我们要搞就自己研究新的办法。”
叶培突然笑了,对刘起说:“刘哥,怪不得海燕爱上你了,听你说这些我都想嫁给你了,哈哈。”
大家都笑了,程遥还跟着说:“我也觉得是,早怎么没发现?”
张元想了想问:“你的主要意思还是去囤地吧?”
刘起说:“对,项目是都有可行性,但是不见得非得马上搞什么,短期内价格涨上来可以出手,涨不上来也不急投入,毕竟对我们现在来说占用资金不大,五年内有一次好行情就可以了,项目的考查和规划之类的都成熟了才做投资,说白了先占上茅坑就可以了。”
就这样差不多聊了一下午,张元才说自己回去再想一下,尽量早定好近期目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