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三环相扣,拯救危机(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后完善
危机是企业的一次特殊事件,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缺陷,还可以锻炼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丧失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危机过后还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开展,就会丧失宝贵的完善时机。
危机基本结束后,企业应该进行反省,总结经验教训。一般根据先后顺序,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找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每次危机的背后总有原因,在短时间内可以发现一些较直接的原因,但是一些隐蔽的、本质的原因却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处理危机时,企业都会找到一些可以解释的原因,但事后如果再问一下这些原因为什么会存在,可能还会找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源头。虽然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但是企业都不可因此推卸责任,即使是外部不可控的原因,企业也可能存在察觉、应对方面的失误。第二,全面评价危机管理工作,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在整个危机事件中,企业在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方面都有值得评价的地方,可以进行总结,用以改进危机管理。由于危机管理很特殊,平时的工作难以检验,只有当危机发生时才能真正了解危机管理水平。因而每次危机过后,都是一次评价危机管理的好机会。而且危机发生的形式多样,每经历一种危机就可积累该方面的危机管理经验,避免类似危机重演。所以,危机过后正是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的好时机。第三,整改,改进直接与危机相关的部门的管理,全面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企业能够找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分两类。一类问题与直接产生危机的环节相关,可能是用人失误、财务混乱、质量监管不严等等问题,事后企业要大力改进相关部门。另一类问题与危机管理相关,发现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改进。
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必然都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应重塑企业形象。通常树立企业形象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平时,另一个是关键时期。企业形象需要长时间积累,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塑造稳定的形象。但是在关键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时机。如果利用好了关键时期,企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的危机时期就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危机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素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企业的内涵,公众会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巩固在危机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如果相反,在处理危机时企业犯下了错误,那企业更要加倍弥补,这个代价会更大,但是企业又必须重塑形象,否则会一蹶不振。在重塑形象时,企业针对事件损害了企业哪方面的形象,重点在哪方面弥补。虽然在危机发生时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树立形象的关键时期,但是需要在日常经营中保持,否则,再辛苦塑造的形象也会迅速毁掉。
危机过后,大多数企业比较容易想到的善后工作是总结经验教训、重塑形象等,但还有少数的企业却是在危机之中发现契机、实现发展。安迪·格鲁夫曾是Inter公司的CEO,他的一句名言是:“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如果能把危机转变成一次发展机遇,确实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一般的企业能够渡过危机便已感到万幸,能够通过危机补上缺漏就已很不错,很少有企业想到借危机发展。然而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时刻,越是能体现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能够很好地解决危机反而让公众增加好感。而且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是利用疏漏做文章,本来是因为某种缺陷让公众怀疑、排斥,企业却能加大该方面的力度,反而让公众相信企业这方面的能力值得信赖。并且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可能会意外地发现一些机遇,成为企业发展之机。

事后完善包括完善疏漏环节、完善危机管理、完善企业,能从危机中有所收获,才算真正地处理好危机。百年企业并不是因为一帆风顺而健康成长,相反,是经历无数挫折后才茁壮成长。正是在一次次危机后不断总结,百年企业才积累了应对危机的丰富经验,才能在危机面前应对自如,甚至变劣势为优势,最后反败为胜。

1999年6月初,比利时120人因喝了受污染的可口可乐出现头疼、恶心等食物中毒症状。比利时卫生部当晚告诫国民不要饮用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产品,并且宣布禁止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与此同时,法国也有80多人因饮用可口可乐中毒,法国卫生部和商业部门在15日做出撤出500万罐装和听装可口可乐饮料的决定。事发不久,卢森堡、荷兰也发现受污染的可口可乐,两国当即下令撤下所有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6月16日,韩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下令抽查国内的所有可口可乐产品,全球对可口可乐的产品产生巨大恐慌。
公司总部得知产品气味不好并引起不良反应后,近一个星期时间内竟认为这对公众健康没有任何危险,没有启动危机管理方案。公司仅在公司网站上粘贴了一份相关报道,并且报道中有很多难懂的专业词汇。没有一个公司高层管理人出面表示对事件的关心。可口可乐公司只同意收回部分产品,拒绝回收所有产品。比利时和法国分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做出及时反应,也没有充分参与整个事件的沟通。事件发生之初,可口可乐公司竟对中毒的消费者不闻不问,低调处理,缺乏诚意。比利时卫生部长气愤地说:“我很难相信,作为一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竟然拿不出迅速进行处理的措施。”在处理危机方面,可口可乐公司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可口可乐公司在得到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患者初步化验报告后才惊醒,组织专家研究此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撤回在欧洲市场上的产品,并当众销毁。6月15日,可口可乐宣布发现事件原因,比利时生产的产品受污染,是因为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可口可乐生产厂家在装灌20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时使用了“坏的二氧化碳”;法国中毒事件原因是敦克尔克工厂的杀真菌剂洒在了储藏室的木托盘上造成污染。可口可乐公司声称这两起事件互不相干。6月22日,比利时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艾华士的道歉信和巨幅彩页广告。6月24日,在法国举行记者招待会,艾华士当众大口喝可口可乐,这张照片被全球许多媒体刊登。可口可乐公司向消费者致公开信道歉,并开设专线电话、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的相关问题。事件平息后,可口可乐公司投入巨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重振公司声誉”。虽然这次危机暴露了可口可乐公司处理危机迟缓的问题,但是当公司意识到形势严峻后,在后期开展了大量的事后完善工作,最终还是挽回了声誉。
公司此次事件总损失高达13亿万美元。1999年底,公司宣布利润减少了31%,全球裁员5200人。此次危机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存在问题,但是事后完善非常不错,弥补了前期过失,甚至让消费者相信可口可乐的品质更加有保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经一事,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挫折,还能让企业从中受益。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增强企业体质,从容面对危机,接受考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