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墨门之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冒遗觞一声冷笑,似乎对陈飏目前的表现十分满意,伸手抄过透光鉴便藏进了衣襟之中。
陈飏懒得管他,略略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反而很“乖觉”地上前从冒遗觞手里拿过了火把,继续往前方踏了过去。
过了那一尊玄色的女神塑像之后,溶洞直径骤然变宽,没过多久前方又出现了和先前两座封石一模一样的一座封石,上面也是张牙舞爪的镌刻着一只长着狼头的巨大蜈蚣,而封石之下,也毫无悬念的被那神秘人硬是破开了一个只能容一人进出的孔洞,甚至连破孔而入的方位都一样,孔洞之内还透出阵阵的火光,显然这道封石后面,又是一个熔岩密布,地热蒸腾的所在。
“他娘的!”冒遗觞不由得又爆了一句粗口,“这龟儿子究竟什么来路?!”
两人正在惊疑不定,陈飏眼尖,在火把映照下似乎发现了一旁的火山岩上有什么东西。他连忙举着火把跑上去一看,只见这一面封石右侧的火山岩,全部都被人削平,而且用火山灰涂了起来,形成一块天然的“泥版”,上面如同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密密麻麻的镌刻着许多小篆。
这石刻的内容陈飏一下无法辨认,但他好歹勉强看出了最后署名的两个字来,不像是他们所处这个时代的名字,乃是“翟乌”两个字。
冒遗觞见了这岩壁上的石刻,忽然楞在了当场,过了好长一会,居然喃喃自语起来:“原来是他,原来是他……”
“哈哈哈,原来是他!”
陈飏被他这一声神经质的大笑吓了一跳,早就想知道石刻小篆内容的他再也经受不住强大的好奇心,转头对冒遗觞问道:“这上面究竟写着些什么?翟乌是谁?”
冒遗觞好像看了这石刻之后心情变得十分舒畅,对陈飏笑着说:“我说你这个白衣浪子,怎么连隶书小篆都不懂?太丢人了吧!”
其实要说到陈飏为什么不懂小篆,这还得怪到陈庆之的祖宗陈群头上。陈群在曹魏之世,与钟繇一同改革汉字,将战国时候的古体隶书小篆全部滕作了小楷,传于后世,司马家大晋执掌天下后,自然书写上都是沿袭了小楷。陈飏读书只读到十岁,之后便被大和尚菩提流支给带往嵩山,引出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自然不如冒遗觞这经常翻弄道教典籍的假道士懂得古体汉字了。
陈飏心想不懂这玩意又不是我的过错,对冒遗觞这样的取笑丝毫不以为意,慌忙催促他给自己讲解。冒遗觞突然面色一沉,缓缓地说道:“你以为是谁先我们而来,寻到了这一处宝藏所在?谁又有这个本事?自然是这个翟乌!”
“翟乌?”陈飏并不晓得翟乌是何人名讳,只好脱口再问。
冒遗觞冷笑一声道:“翟乌,翟乌……翟乌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以机关术名动天下的墨家苦行者的开山大巨子墨子!”
陈飏不觉楞在当场。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在现代,人们都认为墨子姓墨名翟,其实这根本是不对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孔丘被人称为孔子,用的是他的姓氏没错,可是李聃却被人们称为老子,韩非被人们称为韩非子,说明这个“子”字,前面不一定加的是本人的姓氏,但是纵观诸子百家,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等等,没有一家是以自己祖师爷的姓氏为号的,说明这个“墨”根本不是墨子的姓氏。
“墨”的来历,其实是古代的一门刑罚。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所以后世便称他们这一派为“墨”了。至于墨子的真实姓名,陈飏今天便亲自见证了当年墨子自己留下的手书,正是姓“翟”名“乌”!

冒遗觞接着说道:“墨家机关术里,有一种开山工具唤作‘鲮鲤鳞’,乃是运用穿山甲兽在其中作为动力,开山裂石,无往不利。而他们那机关术代步的技巧,更是破尽天下一切机关陷阱的不二法门!我早该想到是他……”
冒遗觞正在感叹,陈飏又不依不饶地发问道:“你快说说他究竟在这墙上刻了些什么东西吧!”
冒遗觞被逼不过,想到下一步说不定还得倚仗这个小子,只好皱着眉头给陈飏解释道:“这篇文字,是墨子七十岁那年第二次进这个肃慎宝窟的时候刻在上面的。这篇文字中说,墨子他生于一个木工家庭,年幼时候好高骛远,对当事的一些学派不身体力行的作风嗤之以鼻,所以致力于寻幽探秘,周游天下。他一次偶然经过这狄夷鬼域,在这山体中发现异常,于是运用自己独门器械强行破石而入,果然发现了这么个所在。他说,在这一座上古秘**之中,隐藏这一个天大的秘密……”
说道这里,冒遗觞轻瞥了陈飏一眼,这个小动作自然被陈飏看在了眼里。之后,他接着说道:“墨子在文中提到,这一代的蛮夷君主,并非常人。他留有许多帛书,包括那肃慎强矢的制作方法,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机关秘术,所用到的材料,尽皆是墨子那个时代才刚刚发现出来的生铁。墨子对这位君主早在商周时期便发现了这种金属,创造出如此高超的机关秘术感到十分的钦佩,但是这些帛书之内除了制作图之外,所有的字体均是与小篆似是而非,笔画简易,很难辨认。于是他便没有动里面的宝藏,却将这些帛书都带了出去研究……”
陈飏听到这里大惊失色,原来冒遗觞口中所说,举世闻名的机关秘术,它的祖师爷并不是鲁班或是墨子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这位商周时期的肃慎君王!
“最后他说道……”冒遗觞接下去说道,“诸侯列国战火不休,均重视法家学说而轻儒墨。他周游列国毫无所获,晚年心生退意,便嘱咐墨门子弟今后再不出世度人,全部隐迹于不咸山中,自己却去周狄山问道了。而他最后一次到此,是希望如果有有缘人无心寻到了这片宝藏,黄金宝物他不管,但若是想学到其中自己破译出的机关术的话……就拿着那面女神胸前的透光鉴,去不咸山山顶神池寻找墨门苦行弟子!”
“原来那面镜子还跟墨子有关,怪不得……”陈飏想到一半,冒遗觞又继续说道:“这篇文字的最后,是墨子对于那位肃慎古王的描述。他说在这位君王的帛书里,就他自己所破译出的部分文字来看,对君王身世的描述十分模糊,只有一句形式古怪的诗句似乎隐藏了什么玄机。这句诗是:鸿钧之世,轮回之门,千古河山一片红。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听到这里,陈飏的脑袋里“咵”的一声,彻底炸开了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