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俺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呵呵,俺回来了!
一、情节的两种老套
按传统的观点来看,情节务要求新求奇求变。情节最怕什么?最怕老套、平淡、幼稚,看头就知尾。其中老套又分两种,一种是大众流的,就是大家都写烂了的老套路。比如说有人写主角出车祸然后重生去异界,你也赶紧写主角被车撞死然后重生到异界呼风唤雨称王称霸;有人安排主角轮回转世重新修行,你也赶紧让主角被各大派围攻挂掉一次好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这都是模仿复制别人的套路,按王笠耘先生的说法,叫“公用的套子”,他讲这话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本身没有任何歧义。我在这里邪恶地引申一下,这种公用的套子,就像大家嘿咻嘿咻时用的安全套,我用你也用,你用完了别人拣过去再接着用……
还有一种是私人的、自己的套,用完一次还不够,可能觉得自己的这个套套是名牌,还要接二连三地继续用,否则体现不出名牌的价值来。一本书里面,类似的情节屡屡重复;或者同一个作者写的书里面,每一本之间除了角色名不同、环境不同,主要情节几乎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这就是作者自己私人的套子。前一段时间大热的《星辰变》就有这样的情节:主角秦羽每当实力不足以打败强大的敌人时,就躲进那个什么塔里面开加速外挂练级,然后级别高了出来PK掉敌人;接着又遇到一个级别比他高的,他又跑塔里去加速升级,然后再出来PK……循环反复了不知几次。前一两次大家可能还看得比较爽,但接下来呢?有时吃饭还要换换口味,**还要换换体位,你作为写手,叫得难听点叫编故事,说好听点叫文学创作,居然只会简单枯燥地对已有情节重复重复再重复,烦不烦?
二、复制别人的情节套路很难成功
我键盘敲到这里,肯定有人要发出疑问:老套不好吗?现在大家都这样写,就是因为众多小白读者喜欢看一些所谓老套的情节啊?有的大神的书情节也很幼稚薄弱,他们怎么就能红了呢?像你说的《星辰变》,他不是很火吗?
不错不错,你说得一点也不错。只不过,一些老被骂情节薄弱文笔幼稚的大神自有其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你复制不来的。不信请模仿三少或跳舞或番茄等人的风格特点写一本书,看看自己能不能红?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大家就写不出像这些大神一样的作品来。实话实说,我认为他们的作品技术含量是不高的。我强调的是:他们有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你傻傻地模仿他们的套路,是不可能和他们一样大红的。
题材无新意,故事情节又老套的书,倒也有极少数会大热。请注意,是极少数!这些书当中要么是老套路写出了新意,要么作者有一定的名气。大多数故事情节老套的书只能仆,不仆的也是不温不火,饿不死也吃不饱。不要以为小白读者多你就能赚到钱了。撇开盗贴的因素不说,同样类似的故事或情节,你写,大神也写,如果大家故事情节都差不多的话,我作为小白,我看大神的书就好了,我为什么一定要看你的?何况类似的书那么多,我看别人的也可以。你的书有出彩的地方值得我看吗?还是你的名气有够大?中国大陆据说有几十万写手,跟风模仿大神套路或其他流行套路的人车载斗量,可有几个靠模仿就能成神的?
一个写手想要大红,最好是在题材上有所创新,当开山祖师。如鲜网一线写手萧潜写《飘渺之旅》开创了修真流,自身也成为一代大神。但题材上的创新往往很困难,这时候,我们就要退而求其次,寻求情节上的创新与突破。
但情节追求新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说,现在这么多写手,几乎你脑子里能想到的情节都已被别人写过了。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不很认同的。现实生活有多复杂,小说的情节内容也就会有相等程度的丰富多彩。在情节塑造方面,一个写手的人生阅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阅读面与想象力都是很重要的。
三、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
除了刚才说的情节老套外,有些小说还具有让读者看头就知尾的神奇功能:你看了他的开篇布局,就能大概想到他要讲什么故事;你看了他描写的人物事件或交代的伏笔,对后面的情节发展就能猜个**不离十。
这种小说,主要情节全在意料之中。我想除了少数小白读者外,大多数都是没有耐心看完的吧?——顺手点一个X,待我百年之后,再来顶他。
让我们用传送魔法穿梭一下,去看看古典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很短,情节也不复杂。名妓杜十娘与公子李甲情投意合。老鸨看到李甲钱财花光,就想把他赶走,诡称:只要李甲拿出三百两,就可以领走杜十娘。可快到交钱的期限,李甲居然两手空空,没有借来分文,令人意外。在这山穷水尽之时,杜十娘自己拿出一半给李甲,这感动了李甲的朋友,于是将另一半也帮他凑足了。老鸨却翻脸要变卦。杜十娘站了出来,说你要耍赖,我马上就自尽。老鸨无奈,但又不甘心,虽同意放人,却不许他们拿一件穿戴,直接就把他们推出了门外。这一连串事情的发展,都出乎了读者的最初意料。待得这一对看似郎情妾意幸福圆满地赶回江南了,却又起了波澜。船到瓜州,李甲请十娘唱一曲,被邻舟商人孙富听见,惊为天人,于是起了色心淫欲,巧嘴谗言,竟然说得李甲愿意以一千两银子把杜十娘卖给他。十娘得知,冷笑一声,不仅满口答应,还亲自检视那银子是否足色足数。接着,她打开自己的百宝箱,把价值几千金的宝物扔进大江。李甲一看,大悔痛哭,杜十娘却已铁了心,抱着最后一匣无价之宝跳进江中。这一连串的意外和风波,涌向了悲剧的**,使得初次看到这篇小说的人,几乎都要为之深深打动、震撼。也使看过了此篇文章的人,永远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篇名著人物少,故事也单纯,可它为什么能吸引人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故事主线全在意料之外。你看前面不知道后头,看上一段猜不到下一段。但如果把这些意外结合在一起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全都合理而自然。不论从特定的社会关系、当时的环境背景来看,还是从杜十娘、李甲、孙富、老鸨等人物的思想性格来看,这些意外都有可信服的生活依据,甚至还有各自的远因和近因,外因和内因。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一部小说,看前面就知道后面,并不仅仅是构思欠缺的问题,还违背了生活的真实。生活,从来不像某些拙劣小说所描写的那样直线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的命运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即使性格真的决定命运,任何一个人的未来也都存在着未知数和偶然性。除非你要描写一个白痴,否则,我们笔下的人物不应该被一眼就看个通透;如果在现实中你无法预测自己或他人将来的生活的话,那么,我们笔下人物的人生道路也不应该是一条直线通到底。
我个人认为,即使是种马YY文,也脱离不了现实生活的基础。有一些比较好的都市小说,看似不怎么YY,很贴近现实生活,其实它YY得很有技巧,YY得比较隐蔽,也很有合理性。希望大家尽量不要违反生活的客观规律,不要偏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如果你非认为YY就必须要脱离现实的话……烦请关掉本贴吧。
四、情节平淡与开金手指
上面分别讲了情节的老套和看头知尾两个毛病。还有一个没提到的常见缺点是平淡。
有些小说,你说它不好吧,人家有头有尾,主线分明,脉络清晰。可你要说它好,却又觉得平庸无奇,淡而无味。就像古代的大才子写八股文一样,你要挑出什么缺点来?没有。可你要挑出什么优点来,貌似也没有……
这类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有一定功底,但缺乏想象力和创作**。
情节老套,看头知尾,故事平淡,这三种症状互相关联,又各有不同。但在不能抓住读者这点上是相同的。古人写文章,很重视一个“奇”字,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本书如果在不脱离情节主线的前提下,时不时制造悬念,时不时引发些冲突、矛盾,是很能吸引着读者往下看的。我们评价一本书故事情节好,往往会说它“**迭起,精彩纷呈”,这正是诸位写手朋友应该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还有一种情节,就是大家讲的开金手指。人物刚一出场就实力超强,打遍天上天下无敌手,读者往往刚开始看时觉得很嗨,但接着往下看就索然无味:你都没有对手了,接下来还要怎样?欺负些阿猫阿狗?要不然让主角成为得道高人大隐于尘?可你又写不出那个韵味与境界来。至少我是没有见过一本开金手指的主角具有隐世高人所应有的淡泊与超然的,反倒是在普通人面前装B摆酷。这样很有意思吗?
五、武松打虎与武松打狗
在《水浒传》里面,武松在景阳冈只打死了一只老虎,就成为了了不起的英雄,赫赫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李逵呢,在沂岭一连打死了四只老虎,却默默无闻,在梁山众兄弟中也得不来钦佩与惊叹——这是为什么?
我们来看两人的打虎过程。《水浒传》在武松打虎一节,一开头就层层铺垫。早在那只吊睛白额虎出现以前,酒家就渲染它“好个厉害”;接着,在刮了皮的大树上,写明山中有猛虎,又一次警告路人;随后,在盖着官府大印的告示上,干脆禁止单身客人过冈,免得送命。“山雨欲来风满楼”,经过这一连串的烘托,那老虎已令读者毛骨悚然。等它出现时,先写它带来一阵凛冽的狂风。接着一声吼,像半空里响起一个霹雳,震得山冈颤动。面对这条猛虎,醉酒的武松唯一的护身武器——哨棒,偏偏又打断了。就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武松赤手空拳,把那只吊睛白额虎活活打死。他的英雄形象也就此从字里行间树立了起来。
李逵那四只老虎是怎样杀死的呢?他先在老虎洞外捅死一只小虎崽,又赶进洞里刺死另一只小虎。这时母虎回来,倒退着进洞,他从母虎身后猛戳一刀,正中肛门(从这点看来,李逵先生有够龌鹾的),搞定。等他走出洞口,恰好碰上母虎的丈夫回来。李逵不等它搞清楚状况,就手起一刀,命中老虎先生的气管,KO!就这样轻而易举一口气连杀四虎,不劳不累,不艰不险。虽然比武松轻松潇洒了许多,但他既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力气,也没有显露出惊人的胆量,相对之下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了。
我们再把两人的打虎事迹对照一下,正好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对立面——老虎拼斗本领——的关键性。对立面越强,武松的形象也就越雄伟;对立面没有多少战斗力,李逵的打虎形象也就没有多少光彩。如果武松打的不是那只吊睛白额虎,而是一条癞皮狗,那么一拳了事,施耐庵纵有再大的才华,妙笔也无从生花。
希望那些喜欢给主角开金手指的朋友,看到这里,能够转变下思维。
相对开金手指,还有一种可以称为小强流的写法:主角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刚开始比较弱小,但屡屡在困境中挣扎求存,又屡屡超幸运地抓住对手弱点以弱胜强,并在这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由于主角不死定律,这种写法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合理性与逻辑性,要能使读者信服。
靠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写法就不谈了,直接摈弃。还有一种动漫化的写法,由于我动漫看得少,也没什么兴趣,不予置评。
六、生活的可能性与生活的实事
在我第一次看修真小说的时候,对修真小说的设定有一种排斥感,什么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不对啊,内丹功人元丹法的修习次第不是这样的啊?怎么没有穷理尽性?怎么没有炼己筑基?怎么没有河车搬运?怎么没有和光同尘?……
当时仗着滥竽充数囫囵吞枣看过一些道家丹功书籍就自以为了解了道家文化的我,对修真仙侠小说有了种倨高临下的不屑。直到有一天,QQ里一个朋友问我关于道家丹功内景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在那一刹那我才发觉了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回心转念拟心自问:我对道家文化的了解能有多少?能够写出一本关于道家文化的专业书籍来吗?远远不能!
那么,我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那些修真仙侠小说的设定呢?他们本来就是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为什么要拿生活中的实事去进行对比呢?
这就是我犯过的错误之一:把生活的可能性和生活的真实性混淆了。可能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件事有可能在现实生活发生但又不一定发生。我们假设修真小说中的种种设定就是现实中道家的修道理论和实践体系,这样的事有没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但它真的在生活中出现了吗?没有。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真实的现实生活。我们写小说,写的应当是生活的种种真实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人真事。
写生活的可能性,不能够偏离现实的真实基础。你可以写一个凡人修道之后辟谷,不用吃饭。读者看了会觉得真实,不会有意见。这是真实生活的可能性。但你如果写他**凡胎一出生就不吃不喝,那就不真实了,不可能了。肯定有人挑毛病。某QQ群有位写手朋友写的是官场小说,我看了后跟他提意见,说看起来不够真实。他很诧异:“我写的1000年后的故事啊,怎么会真实?我又没**人真事。”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写出生活的真实感并不就是等于**人真事啊……
从我个人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一个人的知识见解都还处于半桶水状态时,往往这些知识与见解就成了无形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了自己,禁锢了自己的想象力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许,终其一生,我们的学问,只能停滞在某种水平;我们的成就,只能停留在某种层次。当写手们面对着当下浮躁的网文创作环境,幻想着靠一本书成大名发大财的时候,他的心,就被成功两个字框住了。我们还能够期待他潜下心来写一部好作品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