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诗之风采犹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出。
有诗的气息,在葬山下涌现。
升腾。
先是如涓涓细流,清清冷冷,接着便是碧波微澜,飘飘洒洒,然后便为万马奔腾,一片波澜壮阔。
这时众人皆怔住般,带着些震惊看着赫连山。
他们看到在赫连山身上,似乎浮现一副副如诗般的画卷,令他们心头大震起来。
在耳边。
似有一个个读诗声在萦绕。
或是君子诵,或是大贤赞,或是少女吟……
似乎《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化为一个画卷般的世界,让他们不得不沉沦。
这天地间。
诗的风采,犹存,依然笑傲东风万里。
在书院大殿里,东楼晦感受到诗的风采,浑身一颤,猛然从大殿里掠出,看着赫连山时,张了张嘴,激动道:“此乃诗之遗风,诗之余韵,诗之君子,诗之风采也。”
“诗之君子,可走过一座德门。”
安修亦有些惊叹道。
这时他脑海中,浮现赫连山所说的那句话,不禁低念起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吾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他越念越是惊叹,亦被赫连山之人生追求所感,似乎连自已亦有所不及。
这对他影响亦是极大。
这时众人纷纷惊醒过来,耳边似乎不断响起东楼晦的点评。
这个评价可谓至高之极,令众人震惊不已。
东楼先生,乃是大贤啊。
从今日开始。
赫连山便是诗之风采,诗之君子……
“诗之遗风,诗之余韵,诗之君子,诗之风采也。”
周昌心头有些感叹,没有想到一转眼,赫连山便化身为诗之君子般。而且,他的确从赫连山身上,感受到诗之遗风,诗之余韵,诗之风采。
“诗之君子!”
“诗之风采!”
刘凌和朱雁二人激动万分。
似乎赫连山成为诗之君子,比他们自已成为诗之君子,更为高兴更为激动。
从今日开始。
公子终于可称一声为君子了。
君子之美名,远远不是公子可及,亦不是大贤可比。
这个人间。
大贤者虽不多,却亦不见得少。
但君子却是少之又少。
在葬山书院,能称为君子者,只有封圣与颜山二人。
一为三鼎君子,一为一鼎君子。
葬山的双君子之名,亦是名传天下,只是没有形成“一圣三英七杰”的称号而已。
呼呼——
天空上。
突然绽放耀眼白光。
随之喷发磅礴的文气,令众人皆是一怔。
在众人疑惑之际,便看到天空上,竟然生出一尊淡淡的青色虚鼎,令众人浑身一颤。
“这、这……”
“君子鼎!这是君子鼎!”
此时不论是学子,还是教谕,皆是无比震动起来,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的确是君子鼎!
虽然世间君子罕见,但是身为葬山书院的第一届学子,以及书院的教谕、教习,却对君子鼎并不陌生。
他们已经见过四次君子鼎,对君子鼎自然十分熟悉。
他们不会认错。
但是,为何会天生君子鼎?
赫连山并没有走九德之门啊。
“天生君子鼎!”
这时刘凌激动大呼,犹如自己走过德门,得到天地认可般,“哈哈,天生君子鼎,天生君子鼎!”

天空上。
君子鼎乃是一尊青铜虚鼎,约有一丈见方,四足两耳。
鼎身隐隐可见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散发着一股圣洁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有种叩头膜拜的冲动。
在众人或震撼,或激动,或难以置信中。
青铜虚鼎迅速降落,没入赫连山体内。
君子鼎加身!
至此。
继封圣、颜山之后,赫连山亦成为君子。
咚——
在君子鼎没入赫连山体内时。
书院的德门,突然响起一声声礼钟声,不仅在葬山书院响起,亦在儒教八十一书院内响起。
钟声悠扬而古远。
响彻天下。
传千里。
……
王城。
那座梅花山上。
那座古朴亭台前,立着一座十余丈的石碑。
这石碑名为天下君子榜。
虽然圣天崩塌了,但是君子不死,君子榜自然在。
君子榜上刻录着一个个名动天下的名字。
但是君子榜已经很久不见动过了。
咚——
一声钟声响起,响彻整座王城。
一直守在太卜兰台前的仆人,就见君子碑碑面的最下方,出现一个新的名字:赫连山,一鼎。
“儒家弟子赫连山,新晋一鼎君子!”
君子碑前。
立时有唱礼官高声大唱起来。
“儒家弟子赫连山,新晋一鼎君子!”
“儒家弟子赫连山,新晋一鼎君子!”
一连唱三遍。
一直守在太卜兰台的仆人,纷纷把赫连山新晋为一鼎君子的消息传回去。
赫连山再次名传天下。
而在此时。
书院众人皆是疑惑不已。
为何赫连山没有走九德之门,却可成为一鼎君子?
这时,便连东楼晦、安修亦有些想不明白,按理来说,需要走过九德之门,方可成为君子。
但是赫连山没有。
东楼晦和安修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疑惑。
“奇怪了,为何二师兄没有走九德之门,却可成为君子?难道成为君子,不需要走九德之门?”
有学子茫然不解道。
“对啊。”
“为何呢?”
“难道不需要走九德之门,亦可成为君子?”
“有这样的先例吗?为我不曾在书上看过?”
众人讨论纷纷。
此时。
第三万零一缕天运落下。
一缕随着一缕,皆落在赫连山身上。
“天运!”
“天运!”
众人激动而惊喜,猛然往天空看去,皆是目瞪口呆起来。
“不会是落下一道吧?”
“一道!”
“一定是一道!”
刘凌激动大呼,忍住如同小孩子般手舞足蹈。
这时安修和东楼晦,亦有些惊讶看着赫连山,这是君子鼎引来了天运?
“原来,这便是借。”
周昌看到天运落下,想起赫连山拜下时所言,似乎突然明白了“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在不远处。
颜山亦在仰望天运,似乎亦明白了。
在赫连山成为诗之君子,亦引落一道天运,成为天运之子时。
白衣君正在青山城隍府中,慢慢融合城隍金身;封青岩依然躺在青铜棺内,一动亦不动……
咔嚓——
但在此时,却有鼎破裂了。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