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圣人法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大哥,你醒了?”
周子清睁开眼时,就听到徐云的声音
“这是……已经到了夜间!”
只见房间内烛光闪动,一个瘦小的身躯,投射在墙上,影憧憧,徐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床前,将周子清扶起。
“哎!”周子清站起来,依然感觉身体有些虚弱,苦笑一声:“真是多谢你了,云兄弟。我这身体,怎么弱成这样?”
“你先别动,我师傅给你熬了药,要你醒来先喝了。然后有些力气了去找我师傅!”徐云连忙把周子清扶到桌边,然后将炉火上温着的药汤端来。闻着却不是寻常苦味,一股淡淡的清香蔓延。
“这药喝的舒畅!”周子清一饮而尽“从来喝药都没有这么愉快过。”药汤下肚,突然滚烫滚烫,烧的厉害,而后一股股暖流用遍全身,一下精神都振作起来。周子清跺跺脚,明显感觉身体稳了。
“这是什么药,这么有效?”周子清感到有些神奇“从小读书就知道道家擅长养生,果然有奥妙的地方!”
徐云笑道:“那是,我师傅用红菊煮清水,而后以参须,茯苓,白术,甘草辅佐青阳花等煮成养神丹,最是补充精气,身体孱弱的人吃,正刚刚好。红菊属阴,性清淡,中和药性,也不怕虚不受补……”
还要再说,周子清也听不懂,连忙道:“术业有专攻,你与我说这些,我也半点不懂,还是算了!”徐云一拍脑门:“忘了这回事,跟师傅一路行走,行医,总是我给病人介绍方子,想不到养成了习惯。”两人本来都是年轻人,哈哈一笑,前面的恶感已经没有,到颇有好友的感觉和默契。
“对了,你看我这记性,周大哥,你感觉好点了,就去找我师父,你这个身体,似乎不是很好,连我师父也面有忧色。我都很少看到。”徐云看着周子清一眼,似乎觉得这么说不妥,又连忙补了一句:“不过你放心,我师父肯定能治好你!”
“无妨无妨,我读书明志,朝闻道夕可以死。再说,区区一个风寒,怎奈何我?自古传言圣贤养气,百邪不侵,诸病不犯,我养气,怎么就能怕了风寒?”周子清哈哈一笑。洒脱自在。丝毫不以为意。
“周大哥,你这样的心境,我都不能不佩服!自愧不如!”徐云由衷道:“我从小跟随我师父行走流浪,给人算命,什么人没见过?就是京城那些大官,各院尚书,巨商巨富,问到寿数祸福,都要心惊胆颤。像你这般,轻生死,养大气的人!真是百里无一!”
“一介文人而已,白白有一个皮囊支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收回去呢!不过想想,不能教化天下,留书立作,效仿先贤,还真是感觉有点遗憾呢!”周子清呵呵轻笑,推门而出。
循着神威祠堂后院小路,到隔壁厢房也不过盏茶功夫,但夜风颇为阴冷,吹在身上,周子清衣裳单薄,身体也不大受的了,正准备运用养气之法酝酿气势,驱逐寒意,却感觉腹部一股股余热,流动全身,一点也不觉寒冷!
“六教各有精粹,我以前读书,总觉得文道乃是六教之首,统领朝堂,却也是有了学派之见。各教流传千年,必然精粹不是我能想象,日后万万要谨慎虚心,不要贻笑大方!”周子清一边佩服道家的养生术法,一边琢磨:“历代野史,都不乏帝王追求长生之道,炼制金丹的传说,也不是空来风,道家的丹药术,区区一个养神丹,只用几种平凡至极的药材,就有这样的效果。果然是奥秘的多!”
不觉间,已经走到厢房门口,周子清叩门道:“徐前辈,晚辈周子清!”
“当啷!当啷当啷!”
周子清话音刚落,就听得房间内一声声脆响,而后一声长叹,听出来是徐太冲的声音。“周小友,你醒了,快快进来吧。”就听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徐太冲这个时候却换了一身青色素布道袍,整个人气质已经遽然一变,白发白须,真是神仙中人!
“前辈,你这身打扮,这才是神仙下凡,道门高人!怎么白天不穿!?”周子清也觉得眼前一亮,继而费解一下,如果穿成这样去算命,必然更多百姓会相信!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既然是谚语,那是真有道理的!
“那不同,算命术本来就是猜测天意,准与不准,谁都难保,就算老道这天机神算一脉自古传承,如同外界所言,一言定江山什么的,这些也都是夸赞,都不能保证。毕竟风水算命之道,那多么大的变数,本来就是九流人士。老道若用道家弟子的行头去算风水命数,那就是欺师,欺瞒天地,道家罪人了。”徐太冲微微摇头道:“毕竟是道门中人,每天早晚课,礼敬周天神灵,本门贤人。所以换装执弟子礼。这些都不敢倚老卖老,丝毫怠慢。”
“不论什么学问,都是一辈子的事,自古都说,学无有涯,学无止境。以前的贤人,好多都是命归之前,依然读书学问。没有一点推脱!前辈乃有贤哲遗风!晚辈佩服!”周子清肃然起敬:“咦,这是?”走进屋里,却看见地上六个铜钱,已经摔碎,裂开。
“不巧的很。”徐太冲俯身捡起,叹道:“本来老道晚课做完,突然起意,给你算上一挂,正要摆开,算出结果,却突然听闻你敲门,一分心,就功亏一篑了!我这一脉,算运势之术,看家本领就是六字金钱,从来就十分灵验。可自从祖师传下,就有规矩一日不二算,一人不再起。看来你却是此术与你无缘了!”
周子清笑道:“有劳前辈费心,无缘莫强求,机缘宝物,无德不足以受之,否则就要招来祸事,我也懂得这道理!再说,圣贤之道,一股意气,凝聚民心天下,就能改变山河!更换乾坤!每次天下纷乱,民生艰辛,都是我文道先贤传达圣贤书于天下人,再有明主定乱世。江山也可改变!命运天数也当如此!我也不信命定天注之类的事!”
“不错不错。是老道我糊涂了!我却忘记你读书养气,果然神志清明!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这个道理,心中没有度量天下的准则?怎能达成这样的成就?”徐太冲听了,哈哈大笑,而后肃容道:“闲话休提,周小友,你可知老道唤你来的缘由?”
周子清也正色:“大概是我这身体的毛病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我其实也早就奇怪,我已经养气,虽然区区数天功夫,但是一般风寒又怎能侵害我?更没道理浑身虚弱,幻想连连,我自从九岁明志,神志清明,就没有这种白日迷幻的事情!前辈尽管直言,皮囊一个,最坏的也不过还给天地,生死道理,本来就简简单单。我却要搞个明白就是了。”

“是不是徐云那孩子跟你唠叨了?这个臭小子,整天自作聪明,总要吃个大亏才罢休!”徐太冲沉吟一下,略略笑了笑:“其实你也不用想那么坏,此事难说。说起来老道本来颇通岐黄之术,今日清晨你昏倒后,将你将你送下山来,就略略诊治一番。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这种毛病,简单讲是精气亏损,本来,精气是身体的根源,支撑一切行动的动力,一旦精气亏损过剧,自然浑身无力,屡屡昏迷。这样的病,一般都是纵欲过度,或者竭神尽力。才能得,一般养一段时间,就会好了!可是我却知道你非常人,不会无度处事!那么就只有其他情况了。”
“恩?什么情况?”周子清虽说无关生死,手却一把握住扶椅!攥住了!
“你先别激动。”徐太冲再次犹豫了半天,才缓缓道:“此事于你,可能万万难以接受。不过事关性命,也要说的!我知道,你们文家,从来高居庙堂,敬鬼神而远之!但是,这第三种情况,我与你讲,就只能是阴物附体,吞食精气!”
“什么!?阴物附体?吞食精气?”周子清眉毛一皱,继而一挑,拍案而起大声道:“此事太过无稽!前辈,你虽然是高人,教派也与我不同,但是我依然要多嘴奉劝一句!鬼神之道,惑乱人心,乃是愚民百姓口口相传,杜撰罢了!我知道道家自古有神仙所传,这也不过是一种文化传承,若是真正相信神灵存在,那多少年读书岂不是白费!和百姓愚民有何区别!前辈万万要掌握好了!不要丢了身份!”
徐太冲似乎早就料到周子清能有这个激烈的反应,文人的信仰,根深蒂固,乃是精神最直接的东西,根本不能稍微动摇!也没有生气,接着道“鬼神存在与否,我也不敢言!然而事出有因,我也不是胡言乱语。我用望气术查探,你眉心一点阴森森的念头环绕,不会有错!你仔细想想,最近可有梦境,或者不真实的回忆里,可曾经历过一些古怪事情?”
“怎么可能!朗朗乾坤,怎……”话没说完,突然打住,再也说不下去。
周子清一瞬间,浑身冰凉。
难道!周子清突然间想起。
就在刚来神威祠堂那个夜里,似真似幻的白衣女子,倏然间飘过脑海!白衣女子一声声怒斥,也回荡起来!
“圣贤之道,轻生死,知顺逆。敬畏鬼神,然而却远离他们……”
“上古圣贤,敬畏天地而以天地师,做学问到了极致,拜天地道理为师,从不妄言有无!”
“孙叔子当年乃是不语怪力乱神,他是不说鬼神而已,并没有说是没有鬼神!……”
一声声杂乱无章的声音回荡!无休止!
“不可能!天志明鬼!绝对没有鬼神之说,这是圣贤书中所说!”周子清喃喃道。一时间,只感到恐惧冰凉的感觉弥漫,这并非对未知的事物的恐怖。只是觉得,自己的信仰,精神,似乎有了裂痕!就要崩塌!
突然,一股股温暖气息,从腹中升起,而后一种安静的气息,也传到心口,把周子清的精神重新拉回来。原来是刚才服下的一帖养神丹。周子清连忙甩开各种印象,定下神。
徐太冲突然见周子清脸色苍白,连忙道:“也不忙说鬼神有无之事,小友勿怪,这也是老道一个猜测,其实也未必是鬼魂阴物,也许一些阴性极大的物体,无意之间接触,也会留下阴气在身体里。其实这阴气也不是关键之处!也是就事一说而已。”
周子清听得连忙松了一口气!阴气来源,想必是碰到什么阴性极大的事物,这样的东西也不少见。比如前朝大学师邹蕴,有一口冰玉砚台,点墨不干,乃是周子清启蒙老师吕元的珍藏。周子清也曾见过,用过。因此一下释然!恢复镇定。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问道:“那精气亏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我说的,未必有那么坏的原因!”徐太冲道:“老道给你驱除阴气之后,才发现这事。我问你,你可曾知道‘明察秋毫’的典故。”
“怎不知道?”一听见,周子清熟读圣贤典故,精神一振:“上古时候,三大古朝,大运朝的时候,文家第一次鼎盛,圣贤辈出,周宜子周圣人乃文道翘楚,传言是孙叔子嫡传学生,继承正统文道。一日午膳,周子与弟子同餐,忽然指着最后一排的一名弟子说:‘碗内秋毫之物,不可食!’众弟子仔细寻找,果然发现有鸟兽绒毛杂入,纷纷惊奇,请教周子,相隔数十米,怎能一眼发现如此微小之事物。周子笑道:‘养由于心,气足于目,故能明察秋毫’是说,养气功夫足够了,心中清明,眼睛明亮,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到。怎么,这典故与我精气亏损有关联?”
“怎么没关系!”徐太冲轻轻摇头:“我虽道家,但是却比你更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明察秋毫,这样的眼力,并非养气肺腑就能达到,心眼不开,哪怕眼力再高明,也无法明察秋毫!大学问家,大家,数十年养气有成,如果能真正的洞彻世事,人情世故,凡间百态,就会开心眼,这个心眼,一眼看去,明辨忠奸是非,善恶好坏,都能了解。所谓人情达练!就是这个境界!换一个说法,也许你就知道了!你们文家,所传的圣人法眼,其实说的就是明察秋毫之眼,也就是心眼。法眼如炬,故能明察秋毫!”
“什么!圣人法眼!法眼如炬!”周子清简直不敢相信“前辈,你的意思是?”
徐太冲神色古怪:“这可不是老道我的意思。那阴气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你刚刚养气时候来,盘踞眉心之处。要知道,眉心乃是道家所说的紫府天庭,乃是精神重地,根本要害。若我所料不错,这一次,内里你初次养气,气机震荡,眉心又有阴气盘踞,里应外合之下,阴差阳错的给你开了这个在文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圣人法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