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找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月票
********
纪晓棠垂下眼帘,微微点了点头。
“……只要不是现在,阿佑,我们需要等,等更好的机会。”
祁佑年见纪晓棠如此,心中又是一片火热,身子也不再僵硬,他含笑也点了点头:“嗯。”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时辰不早了,晓棠要赶在明天天亮之前回去。”秦震这个时候就起身说道。
祁佑年和纪晓棠相见不过片刻,又商量的都是大事,两个人之间,还有许多的话要说。然而,两个人也都知道,此地并非可以久留之所。
“那么,回京城之后,我们再见。”祁佑年恋恋不舍。
纪晓棠点头。
“还是要多谢四哥。”祁佑年又向秦震行礼。
祁佑年笑着受了他的礼。
“阿佑长大成~人,是我大秦江山的中流砥柱。”
三个人略说了两句话,秦震带着纪晓棠先从前门走了。祁佑年直等到他们的马车消失在小街的尽头,才转到土地庙的后面。
土地庙后门外,是成大忠。
“将军。”成大忠是知道祁佑年来此的目的,可见祁佑年脸上并没有他预想中的喜色,就关切地问了一句。
祁佑年摆了摆手,让成大忠不要问。
“回去吧。”两个人也不骑马,只大步离开土地庙,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纪晓棠彻夜奔驰。顺顺当当地在天亮之前回到了妍华堂。脱了大衣裳走进卧房,纪晓棠这才露出疲色,在锦褥上坐了。
“县主……”程嬷嬷端了碗燕窝粥进来。“县主劳累,吃了这个再睡,能歇的好一些。”
程嬷嬷有些担心纪晓棠,从清远到京城,纪晓棠经过许多的事情,但程嬷嬷还是第一次在纪晓棠的身上看到如此疲乏的模样。
纪晓棠不觉得身子累,而是心里。她此刻也无心饮食,但是看看程嬷嬷和锦儿、绣儿,又想到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时刻挂念着她。也就强打精神,接了盖碗,慢慢地将一碗燕窝都吃了。
无论如何,明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她需要面对更多的事情。
……
次日。纪晓棠在萱华堂中陪纪老太太坐着,不仅纪大太太、纪二太太等人都在,姚氏带着周念红也都过来,陪着纪老太太说话。
女眷们一面说着家常,一面让小厮往前面打探消息。
祁佑年已经进京,且受到了京城百姓自发的夹道欢迎。
馨华堂自然也知道了消息,还有没事的小厮婆子跑去看了热闹,回来说给各院的主子们听了。
纪大老爷和纪二老爷都上朝去了。今天是大朝会,祁佑年将会出现在朝会上。
不仅纪老太太、纪二太太这边想要知道祁佑年的消息。就是纪大太太、杨氏和纪晓莲几个也都表现出十分的热切来。
三个月克复蜀中,在这些不懂军事的人们眼中,已经将祁佑年当做了神一般的存在。
大秦有这样的将军领兵,他们也不担心北面的蛮人会杀过来,让他们家破人亡了。
就有小丫头不断地从前面传递消息进来,不过是说祁佑年到了哪里,带了些什么人之类,大家听着都又新奇又激动。
然而所有这些,都比不过纪大老爷、纪二老爷和纪晓慕带回来的消息更让她们震惊。
“……祁将军在殿前请旨,不要加官,也不要封赏,只要彻查当年的科考舞弊案,还韩克让和一众被冤枉的举子以清白。”纪大老爷并没有脱换朝服,坐在纪老太太下手,摸着胡须,告诉了大家这个消息。
“韩克让是谁?”纪大太太就问。
不等纪大老爷回答,纪晓莲已经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怎么他求的恩典不是求娶长宁公主,却为这个什么姓韩的求查案子!”
与纪家的女眷们一样,京中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期待祁佑年的归来,并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的功绩只是一方面,人们胸中还都燃着熊熊的八卦烈火。
不知道什么时候,祁佑年会因军功而求娶长宁公主这样的消息,就已经是街知巷闻了。
“韩克让原是蜀中的名士,被反贼裹挟,如今弃暗投明,蜀中之战,多亏他跟祁小侯爷里应外合。”纪晓慕说道,对这件事颇为津津乐道。
“小侯爷不是普通的男子,求为韩克让彻查旧案,而不是儿女情长,求娶公主,这一招不可为不高妙。”纪大老爷摸着胡须,摇着头点评。“此举不仅表明他重义守诺,也收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他一个将官,收天下的人心做什么?”纪晓莲尖声道。
纪大老爷微微皱眉,看向纪晓莲,目光颇有些严厉。
纪晓莲的身子下意识地朝纪大太太靠了靠,抿了抿嘴,不说话了。
“祁将军之后,安王爷立刻附议。”纪二老爷这个时候才开了口。
纪大老爷点头,也不知道是确认纪二老爷的话,还是有什么别的意思。
纪晓莲虽然被纪大老爷瞪了,但是心中着实只记挂着一件事,见纪大老爷神色缓和下来,就忍不住又开口询问。
“那、那小侯爷和公主的亲事?”
“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经见的少,目光短浅了。这种事,何须担心。小侯爷有如此功绩,又得嘉誉,还愁娶不到公主进门!”纪大老爷摸着胡须笑道。
“哦,原来是这样。我还当这次公主要哭了。”纪晓莲似乎放下心来,目光却似有意似无意地落在纪晓棠的脸上。
纪晓棠脸色淡淡地。回视纪晓莲。
纪晓莲眼神就是一闪,迅速收回了视线,不再看纪晓棠。
“那帝后答应了没有?”纪二太太问。
“太后和陛下已经下了旨意。着安王负责,祁将军协助,彻查当年旧案。”纪二老爷答道,“为此事,太后和陛下特意将选女官之事延后一个月。”
纪大老爷摇着头不说话。
“看来帝后颇为看重此事啊。”纪大太太就道。
“这一阵子,这朝堂上下,只怕不得安宁了。”纪大老爷微微眯着眼睛。叹了一口气。
正说着话,就有小厮进来禀报,说是杨阁老府上打发人来传话。请纪大老爷过府有事。
方才散朝,几位阁老都被留了下来,杨阁老打发人传信,应该是已经回到阁老府了。
这个时候。杨阁老找纪大老爷。想来就是说彻查旧案的事。纪大老爷不敢怠慢,忙就起身向纪老太太告辞,一路去了。
纪大老爷离开,纪大太太也站起身,众人都纷纷告辞,离了萱华堂。
纪晓棠见纪二老爷心事重重,她也正要询问详情,就跟了纪二老爷往景华堂的书房。
落座。小厮送上茶来,就退了下去。
纪晓棠问纪二老爷:“爹爹为何闷闷不乐?”
“今天殿上。阿佑细数韩克让功绩,帝后本想封赏韩克让,韩克让都拒绝了。”要不然,此刻大家就该称呼一声韩大人了。
“为什么?”
“韩克让说,不查清旧案,不能还他清白,他无法心安理得做这个官。”
韩克让果然对往事耿耿于怀,前世还为此丢掉了身家性命。
纪二老爷详细地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祁佑年提起军令状,要求恩典,帝后还很高兴,期盼着祁佑年开口求娶长宁,可祁佑年偏要查旧案。
韩太后脸上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隆庆帝却微微变色。
帝后两人试图劝说祁佑年放弃这个要求,案子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且铁案如山,重新提起并无益处。帝后还许诺了韩克让高官厚禄。
“太后和陛下,都不愿意查这个案子啊。”纪晓棠目光深沉。
“是的。”
但是韩克让拒不受官,只要证明清白,祁佑年也坚决求恩,接下来秦震再上前附议……
“帝后不得不答应了下来,却将期限定在了一个月。”若这一月之中查不出真~相,则从此往后,谁都不许再提这件事。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纪晓棠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这样一件重大的陈年旧案,就是查个一年半年的,都未必能够查出真~相来,可现在,韩太后和隆庆帝却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分明就是不让秦震和祁佑年他们查案啊。
“帝后也有苦衷,当年的事情牵连太广,这个时候重新查起来,毕竟朝野上下震动。”纪二老爷叹气说道。
这样的话,也是事实。如今的情形,朝野镇定,对大秦的局势肯定会有影响。然而……
“即便是震动,也比姑息养奸的好。除旧布新,大秦也需要一些新气象了。”更别说让无辜的人沉冤得雪,让有罪、欺世盗名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那些人,就仿佛是朝廷的毒瘤,越早除去越好,而不是为了什么稳定,放任他们继续发展壮大。
“好在这之间,咱们已经暗中开始了调查……”纪二老爷又说道,而且还颇查出了一些头绪,不至于什么都从头开始。
“只是,如今调查从暗处转到明面上来,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而事情,也正如纪晓棠所预料的那样。

……
祁佑年回京,几乎没有任何的休息,就带着韩克让,与秦震一起开始查案。
秦震前头,帮手不仅有祁佑年,他还征召了大理寺、刑部等部门的一些官员,共同帮助查案。这些官员的品级都不高,年级也轻,秦震还特意选了没有那么多牵绊的。
除了这些人,另外还有听到了消息。主动上门要帮助查案的。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与当年科考舞弊案受了牵连的人有关。
即便仅有一个月。但是这些人还是看到了希望。
最起码,朝廷允许重新调查这个案子,而且领头的人,还是皇帝的弟弟,靖安亲王。
纪二老爷在礼部任职,秦震和祁佑年都没有让他参与查案,但是纪二老爷自己坚持要参加。他明白。秦震和祁佑年是出于保护纪家的心思,不让他参与。但是……
“覆巢之下无完卵……”纪家,起码是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这两支。已经被打上了安王党羽的印记。
“以前还罢了,如今又有不同。三皇兄那边……”听纪二老爷这样说,秦震就笑道,往肃王府的方向看了一眼。
秦霖对纪晓棠表达了好感。而且还向韩太后求过赐婚。即便韩太后没有答应,秦霖也做出姿态,表示并没有放弃纪晓棠。
如果纪晓棠嫁进肃王府,那就能完全洗清安王党羽的印记。
纪二老爷是有机会置身事外的。
然而纪二老爷却十分坚持。他还没有忘记梁兴孝,自己非常想要查清当年的真~相,还无辜者以清白。
这是纪二老爷的书生意气。
最后,秦震和祁佑年只能答应了。
为了这件事,纪大老爷和纪二老爷就有些不愉快。纪二老爷甚至说出,要搬出馨华堂。与纪大老爷划清界限,免得他日会连累了纪大老爷。
纪大老爷当然不肯答应,表示作为长兄,他对纪二老爷很是无可奈何。
纪大老爷没有参与查案,但是对于查案的进展颇为关注。
纪晓棠无法正式出面一同查案,但她也不肯坐在后面等消息,除了帮助分析案情,提一些建议之外,就是帮忙整理一些旧的卷宗。
纪晓棠几乎有过目不忘之能,且又思维敏锐,有她帮忙,秦震、祁佑年都觉得放心了不少。
也因为忙着这件事,纪晓棠将一切应酬都推了,只说身子不舒服,在家里敬仰,不仅不出门,也不让人上门来探望。
这一天,正是祁佑年回到京城的第三天。
纪晓棠正在翻看整理一卷文书,就听见外面突然乱了起来。
她微微皱眉,有程嬷嬷掌管,妍华堂历来都井井有条,不管出了什么样的事,都不会有这种声音出现。
“怎么了?”纪晓棠的目光并没有从卷宗上离开,口中就问道。
“县主,长宁公主来了。”锦儿从外面跑进来,向纪晓棠禀报。
长宁公主来了,何至于如此慌乱。
然而,如果长宁公主根本不让人通报,就带着人直接从大门闯了进来,那就不是一件平常的事了。
长宁公主这次并没有走东后角门,而是走了馨华堂的大门,所以妍华堂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通报。至于外面的慌乱声,则是程嬷嬷知道了消息,一面让锦儿来禀报纪晓棠,一面去迎住了长宁。
妍华堂内,唯一能够绊住长宁一时半刻的,就只有程嬷嬷一个了。
“县主……,公主看着来者不善,县主要不然躲一躲?”锦儿见纪晓棠不说话,忙就建议道。
“躲,躲去哪里?”而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再者说,我又有什么好躲的。”纪晓棠一笑,吩咐锦儿,“准备迎接公主。”
锦儿就望向书案上堆积的卷宗。
“这件事,不必隐瞒。”纪晓棠看出了锦儿的意思。
若说她这里有什么要瞒着长宁的,也只有一件东西。
纪晓棠的目光朝书房对面的墙上看去。
雄鹰展翼,翱翔万里。
等纪晓棠从妍华堂的上房出来,长宁公主已经冲到了台阶下。
馨华堂所有正房,都是三级台阶,蕴含~着馨华堂原来的主人,那位大盐商的美好愿望“官升三级”。那位大盐商富贵以及,家里金山银山花不完的银子,对于子孙做官就存了莫大的期望。
纪大老爷买下馨华堂之后,对此也并没有任何改动。
官升三级,在朝堂做官,就更喜欢这个好兆头了。
“不知公主来了。有失远迎。”纪晓棠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有发现长宁公主脸上的戾色,以及她这样闯到屋前来的举动是多么的奇怪。她似乎也没有察觉,这样的神色和举动所预示的危险,依旧如往常见到长宁那样,除了初次见面时的不卑不亢,还带了些亲切。
长宁公主说过,纪晓棠是她的朋友了,而且还曾私自出宫来妍华堂探访过纪晓棠。
长宁目光犀利地盯着纪晓棠。似乎想从纪晓棠的脸上看出些什么来,本来是一张俊俏的脸也拉长了,明显突出了嘴角两侧的法令纹。
长宁虽年轻。但是法令纹比一般的女孩子的都深,一不经意,就会露出些刻薄相来。
“公主……”纪晓棠走下台阶,向长宁行礼。
长宁就冷笑了一声。
“好你个纪晓棠。你来京城。本宫一直待你不薄。你莫非以为本宫待你好了,就将本宫当做了可欺之人!你敢在本宫面前捣鬼,你可是长了两个脑袋?!”
长宁公主说翻脸就翻脸,而且一旦翻脸,就毫不念旧情。纪晓棠听人说过,也亲眼见识过,如今,又亲自体验到了。
她却不慌不忙。也不生气,行过礼。站起身,往长宁的身后看了一眼。
长宁的身后,带着四个御林军,都披了甲胄刀剑在身。长宁这么容易就闯进馨华堂来,应该不仅是她公主的身份,与这四个御林军也有很大的关系。
御林军中,多是京中贵宦子弟。
这四个,就都年纪轻轻,且相貌堂堂,此刻都板着脸。
长宁来找她,就算是跟她算账,找她麻烦,自己来也就够了,竟然还带上了御林军!
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眼前的麻烦确实不小!长宁现在,是恨极了她。
而在御林军的身后,还跟着宫中的嬷嬷和宫女等人,除此之外,就是妍华堂服侍的人了。
程嬷嬷正在其中,被人拦住了不能上前。
程嬷嬷的鬓发有些凌~乱,而且脸上发红,嘴角似乎还带了一丝没擦净的殷~红。
纪晓棠的眼睛不由得微微眯了眯,转回目光的时候,眼角的余光又看到了纪晓莲。
纪晓莲竟然也来了,躲在一众人身后,却两眼放光地看着纪晓棠这边。纪晓棠没能在纪晓莲的身上看到一丝被惊吓到了痕迹。
这很奇怪。
就算长宁明显是冲着她来的,但是长宁也最会迁怒。纪晓莲不害怕,只能有一个解释。
纪晓棠收回视线来,依旧大大方方地看着长宁。
“公主的话,恕我听不懂。公主有什么指教,请进屋来说吧。”纪晓棠的语气依旧如平时一样平静。
就算是长宁的脾气,且是狂怒之下,对于这样的纪晓棠,她也不由得有些发虚。
“好,就进屋去说。看你还说什么来欺骗本宫。”长宁依旧气势汹汹的,但她自己也没有觉察到,她的语气已经不如方才那样凶悍。
长宁不等纪晓棠引路,就蹬蹬蹬自己登上了台阶。
纪晓棠随后就要跟上,又想起些别的事情来,停住了脚。
身后的几个御林军正要跟在,就被纪晓棠给阻住了。他们虽然跟着长宁,对馨华堂其余人还可,对着纪晓棠毕竟有些顾忌,不敢真的冲撞。
“几位大人,是在这里略歇歇,还是往书房去待茶。”纪晓棠目光在几个御林军面上扫过。
几个御林军都不敢与她对视,别扭地移开了视线。
“这里毕竟是内宅,且我还是御前亲封的县主。一时还没有朝廷的文书下来,我这里也不是随便人能够闯的。”纪晓棠语气平淡,但话里却暗藏了锋芒。
几个御林军就很尴尬,虽然他们是奉了长宁公主的命令,但如果真的触犯了安乐县主,之后安乐县主发作起来,长宁公主倒是没有什么,然而他们几个,却难免要吃挂落。
长宁公主这般肆意妄为,其实也并不是第一次了。以往,谁遇到了这样的长宁,都吓的什么似的,任由长宁所为,他们也跟着耀武扬威。过后,那些人也不敢争竞,他们得了长宁的赏,同时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祸患。
但是纪晓棠显然不同。
虽然馨华堂两位大人都不过是四品,比他们以前闯过的府邸就不算个事儿,但是安乐县主却不是他们以前遇到的那些人。
安乐县主不仅对长宁公主毫无惧色,还能镇定应对,并拿出朝廷的律法来压制他们。
几个御林军都是极机灵有眼色的,安乐县主不是那种会吃哑巴亏的人。
御林军没有上前,还各自退了一步。
推荐弱颜完本种田文《重生小地主》(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