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见大悲的生活希望-----阿Q中文 www.aqzw.n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蟋蟀在墙边重复银色的寂寞,墙往四极飘散。
烛火剔了又剔,一截红颜,我们厮守了所有被命名为夜晚的夜晚。
千百次梦幻中偎依你倾听你,说不完的心事厚厚说不完多少个良宵的无界燃烧。凝视幽蓝。
我们心中都有一条河。
夜色很潮很浪我们无法横渡。来吧,游向我负载我。
为什么颤颤惊惊?为什么手脚遍布极地的寒光?你的呼吸中世纪一般深远啊。
这是什么声音?树的声音风的声音人声神咒?
血的吼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凄厉割着神秘的面颊祷告呐喊絮絮潺潺声嘶力竭撕心裂胆——
啊啊!毛孔开裂的深渊无涯。
呀嘻嘻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嗦——噼叭——!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哗——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喂——嗷——嘎——啾啾啾!啾——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天籁之音啊!背——过——脸——去。
门没有方位开着或关着。走动的时候,墙静静无声与我握手。踢倒的凳子挣扎着坐起来。桌子上,书翻到最后一页。红水笔自已批改自己。
黄昏没有标志。我们同黑夜手拉手围猎无边的宙宇。黑夜将我抱紧!紧点!紧点!!!……你在你的深处呼救,石头嚎嗥挣脱白隙的跟踪。
不知身在何处,我在我的深处临渊而立不知身在何处。
审视自己。
就象浩瀚的大漠审视变幻的苍穹,就像残败的古堡审视沉重的背影,就像垂暮的老者审多舛的命运,就像壮美的江山审视变迁的历史。
没有审视,就难有发现。在痛苦中审视,你会发现孤独的自己;在闲适中审视,你会发现空虚的自己;在奋进中审视,你会发现沦落的自己。
审视自己,就要把自己全方位展开,做一次灵魂上的检阅,然后痛快淋淳地向浅薄的自我、虚伪的自我乃至卑劣的自我告别。审视的过程,是在寻找人性中的痼疾;而审视的结果,则是要割去这些灵魂上的肿瘤。
审视,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超越。正如每日照镜子一样,没有审视地活着,实际上是对自我存在极大的极不负责的纵容。
在低沉的时候,不要用太过悲伤的眼光审视自己,这样容易使自己流于自卑;在昂扬的时候,也不要用太过乐观的眼光审视自己,这样容易使自己走向骄狂。审视自己,要有合适的尺度,否则就会走向极端,要么是处于目空一切的狂态,要么是陷入消极无能的冰点。
审视,合理的眼光应该是挑剔的,甚至是怀疑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接近否定的氛围里,事物才会是发展的前进的。但这种挑剔不应是严酷,更不应是残忍。不然,即使去审视了,其结果也只会是一种打击,一种伤害。这样做,无疑是对审视的初衷的严重悖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审视的角度和方式的改变,一个问题就会以不同的侧面展示给你。因此,你没有理由因清贫而责备世道沧桑,也没有理由在受到生活的重创后埋怨命运多舛。说到底,到头来能够拯救你的惟有你自己。
学会了审视自己,也就懂得了审视周围。于是,作为个体的自我就不至于盲目地崇拜他人,盲目地追赶潮流,盲目地迷恋世俗,盲目地改变现状。审视,是人生的方向盘,它使你把握住自己,始终清醒地站在世事的浪尖上,不被生活的暗流淹没。
审视天地岁月,可收获一点哲思;审视世事人生,可增添一份睿智;审视文化历史,可厚实一些底蕴。
人生一世,很容易被贪欲所累。其实仔细想想,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是不多的。许多东西并不是因为确实需要,而只是因为别人有。存有分别心、攀比心后,便无法满足。它像火一样的烧灼着,使人产生无尽的烦恼。当利令智昏时,甚至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带来无穷的悔恨。失足之后,回首往事,容易感到遗憾,但当事当时却往往为贪欲所蒙,想不到后果。这正是小儿只知贪刀刃之密甜。为一食之美。全不顾有断舌之患。
其实,断舌固然是痛苦,时时有断舌之患又何尝不是苦恼呢!要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重要的是克服贪心。去除了贪心,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断舌之患。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一方面也随之出现了种种贪欲的诱惑,在财色的引诱下,失足、断舌者不少,为贪欲之火焚烧得终日烦恼者更多!佛陀的话是二千年前敲响的警钟,这种声今日仍然能唤醒我们的无明!
时值改革开放,各种新潮不断涌现。我虽已届花甲,却也不甘落后,不愿被人斥为守旧。但是有些“新”东西使人感到有股子邪气,实在难以接受。有人告诉我“你老了,观念旧了”我并不以为然!
在我思考这新与旧的矛盾时,突然想起一位前辈的话:“道德不怕旧,思想不怕新”。我忽有所悟!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作人的基本道德,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更,是不能改变的!

这一道德标准与人类共存,永远常新!
佛又说:“方便为究竟,”这就要求“应机”。既要应机,那自然是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
基本道德永远要守住,思想言行时时要更新,我想这是符合佛法也符合世法的。
这样,我们在评判新潮时就有了标准,不致被一些打着“新”旗号的邪魔外道所迷惑了。
如何分别正与邪呢?我选了大珠慧海禅师的一段话。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大珠慧海
“佛”字便是“一个人在曲曲弯弯的路上直行。”佛是伟大的觉者,为了寻求了脱生死的真谛,达到涅槃的境界,他经历了种种劫难,端正地直行。“佛”这个字本身就是一个人成佛的过程!
这条直行之路便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路。是一条保持清净之心,不受外界干扰之路。
物质在心之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能使外界的物随自身清净之心而动,那么他的正念便能保持。如果一个人的心时时要随外界的物而波动,那么邪念便自然会产生的。
当今时代,花花世界,日新月异。保持定力,使自己的心不去逐物,而使物能从心,是求得正念的要诀!
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潜能去生活,接纳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能乐于学习,乐于在自己的工作上投注心力。因此,如果父母把爱扩大到替子女决定其生涯,就等于抹煞了他个性。父母必须明白,子女的人生,毕竟要由他们自己承担,如果处处为他们做抉择,替他们准备生活,子女可能成为一位事事做不得主的儒夫。
溺爱子女可能是现代父母的共同现象。大家所注意的都是学业成绩和考取明星学校。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子女可以不做家事,不闻问人情世故,不关心亲朋好友的友谊,甚至连下学,也由父母来接送。这样的青少年,他们脑子里除了课本知识外,生活经验极为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将大受影响,他们的人情味很淡薄。
我们的教育所标榜是五育并重。事实上,除了智育之外,其他方面的教育几乎非常贫乏。在国民中学的德、体、群、美各方面虽然安排了课程,也有正式的教科书,但是那些教材显然与生活脱节。青少年在学校的任务是“读书”。而不是学习生活的能力。
在教,我们重视死记教材,却忽视思考和判断。生活教育强调的是说教,而不是讨论与活用。学完了美育,却唱不了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至于体育,除了几位选手之外,大部分青少年的体能令人忧虑。智育的结果,除了几位智育好的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是非常严重的事实。
我们缺乏爱心吗?不,我们的爱心是丰富的。我们的问题出在错误的爱。错误的爱使下一代得不到好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希望,会因为错误而变得迷惘。《楞严经》上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该是清醒的时候了。倘若此时,我们不在教育上加以反省改进,我们将会陷入一个严重的难题——社会性格的扭曲与堕落。
另一种错误的爱是占有或。在意识上,他们认为对其所爱的对象负有责任,所以对方必须听从自己的发号施令。在夫妻关系中,如果有一方表现着占有或控制的爱,那么双方必然会有争执。请注意!控制了对方,就同时否定了对方。这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占有的爱往往表现出粗暴的行为。当所爱的人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时,便会由爱生恨。怨偶是在占有的爱中造成的。亲子的冲突,也是占有的爱引起的。在社交或政治活动中,也不难看到占有欲很强的热衷者,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出于至诚的爱。所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阻碍他拥抱高贵理念的人。因此,他由爱生恨,想尽办法要毁掉对方。他不知道爱的真正本质是接纳与宽容。因此,狂热的爱国分子必然诉诸武力,激进的社会运动或爱心运动的群众,容易千万偏激的言行。《华严经》上说:“爱欲海,我慢山。”强烈的执爱,带着傲慢的自负:它不是博爱,而是强索偏狭的爱;不是大慈大悲贩襟怀,而是自我中心的。
真正的爱是给予对方成长、幸福和快乐;宽容对方的过错,尊重对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伸出善意的手,彼此了解互助。这样的爱,佛家称作:“爱见大悲。”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固执而强烈的爱,而是明白事理的爱。如果我们坚持已见,认为自己的构想是好的,而不愿意去了解和关心别人的想法。那么两种爱国的理念会对立起来,变成敌意,带来战争。两个不同的家长意见,会相互矛盾,千万家里的不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看法,会互相攻计酿成摩擦冲突。禅家说:“主人公!醒醒着。”我们该是拿出“爱见大悲”的时候。只有这样,我们才乐意在世事上做清醒的沟通,在文化上建立制衡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上看到博爱的希望。
未完待续~~~
原创小说手打版
阿Q中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