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婉喝口茶问道:“周大娘后来找过我几次?”
玉珍翻白眼道:“三次,找不到你人,跑来问我,我自然不会说你的去处。你现在这个模样。”她捂住嘴笑道:“你开门时,你要是不说话我都不敢认,她估计也找不过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想再多也没什么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苏婉问道:“你家的肉铺怎么样?”
玉珍笑道:“二牛他刚顶下来,这两天在跟人学杀猪,明后天开张。”
苏婉道:“开张的时候喊我声。”
玉珍应下,两人又说了会话才分开,待到玉珍家肉铺开张这天,苏婉早早地去买了两斤猪肉,三斤排骨和半付猪肝。天气慢慢热起来,猪肉放不了几天,她把肥的提下来炼成油,瘦的炒熟先放着,排骨做成粉蒸排骨,要吃的时候热下,放个几天也不会坏掉。猪肝是猪肝汤,炒猪肝,溜猪肝。
苏长青吃得满嘴是油,每顿都是三大碗饭,这些日子凹下去的脸颊鼓起来,菜色脸慢慢有了血色,人好像也长高了些。
吃过晚饭时间还早,苏碗拿出两碗粉蒸排骨放到篮子里递给苏长青:“一碗给先生,一碗给谢叔叔,提的动吗?”
苏长青提过篮子道:“提得动。”
苏婉道:“送的时候就说,多做的特意送过来知道吗?”
苏长青应下提着篮子慢悠悠地出门送东西,回来时篮子里多了几本书和一些宣纸,说书是先生给的,宣纸是谢叔叔给的。
苏婉拿起书翻了几页,整本书里面写满了注释,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她把书放到苏长青手心,摸摸他的头道:“慢慢看,不懂的问我或者问先生。”
苏长青拿起书坐在院子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直到天黑看不见字了他才进屋,躺在床上时还惦记他刚刚看的书:“娘,你说晚上有没有那种点燃就很亮的蜡烛,亮如白昼这种?”
说的不就是电灯,天知道苏婉有多么想念电灯,还有手机电脑,这过得不是人过的日子。
苏婉长叹一口气道:“有啊,开关打开就不用在黑夜中寻找光明。”
苏长青问:“娘,你见过?”
苏婉道:“见过,还用过,非常好用。”
黑夜中苏婉睁大眼晴想念现代的一切,再摸摸苏长青的小身子骨,这孩子勤奋好学又听话,若是生在现代长大了也会是个人物。
苏长青道:“娘,你给我说说是什么样的?”
思乡心切,苏婉也没想那么多,便把现代的一些‘科技’产品一一向苏长青说来,光怪陆离,闻所未闻。
苏长青听得精神抖擞,久久不能入眠。第二天苏长青挂着两个黑眼圈起床,洗漱时问苏婉:“飞机是像风筝一样在天上飞,还可以载人?风筝飞得高后就会断线往下掉,飞机飞高了不会往下掉?”
这个问题有那么点复杂,要从蒸汽机这个说起,得说上大半天才能解释清楚,苏婉没这个耐心,随便敷衍几句道:“这个当然不会,若真会掉下来谁还会去坐,都在坐肯定是不会掉下来。”
苏长青听这话总觉得不对,又好像对,琢磨着这句话去上学,到学堂了还是想不明白,便去问先生。他想不到该怎样解释天上的飞机,转而这般问:“先生若是一艘船你觉得会沉,但坐的人多是不是证明它不会沉?它是因为坐的人多才不会沉?还是不会沉而坐的人多?”
这种没有前提,是先是有鸡还是有蛋的事,先生解释不出,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只道:“等你长大了,多读点书就知道答案。”
苏长青没得到正确的答案,心中一直惦念,记得了先生的话,往谢文渊书店跑得更勤。
这边玉兰家的肉店开业两天,生意没有预期中好,以前肉店的老顾客见老板换了,大部分去另一家买,一天下来就卖了半头猪,肉这种东西讲究新鲜,没有冰柜放到第二天别说吃,这种天气差不多也要臭,这样剩下的肉只能扔。
扔也是扔,还不如送人,这两天玉珍天天送苏婉肉,苏婉给她钱她是分文不收。两人坐在堂屋里说话,玉珍哎声叹气。
“哎,这肉不能放,放到明天卖,更不可能。我们卖的价格还比别人家还要便宜几文钱,可是他们就不愿意来买,怕我们卖死猪肉。二牛这几天响午过后,驾牛车驮着肉去乡下卖,天黑才回来。也没卖多少,白花花的肉卖不出去只能扔,你说可不可惜?”
苏婉道:“别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只要你家肉好,慢慢买的人就多。”
玉珍道:“二牛也这么说,让我别着急,他说亏不了多少。哎,我怎么不急?眼见着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又帮不上他什么忙。”
苏婉只买肉从没卖过肉,这门生意她没接触过,能做的只能是安慰她几句:“别急,等过几天就好,急也没什么用。我看你家二牛是个能做生意的,他心里有数。”
玉珍道:“只能这样想,我现在帮不上什么忙,去绣庄里拿些绣品过来绣,能挣多少钱是多少钱,要不要分你些?”
原身精通绣花,苏婉会绣但成品也就能看,让她坐在一处一两个小是绣花,她是坐不住,连忙拒接:“最近脖子疼,我就不绣,来尝尝我今天做的卤肉,走的时候再带些回去。”
说着,苏婉从厨房里端来盘卤肉,是昨天玉珍送的肉还有个猪尾巴,切片放在盘子里,酱红色,肉色鲜亮,香气扑鼻。

自从上次吃过苏婉的包子,玉珍对苏婉的手艺是赞不绝口,二牛不在家里时经常来蹭饭。看到卤肉眼前一亮,夹了块喂嘴里,可谓是唇齿留香,肥而不腻,猪尾巴相当有嚼头,比东街卤肉店里的好吃太多。
玉珍接着又吃了两三块,毫不吝啬她的赞美:“苏婉太好吃了,怎么做的?你教我做。”
上一世苏婉单身几十年,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她不但爱吃,还爱做。休息时看着网上的菜谱在家瞎捣鼓,作为单身狗自是没人捧场,她自己觉得做得一般,也就不难吃的水准。
穿到古代这手艺还有所提升?
苏婉不知道的是,网上的食谱是经过多年沉淀的结果。古代交通资讯落后,这些东西也就不知道,不做特别讲究火候的菜式,如尖椒牛柳这种,一般的菜式她都能胜任。
苏婉道:“很简单的,卤菜讲究的是卤汤,把大料放进去煮就行,卤汤我还留着,你带些回去,煮煮就好,我把汤要加的料写给你,以后想做时自己做。”
玉珍道:“这不行,这可是你家祖传下来的,这种东西我怎么能随随便便拿走,以后你成亲了传给你儿子,靠着这秘方开家卤味店生意肯定好。”古代的秘方讲究的是不外传,像苏婉这么大点年纪的,做出来的东西好吃,玉珍想当然的觉得是她家祖传的秘方。
‘开家卤味店’?苏婉茅塞顿开,玉珍家的猪肉卖不出去会坏掉,熟食不一样,至少可以多放一天。
她想到的同时,玉珍也想到,两人异口同声道:“把剩下的猪肉卤掉了卖。”
两人不谋而合,说干就干,苏婉贡献出剩下的卤猪肉先卖卖看。她让玉珍在猪肉铺边上搭个小案板,把卤猪肉切成小片,案板上写上免费吃,有人路过时再吆喝几句。
第二天,玉珍就照着苏婉说的做,爱占小便宜从古至今都不少,玉珍随便吆喝了几句,路过买菜的人都来试试。熟食不像生食,当时吃就知好不好。吃过的人赞不绝口,连连说好吃,再问价格一斤的价格也就比生的多上几文。生的煮熟重量会少去,算下来也就那么几文钱的差价,不贵可以说相当实惠。想买,没有,只能等明天来买。
在苏婉眼里玉珍就是个小姑娘,怕她没做过生意,放不下脸面吆喝,送走苏长青后来到她家肉铺,没想到几斤肉都送完。玉珍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对她道:“有几个人定,说明个过来拿。”
玉珍比她想像中要能干许多,苏婉问道:“有没有给定金?”
玉珍愣住:“什么定金?”
苏婉道:“顾客定东西要收定金,要是他临时反悔,自己不得亏死。”
玉珍道:“没事,二牛那边卖不完的肉做卤肉,都是街坊邻居,他们买不买都随他们,卖不完也是扔。”
苏婉属于职业病,一丁点生意先想着把风险降到最底,倒没想到人情这点,她笑道:“说的也是。”
两人正说话,二牛的猪肉铺前有人喊话:“刘云德你定的砧板做好了,响午的时候过去拿。”
二牛应下:“好,知道了。”
‘刘云德’这三个字,像鼓锤敲在苏婉心头,在原著中她儿子苏长青年纪轻轻,能青云直上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有个人起了关键作用,这人是朝中的重臣,苏长青的恩师‘刘云泽’,因为他的提携苏长青才能在朝堂上快速站稳脚。原著中对于‘刘云泽’并没有过多描述,只道他是朝中重臣对苏长青极为赏识,在苏长青有了自己势力后便告老还乡。
‘刘云德’‘刘云泽’名字相差一个字,苏婉不认为是巧合。
趁着这会没人,苏婉向玉珍打听:“二牛大名叫刘云德?名字蛮好听的,比小名好听多了,怎不见你喊他大名。”
以前在村里时,苏婉便不合群,村里的人姓什么名谁,她一概不知。
这会问玉珍是凯凯而谈:“他上面还有个哥哥叫大牛,大名叫刘云贤。他们一明村大部分都姓刘,二牛这一辈是‘云’字辈,大铁子叫时‘刘云铁’,二柱叫‘刘云柱’。你别看我们一明村不大,以前可是出过状元,是二牛的爷爷辈,他住过的地方,就是你以前在村里住的房子。你没来之前都是空着,我听说每年都有人修缮,就这几年没人管。”
苏婉越听越觉得‘刘云泽’和一明村和原身有莫大关系。她没有原身的记忆,原身怎么到的一明村,她是一点也不清楚,回去问问苏长青?
等到下午苏长青回来后,苏婉试探问道:“长青,‘刘云泽’叔叔你还记得吗?”
苏长青低下头不说话,过了会抬起头道:“娘,你别想云泽叔叔了,我觉得他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们,肯定是把我们忘记了。他忘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想他。”
苏长青的话让苏婉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测,这个‘刘云泽’怕是和原身有感情上的瓜葛,具体怎么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人的感情是和爱情有关,他才会在原身死后遇上苏长青对他照顾有加。
苏长青的父亲会不会是‘刘云泽’?若真是他父亲的话还真是个渣男,以原著中苏长青的性格,怕是早就报复他,不会让他平平安安的告老还乡。
还有他们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原身身上有好多迷团,待她去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