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抵近侦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六甲海峡,西端。
东方天空已经放亮,要不了多久,朝阳就会升到海面之上。“粤”号司令舰桥内,参谋正在换班。童兴武已经吃了早饭,在十五分钟前来到司令舰桥,只是没人关注他,参谋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刚过去的夜晚,对值班的参谋来说一点都不轻松。
选择在夜间进入与通过马六甲海峡,主要就是为了反侦察。虽然无法避开那些从狮城赶来凑热闹的花旗巡逻机,同样无法避开藏在海面下的潜艇,但是在夜晚航行,至少可以确保不让他国的侦察机抵近,更不会让他国舰艇混入编队。为了尽快通过这条狭窄的海峡,舰队全程保持二十节的最快航速。主要是两艘大型补给舰拖了后腿,不然远航舰队能够以二十四节的速度航行。
即便如此,昨晚依然是热闹万分。
入夜之后不久,第一架花旗的巡逻机就赶了过来,只不过在一百多千米外就被巡逻的战斗机拦截下来。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远航舰队就像是一朵散发着诱惑香味的鲜花,把附近的“追花使者”全都吸引了过来。空中有侦察机,海上有舰艇,水下还有潜艇,简直就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片刻都没停息过。
当然,如此复杂的情况,对首次远离家门的华夏航母来说绝对是一次锻炼机会。
得到锻炼的,不止是舰队的官兵,也不止是舰载航空兵的官兵,还有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
要知道,在家门口,哪怕是在西太平洋上,也不会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
让众多参谋想不通的是,童兴武一整夜都没在,他在入夜之前安排好了任务,然后就去睡大觉了。
只是,也没有哪个参谋敢说三道四,毕竟童兴武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报告首长,预警机发现从西面飞来的反潜巡逻机,初步断定为白象的P-8I,战斗机正在赶过去,预计五分钟后到达。”
“让防空战斗机撤回来。”
“什么?”参谋愣了一下,以为听错了。
“一切按照国际惯例处理,我们在公共海域航行,有自由通航权,白象的反潜巡逻机也一样。”童兴武长出口气,又说道,“在反潜巡逻机到达舰队上空之后,再安排我们的战斗机前去警告。”
“首长……”
“去下达命令吧。”
参谋没再多问,童兴武的命令清楚明了,不存在任何疑问。
此时,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两架J-15B已经在HJ-20的引导下靠近了那架P-8I,准确说是进入了目视距离。
在接到命令后,两架J-15B立即转向飞走了。
P-8I反潜巡逻机上,达吉克上尉使劲揉了揉眼睛,因为他觉得自己出现了幻觉。只是飞机的仪器不会搞错,那两架华夏海军的舰载战斗机确实飞走了,而且很快就飞出了达吉克上尉的视野。
这是怎么回事?
达吉克上尉立即联系了后方基地,在汇报了情况之后,他询问了指示,而得到的答复是继续执行抵近侦察任务。
二十分钟后,达吉克上尉驾驶的P-8I到达了华夏远航舰队上空。
与他担心的一样,华夏海军的舰载战斗机立即迎了上来,还在国际频道上呼叫,让白象反潜巡逻机转向离开。达吉克上尉没有转向,他的任务就是飞到华夏远航舰队上空,拍下几张照片。
不多时,两架J-15B就逼近了P-8I。
在继续通过国际频道呼叫之外,J-15B还摆动机翼,让P-8I的飞行员看到了其携带的空对空导弹。
这是十分明确的警告信号,而且全球通用,意思就是让反潜巡逻机的飞行员知道,他们随时能将反潜巡逻机击落。只是现实中,除非爆发冲突与战争,不然没有一个国家的战斗机会在国际海域上空击落他国反潜巡逻机。关键就是,所有国家的飞机在国际海域上空都有自由飞行的权利。
坚持了几分钟,达吉克上尉看到了那艘航行在前方的航母。
非常庞大,而且是甲板平整,正是华夏海军的002型航母。只不过,隔得太远,达吉克上尉没看清楚舷号。
随后,他看到了第二艘航母。
与情报一样,华夏海军的两艘002型航母都在远航舰队里面。两艘航母一前一后,间隔距离大概有十五千米。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达吉克上尉没有改变航向与速度。
用了大约十分钟,P-8I才飞越了华夏远航舰队。在舰队东面转向之后,达吉克上尉又驾驶P-8I飞了回来,再次从舰队上空飞过。这次,P-8I的航线稍微靠北一点,两次穿越飞行足够覆盖整支舰队。
前后总共也就二十多分钟,达吉克上尉却觉得像是过了二十多个小时。

直到伴随飞行的那两架J-15B转向离开,达吉克上尉才松了口气。要知道,那两架战斗机随时能把他们送入大海。达吉克上尉怎么都想不明白,后方那些该死的指挥官为什么要他驾驶笨重的反潜巡逻机去飞越华夏远航舰队,还是两次。P-8I有对海搜索雷达,在两百多千米之外就能发现海面上的战舰。如果只是执行侦察任务,根本用不着靠近,也就不用冒险面对舰载战斗机。
难道说,派一架反潜巡逻机去示威?
达吉克上尉很是无语,不过也觉得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因为只有航程巨大的反潜巡逻机能够飞到华夏远航舰队上空。
显然,达吉克上尉搞错了。
在他驾驶P-8I返航的时候,由侦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已经通过数据链发了回去。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这些照片首先送到了东部舰队司令部,然后是白象海军司令部,最终送到总理府。
为了这些照片,辛迪等了整整一个晚上。
昨天晚上,入夜后不久,辛迪就收到了情报部门的报告,刚刚进入马六甲海峡的华夏远航舰队与预先判断的不一样,总共只有十六艘舰船,并非二十艘。问题是,其中肯定有八艘大型舰船,与预期并无差别。
那么,少了的四艘舰船去哪了,而且是少的哪四艘舰船?
是护航的驱逐舰与护卫舰?
难道说,这些驱逐舰与护卫舰因为航程不足,所以在护送到马六甲海峡东面之后就转向返航了?
显然,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随后的几个小时,辛迪收到了更多的消息。
在华夏远航舰队里面,肯定有两艘速度较慢的舰船,而且很有可能是运输船,只是无法做出肯定判断。
辛迪并不知道,这些情报全都来自花旗,不过都是间接侦察的结果。
很简单,在入夜之后,花旗出动的侦察机就没敢冒险迫近华夏远航舰队,只能在几百千米之外用雷达监视。在华夏远航舰队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早已在此等候的花旗潜艇立即靠了上去。只是同样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花旗潜艇没用潜望镜观察,而是一直藏在海底,用声纳监视华夏远航舰队。不管是用雷达,还是用声纳,都只是间接侦察,即获得的只是舰船的信号。在雷达屏幕上,002型航母与一艘十万吨级货轮没有明显区别。在声纳里,战舰也只有在高速航行时才会有明显特征。简单说,适当伪装就能骗过雷达与声纳,至少能让雷达与声纳无法辨别出舰船的具体型号。
这里面,关键是少了四艘舰船。
辛迪连夜做了部署,让海军安排一架侦察机在天亮之后赶够去,同过目视观察确认华夏远航舰队的情况。
当然,所谓的目视观察,并不是说让飞行员用眼睛去看,而是使用侦察照相机。
到这个时候,辛迪才知道,少的不是四艘护航战舰,准确说只少了两艘护卫舰,而之前跟远航舰队在一起的那两艘运输船也不见了。
显然,在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前,两艘运输船就在两艘护卫舰陪同下脱离了舰队。
返航了?
显然不可能,因为返航根本就不需要护卫舰陪同。
说得通的解释只有一个,两艘运输船没有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而是在护卫舰陪同下去了其他水道。
巽他海峡,还是龙目海峡?
龙目海峡在东面,距离太过遥远,因此极有可能是巽他海峡。
当然,这不是辛迪的猜测,而是海军司令查拉丁做出的判断。
如果两艘运输船在天候之后脱离远航舰队,而且全速航行,那么现在已经通过巽他海峡进入了印度洋。
因为知道总理很重视此事,所以查拉丁在汇报之前已经做了安排,派另外一架P-8I去巽他海峡南面。反潜巡逻机将在几个小时之后到达,而运输船显然不会跑太远,因此只要运输船是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很快就会被反潜巡逻机找到。就算没找到,也没有必要担心什么。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前往锡兰的航线比走马六甲海峡长一千多海里,而运输船的速度本来就比战舰慢。除非华夏远航舰队在离开马六甲海峡之后减速,不然就绝对无法在到达锡兰之前与运输船会合。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几天里,那两艘运输船只能得到两艘护卫舰掩护,极易遭到攻击。
在查拉丁说明情况后,辛迪就做出了安排,准确说是批准了查拉丁的行动部署,即安排附近的潜艇去拦截运输船。只是,辛迪说得很清楚,在他下命令之前,海军的潜艇绝对不能发起攻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