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阳逻堡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雨越下越大,阳逻堡宋蒙双方的战斗越打越激烈,蒙古军队不断的使用各种攻城器械进行攻城,而守城的宋军也想尽了办法守城,暴雨给攻守双方都造成了不少的因难,暴雨使的双方弓箭,投石机的射程和射速大减,蒙古军队的攻城速度因为暴雨放慢了不少,不过宋军受的暴雨影响要大的多,弓箭是守城的利器,因为暴雨射程和射速大减,让蒙古军队很快就攻到了城下,因为暴雨,宋军守城所用的火油的用处就大大的减少,暴雨中金汤,滚水也不好准备,最重要的是唯一的热兵器杨林叫人改进过的震天雷也无法在暴雨中使用。
不过比起历史上的阳逻堡之战,宋军这边情况还是要好很多,首先多了一万多禁军守城,最重要的时阳逻堡通往浒黄州的水路依然掌握在宋军手上,历史上阳逻堡和浒黄州之间南宋布置了两千多艘战船,蒙古敢死队冲进宋军船队后,宋军船阵大乱,蒙古后面战船趁机掩杀,与宋军三仗三胜,竟夺了宋军一千多只战船,彻底控制了阳逻堡通往浒黄州的水路,长江北岸的阳逻堡成了孤城,很快被蒙古攻破。
历史在这里发生小小的转变,南宋鄂州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杨林收到了一封不知道谁给他写来的信提醒他当心鞑子冒雨渡江而事先做好的准备,使的蒙古偷袭宋军船队的计划破灭,阳逻堡通往浒黄州的水路牢牢的控制在宋军手中,蒙古攻打阳逻堡的消息一传到浒黄州时,浒黄州就源源不断的用船把援军送到了阳逻堡,并把阳逻堡内的伤员运了回来。
战争从早上打到了下午,宋蒙双方的伤亡都比较大,阳逻堡下蒙军的尸体已经堆起了丈余高的尸山,雨一直都没有停过,张柔又命令蒙军发起了一场更为猛烈的进攻,蒙古军队蹋着他们战友的尸体冒着箭雨冲到了阳逻堡城下,在弓箭,巨石,威胁下架起了云梯往上爬。
城墙上的宋军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波,整个城墙已经被鲜血染红,战死和受伤的士兵已经被转移到了城下,蒙古军队顺着云梯向上爬,城上的宋军除了用弓箭射击和用巨石砸以外,还用燃烧的火油和滚烫的金汁向下浇,云梯上攀爬的蒙古士兵,被当头临一瓢燃烧的火油或者滚烫的金汤,立马会被烫的皮开肉绽,很大从半空跌下,不死也得失去战斗力,而且金汤是大粪煮沸而成,恶毒异常,不仅气味恶臭,而且被淋中者大都会被粪中的毒病和细菌侵体,在宋时医疗水平下极难医治。
由于下大雨的原因,火油和金汤这两样守城利器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蒙古军队已经多次杀上了城墙,不过都宋军杀退,阳逻堡守将吕文信全身已经被鲜血染红,雨水经过他的衣服上嘀下来的都是红色的,见到一个蒙古士兵爬上了墙头,吕文信第一个冲了上去:“兄弟们,杀鞑子。”
蒙古这一波的进攻比前几次猛烈的多,城墙下,尸体已经堆起了丈余高的尸山,蒙古军队要爬的高度又少了丈余左右,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爬上了城墙,城墙上的弓箭手也慢慢退到了两旁,让手持大刀和长枪的士兵和蒙古士兵对砍,而他们则站在两旁用弓箭射击还没爬上的蒙古士兵。

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北豺狼南才子,失去了城墙的庇护,论单兵作战能力,北方人大多要比南方人强,前几次蒙古军队攻上来,宋军都是占着人多把他们杀了下去,这次刚开始的时候,宋军占着人多杀了不少蒙古士兵,可是这次蒙古军队进攻的力度要比前几次强的多,当城墙上蒙古士兵越来越多的时候,宋军渐渐的失去了优势。
“大人,城墙守不住了,我们退吧!”吕文信的一个亲兵护住吕文信对吕文信大声叫道,吕文信上前向一个蒙古士兵砍去,同时叫道:“退什么退,人在城在,城破人亡。”就在这时,一个蒙古士兵向他砍来,他的亲兵一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边:“大人小心!!”就在他亲兵说话的同时,蒙古士兵的大刀插进了这个亲兵的肚子。
“二楞子——”吕文信见蒙古士兵的大刀自己的亲兵的肚子,短时杀红眼,提起大刀一刀就把杀他亲兵的蒙古士兵砍了,接着蹲下扶住这个叫二楞子的亲兵:“二楞子,你怎么了,要挺住阿!”,就在这时肚子里还插着大刀的亲兵一把抓住了吕文信,用最后的力气说道:“大人,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退吧!”亲兵接着对吕文信身边的其它士兵说道:“你们。。你们快带大人退。。下。”说完就断气了。
“二楞子——”吕文信又一声长叫,蒙古士兵不断的爬上城墙,城墙上的宋军越来越少,几个宋军把吕文信团团围住,见到蒙古士兵不断的向这边杀来,一个士兵开口说道:“大人,退吧!”
吕文信缓缓把亲兵的尸体抱起,在一群士兵的掩护下,向一边退去,这时候城墙中间已经全部是蒙古士兵,不断的向两边杀过来,两边的宋军不断溃败。
“哗——”一身巨响,阳逻堡的城门被打开了,无数的蒙古士兵涌了进来和城内的宋军打了起来,平地作战并不是宋军的优势,随着蒙古军队的不断进入,特别是骑兵的进入,宋军呈溃败局势,不断的向码头退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吕文信只好命令全军后退。
阳逻堡之战一开始,张胜就开始在江中的大船上做阵,一来支援阳逻堡,二来防止蒙古水军再次偷袭,所以阳逻堡城门被攻破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他这里,在来之前杨林已经嘱咐过他和发文书给吕文信,如果城破,立刻撤军,千万不要死守。张胜一听到阳逻堡城门被攻破的消息,就立刻下令人接应吕文信,并调集船只接应阳逻堡宋军,当蒙古军队追到码头时,大部分宋军已经上船离开阳逻堡,阳逻堡之战以蒙古获胜告终。
(PS:原来打算按照历史,把吕文信写死的,在蒙古人杀死他亲兵的时,他愤怒的杀向敌人,和敌人同归于尽,不过本人的书一向不喜欢悲剧,所以改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