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个更重要的目的,不过,他没有讲。【】
够了,只有芦花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就够了。老人会意地捉住于而龙的手,爽直痛快地说:“我不留你,去吧,支队长,为了指导员,你就去吧”
“认识路”他儿子担心地问。
“我在三河打过一仗,忘不了的。”
正在给他腾屋铺床,打算让他住下的女主人闻声走出,很难过地问:“要走吗”也许她想起她那位把骨头抛在异乡的嫡亲舅舅,把他认作了亲戚,依依不舍充满惜别之情:“才来,就要离开啦”
“走了亲人们”于而龙不得不向他们告别,如果说,他是空着双手来的,现在,当他离开这里的时候,他的心是异常充实的,带着乡亲们温暖的友情走了。
谁知过多少年后,他会不会又把这一家子,这个夜晚,这份情谊统统给淡忘了呢
在芦花堤上,老人和他的全家向他挥手告别,河水闪着微弱的星光,激流发出哗哗的声响。老人晃动着胳臂,又时不时地去揉眼睛,因为夜幕浓重,看不清楚马上要离去的游击队长,所以他很激动,也很难受。由于于而龙的陡然出现,也许使他更加怀念那个让他过个暖和年的女指导员;想起了半夜风雨里堵决口的芦花同志了吧他由他儿子儿媳搀扶着,一直走到堤下河边,频频地叮嘱着,让于而龙在临走之前,务必再来家一趟。
于而龙在舢板上答应着:“一定的,一定的。”
可不论他自己,还是那一家人,都知道只是一句空话,未必会有时间再来,只不过是相互安慰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不大有机会再碰面的了,他怀着一股压抑的情绪,离开游击队员的家,离开抗属的家,把舢板驶向沉沉的黑暗里去。
时已夜半,万籁俱寂,浓雾开始升腾汇聚起来,在河面上,带着苇叶的清香,水草的腥味,把舢板上孤独的于而龙紧紧裹住。那一家人大概还在芦花堤下站立,因为他听见那抗属老人仍旧在叮咛着:“走好啊支队长一定要来的啊”
于而龙忍不住回过头去,朝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但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迷雾呵多么浓重抑郁的迷雾啊
第二章8
在于而龙漫长的生命途程中,像舢板一样,不止一次地驶进过浓密的迷雾里。
他的一生,似乎和迷雾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他的许多记忆,尤其是辛酸的、苦涩的、悲痛的回忆,总是笼罩着迷迷蒙蒙的雾。
蟒河上,除了雾还是雾,只有咿呀的桨声,和船在逆流行驶时的阻力,使人知道雾里面,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去年,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关键的年头,一九七六年,从年初的泪水开始,到四月广场上的血,他确实认为那弥漫的混浊大雾,大概永远消散不了。
也许果真应了王纬宇的话,三千年为一劫,而一劫不复了吧
没有什么可以讳言的,绝望过,于而龙承认自己快到完全绝望的程度,濒于边缘了。倘若真到了没有一丝希望的地步,他也会走楼下那位高级知识分子曾经想走的路;但他总还是坚信三十年以前,在漆黑的仓屋里,那位启蒙老师的教诲:“只要认准了走**这条路,就得打算吃天大的苦,受天大的罪”

赵亮的话永远响在他的耳边,所以在最阴沉多雾的日子里,也总是这样砥砺着自己。
果然,他和芦花经受了陈庄长街上那番严酷的折磨以后,并没有退却,也没有趴下,而是像蜕皮似的主要在精神世界上,变得硬朗、坚强起来。
他们在游完街,逐出了区公所,被好心的乡亲带回三王庄后不久,赵亮背着他那薄薄的铺盖卷来了。这个铺盖卷,还是从江西背出来的,一直背到他在石湖牺牲为止,至今,于而龙还记得住铺盖卷里,那靛蓝染的粗布褂,青麻纳的土布鞋,现在,也该化成泥土了吧
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他来了,推开了他们那个草棚,亲切地问:“有人在家吗”
芦花听到那外乡口音,顾不得伤痛,挣扎上油灯迎他进来,然后又跌跌撞撞去把在人家寄宿的于二龙喊回,这时才发现赵亮浑身上下,衣衫狼狈,显然是凶恶地搏斗来着。
“哦从区公所牢房里打出来的”
“出来倒没费难,半路上,跟一个可怜虫干一架,差点没要了我的命”他大口地喝着芦花舀给他的一瓢瓢水。
“碰上劫道的啦”
“嗯他力气真大,像头牛似的闷声闷气,到底没扭得过他,把上级发给我的五块银元给夺走了。”
“伤着筋骨了吧”芦花关注地问。
“我也不能轻饶了他的,够他喝一壶的。”他咕嘟咕嘟喝足以后:“好了,不去管他,想不到我会从黑仓屋里跑出来吧”
“老赵大哥,带我们走吧”
他似乎忘记了他的诺言:“哪儿去”
“就是你说的**的地界,没有大先生、二先生的那个苏区,能杀他们头,砍他们脑袋的那个地方。”
赵亮乐了,拳头打在膝盖上:“对,咱们就在石湖干,把它变成**的世界嘛”
“谁们”芦花弄得不懂起来。
“就是我,你,还有他”他指着惶惑不解的于二龙,然后他建议:“吹了灯,省点油,你们听我来讲一讲,什么是**吧”
也许,那是他们的第一次党课吧
夜是那样的漆黑,雾是那样的沉重,然而真理的光芒却像烛炬一样,点亮了他们的心。这时,他们才明白,这世界原本不应该这样污七八糟的,别看魑魅魍魉那样横行无忌,那终究是一时搅浑了的水,会澄净下来的,生活不会永远绝望下去。
于而龙不由得回想起那漫长的十年
就在那一堂启蒙课快要结束,天色即将破晓的时刻,只听得急促的脚步声朝村边银杏树下的草棚走来。这儿本是个乱葬岗,人迹罕至的荒僻所在,于是,这三个人都在黑暗里竖起耳朵静听。
“是朝这儿走过来的。”芦花悄声地说:“你们先避一避”
于二龙把赵亮引出去,让他闪在银杏树旁的柴草垛边,然后回到屋里,想不到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刚点着还没亮的油灯火亮里。他认出来了,扑了过去:“哥”
try{content1();} catch(ex){}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