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病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来回回算起来有一个月了吧,每每空闲的时候,老于就抱着那本书坐在摊子前反复的看。虽就那么两页纸,但那几个没见过的名词,诸如“酒曲、面肥、发酵、酸、碱”之类,就像一段英文,有几个单词不认识,怎么看也难以理解。
“婉兮,我终于把这一大段看懂了。”上天也没有眷顾谁,真的是因为看了无数遍的缘故。一日上午,老于高兴的跑进屋里,对婉兮说道。
“什么看懂了,一天到晚就晓得抱着书看,你又看不懂。你闲着没事先把这些锅碗洗了再看,我还一大堆衣服要洗呢。”自从老于买了那本书回来,每天婉兮手上的活莫名的就多了很多。
“先放在那,我过会就洗,我讲我看懂了老面馒头怎么做的。我跟你讲,实际上不晓得有多简单。只要搞到了面肥,相当于一个面引子,跟发酵粉作用一样,然后蒸出来的馒头就是老面馒头。”
“面肥?”
“你看瞧,讲面肥一般是前一天和好的面留一点保存到第二天掺在面粉里面就行了,就不要加发酵粉了,它就能够把馒头发起来。”
“那明天早上留点和好的面做面肥?”
“那不中,掺发酵粉的面咋中呢?我在想,明天早上我去县政府大院老李家买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不就行了嘛。”
“那都是配方,人家卖给你?”
“那不试试怎么晓得呢?我到时讲我回家准备自己蒸。”
“全怀庐县就老李一家会老面馒头,你就是讲破天,人家也不傻。”老于成家之后学习新东西的道路上,婉兮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泼冷水的人。
第二天清晨,老于打理好早点铺,就跑去老李家排队很长很长的队,但也很快就排到了老于。
“给我拿四个馒头。”老于凑到窗口前对屋里面卖馒头的老李说道。
老李家的馒头铺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是在一个老县政府大院里的一间瓦房里,通过一个改造后的窗户卖馒头,在90年代,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政府官员,后来县城新建了政府大楼,政府官员也都搬进了新的小区,这里面住的是一个退休的老干部或者官员家属。
老李一句话不说,把装好的馒头放在窗口,等待着后面的顾客。
“能不能卖几个你还没蒸的馒头面给我啊。”
“啊?”
“能不能卖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老于大声的对窗户里面的老李说道。
“哦,早都蒸了,没有了,后面的要几个馒头?”老李眼神直接越过老于,对着后面排队的人问道。
因为老李家的生意过好,加之玩饥饿营销,每天凌晨五点就把馒头全部蒸好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人排队来买馒头直到早上七点左右,然后老李收工。
事情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回来的老于想着明早再去试试。
“婉兮,你尝尝,老李家的这个老面馒头相当好吃,吃在嘴里有劲道,还古怪的有种小麦香。”一路上,老于细细品味着老李家的馒头,才知道这种馒头畅销的原因,遂递上一个给正在包包子的婉兮。
“你这把老李家馒头还吹神了,我家馒头不也好吃嘛,老面呢?”
“早上去迟了,都蒸了,明天去早一点。”
“这个馒头慢慢嚼还甜甜的。”婉兮吃了一口,继续包包子,除了有老于说的感觉,还有丝丝甜味。
“嗯嗯,难怪大清早就有一堆人排队买,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搞到手。”老于下定决心,从来没有这么坚定过。
第二天早上四点半。
天漆黑一片,老于揉好面团后赶去老李家。这个时候的老李家门口一盏200瓦电灯照着四乱停放着轿车和排着歪歪扭扭五六个人的队伍,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买的几十个带回家。
“买四个馒头,唉,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老于用手比划着要买四个馒头,然后着重大声说了后半句。
老李没有理老于,只是装好四个馒头放在窗口。
“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我想买点。”
“不卖,你赶紧把这拿走,后面的人还都在排队呢。”老李指着窗台上的馒头说道。
“卖几个呗,我妈妈想买几个回去自家蒸着吃。”这是老于能够想到最好的说法。
“后面的要几个?”老李哪里听的了老于在那扯,和昨天一样直接招呼老于后面的人。
如果不是这么多人在排队的话,如果老李不是这么忙的话,老于一定还要呆在这里软磨硬泡。现在只好回家,多少有些失落的回家,特别是吃着这么好吃的馒头。
“可搞到了啊?”婉兮问道。
“老李不卖哦。”
“想想也晓得啊,人家又不是傻子。”
“真要不中,我过两天想办法去偷点试试。”老于随口一说,想告诉自己事情都有办法的,不用那么的无奈或者失落。
“那事情不能干哦。”婉兮当真了。
时钟滴答滴答的转动着,大概上午十点钟。
“老二,收拾收拾一起回去啊。”一身西装的老大走到老于摊前说。
“啊?怎么了?”老于想到了什么。
“爹爹打电话过来说,妈妈恐怕挺不过这次了。”
“好,等我一下。”
两个心情都有点沉重的兄弟踏上了回老家医院的车。
“难受哦。”“再打一针。”“喘不过气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奶奶竭尽全力的说着,能够感受到这种痛苦生不如死,哪怕是旧时代出生、吃过很多苦的奶奶也难以忍受的住。
老大仔细在床边听着,然后一起和医生出门。
“医生,就再给我妈妈打一针。”老于说道。
“不能打了,按道理讲,这个针一天只能打一次,今天都已经打了两针,再打有危险。”医生坚决不同意。
“那怎么搞?我妈妈她难受哎。”
“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我已经违反规定给你们母亲多打了一针,你们家属现在是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那我们转到县医院行不行?”老大问。
“你就是搞到beijing去也没有用,我建议哦,刚也听了你们母亲的心率和脉搏,这个时候回家静养比较好。”医生婉转的说道,老大和老于都听出来了。
“那她这么难受怎么搞呢?躺着也难受啊。”老于想着在医院还有医生照应着,回家了难受都束手无策,想着最后的时间母亲能够舒服一点。
“你们办离院手续,在这个单子上签个字,我给你们母亲再打一针,然后卖几只你们带回去。”医生拿出类似手术开刀用的风险单之类的东西。
老大和老于点点头,又打了一针的奶奶难受感顿时好了些许,包了辆小飞虎赶回老家。
“福生,打电话让老三、老四,还有几个姑娘都赶回来。”看着几天都没怎么吃下东西的奶奶,爹爹不得已、也不情愿的和老大轻声的交代。
过了一日下午放学,于善和往常一样回家吃饭。
“善善回来了啊,把蛋炒饭吃了,去学校和你们班主任请一个星期的假。”婉兮帮着于善一边卸下书包一边说道。
“什么事呢?”傻不拉几的于善根本不会把事情前后串联起来想,换做于耀一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奶奶昨天半夜走了,善善,以后就没有奶奶了。”静姝在一旁说。
“啊?哦。”于善听完后,也不是很明白什么,知道当下应该先扒碗里的蛋炒饭,很香的嘞。
“善善最讨人喜欢的了,在几个孙子中,奶奶最喜欢的就是善善,小时候趴在桌子上吃饭,要是一粒饭掉到桌子上,善善小手指一粘就塞到嘴里吃了,吃完饭后桌子上干干净净,不像别的小孩,吃的一桌子都是。”看着善善听完消息也没啥反应,在那扒着蛋炒饭,静姝像是想到了什么,摸着善善头说道。

是的,奶奶最喜欢的就是善善小时候吃饭的样子,可爱极了。
“是的哦,在老家的时候,奶奶逢人便讲善善好乖。善善你要好好学习哎,奶奶这几年就想你好好读书,考一个大学,还讲你要是考不上就花钱买。可是大学哪里能买的到呢?再讲就算买的到,家里也花不起那个钱。”婉兮把放在一旁温热的开水端过来。
后来出殡的那天,于善头披白毛巾、身披白衣绕着冰棺来来回回的走,很慢很慢。
只想得起前几日妈妈和大娘说的:大学考不上就买,反正一定要上大学;小时候桌子上掉了一粒米饭,手指一粘塞进嘴里,吃完饭后桌子上干干净净。
出殡的时候,弟兄四个前前后后抬起冰棺,一步步往外走,四个女儿趴在冰棺上哭大崩溃。
出门的那刹那,老于抬头望向天空,告诉自己:从此你没有妈妈了。
作者笔记:
1.不要着急,年轻人包括我自己也一定不要着急。哪怕是看到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开着奔驰、住着别墅、事业有成,也不要着急。人生是一场长跑,终点处的评价标准有:亲人、爱情、家庭、身体、梦想、事业等等。
2.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四人,其中一个是综合能力超强、对朋友大方、性格好、名下在省会城市有两套洋房、比我大三岁的黄金单身汉,是从待遇福利超好的烟草公司辞职来的,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是想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努力。
前几日,他在外喝的酩酊大醉,先是来的我房间,一通乱吐后,扒在阳台上一句话不说。那场景我一看就懂,耿直、不爱开玩笑且样样都要强的他心里难受,难受遇到了一个卑鄙小人的上司,难受在这样的机关单位里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
平常不抽烟的我从他外套口袋里面掏出烟来,陪他抽了一根并语重心长的说:有时候啊,换个角度想想这也是老天爷故意让你经历的,一是要磨砺你;二是这样的人生才足够精彩,你想想你终于遇到了只有电视剧上才有的故事情节和心胸狭隘的卑鄙小人。
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趴在马桶上吐来吐去,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得到把头塞进马桶里狂吐的我,这次看到了现场直播。
和我一起进来的另一个同事站在卫生间门口,我躺在房间的床上。过了大概有十来分钟,喝醉了的同事说:于善走了吧,我不想让他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
我很诧异的站起来一边走过去一边说道:怎么了?不想让我看到什么?
说完走过去后,惊讶的看到:平时那么爱干净、讲究的他此刻瘫坐在卫生间的地上,头靠门框,狼狈至极,让人心疼。
“不想让你看到我这个样子,扶我起来。”喝醉的同事伸出手来。
我拉他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
“于善,节后我们几个好好聚一次,然后我就辞职先走了。”
“也好,那是去读书还是去工作呢?”
“不知道,到时候再说吧,可能会去德国吧,我最想去的斯坦福没要我。”
此刻,我才深刻理解他的要强和抱负,因为他读了国内最好的大学,很早之前在这里工作压抑的他连续报了几个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当然他最想去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但事与愿违,唯独这家大学没要他。我也特别羡慕他说的一句:干的不爽了,我就卖套房子去国外留学去。
我与他最大的区别在于:我是一个没心没肺、有点无耻的三流货色,除了一直坚守的几个原则和底线外,没那么的要强。所以比他工作环境更加恶劣的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单位做到了“最后的赢家”。
“最后的赢家”:会在两三年后写到,我很幸运,在职场上经历了这么精彩的一出戏。
3.我爸爸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是我无法逾越的存在。
A:国庆节,本来买了摩托车准备一路向北杀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后来想想得克制。遂乘着夜色骑车回家,好好在这八天时间里写一些字。我爸爸和妈妈不是同一个城市的人,回家后才发现爸妈把四五年未见的外婆接过来住。对外婆而言,怀庐县城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城市。
外婆过来生活没几天,就想着自己每天没事出去转转走走。妈妈劝说先待上几个月熟悉了环境才放心让你一个人出去转,但外婆就是不听。
一日,爸爸来了一招,带着外婆去了小区旁边的公园转了一圈,然后和外婆说:我把房门钥匙给你,你在前面带路回家,要是能够找的到家,我和婉兮可以商量让你偶尔一个人出门。结果,外婆找错了两家,还使劲的用钥匙开门。我爸爸说:还好这两家没人。
之后,爸妈再怎么劝外婆一个人出去散心,外婆不干了,就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B:外婆来的日子,家里伙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平常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日早餐,妈妈给外婆剥煮鸡蛋,爸爸看见就从碗里拿一个鸡蛋放在外婆面前和妈妈说:你让她自己剥,你剥的你吃。
C:爸爸:外婆,在我家待着舒不舒心啊?
外婆:有你在,我都少活两年,一天到晚没大没小的。
爸爸:要是于善不读那么多书的话,我现在也是有孙子的爷爷了。
外婆:不管怎么搞,我都比你大一辈,再讲我早就有重孙子了。
爸爸:我也是五十岁人了。前两天听到一个笑话,讲政府退休的老干部,一个月光退休金都拿一万多,子女都抢着把他接到家里来住。结果大儿子呆呆的,也不抢着把老父亲、老母亲接到家里来。朋友就调侃他讲:你要分清哪头重、哪头轻哎,你跟你老婆一个月累死累活拿个几千块钱,还没你父母退休金多,你要是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天天能帮你烧锅煮饭,还能正大光明的用你父母的退休金。
D:某日早餐,我和爸爸早早吃完,外婆看见了有点急,就赶紧吃。妈妈说:不急,他们俩吃得快。爸爸笑着来了一句:不急,你老慢慢吃,我家的规矩是谁最后一个放筷子谁洗碗。
说实在的,我不喜欢相敬如宾的夫妻,看似爸爸有点没心没肺,却是我学习的榜样。其实这样,反而不会让外婆觉得自己是外人,才会在家里面安心的待下去。
当然我也有一点点天赋了,毕竟是老于的儿子。某日因为妈妈中午十一点要去上班,所以她炒一个菜先吃。
“剩下的菜我来炒,你不要炒。”在房间打字的我闻到妈妈在外面烧鸡腿的香味就跑了出来。
“不炒了,够了。”
“不是还有两个菜没有炒吗?尝尝我的手艺。”我手指着厨台上处理好的菜说道。
“现在炒了你们等会吃不就冷了嘛。”
“哦,那你就光吃鸡腿啊。”才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炒,因为我、爸爸和外婆还要等一个小时候才吃饭,但没忘笑着调侃了一句。
妈妈笑着没说话,后来吃饭的时候,妈妈没有吃鸡腿,反而是吃着昨晚剩下的菜和鸡腿里的板栗。
关于为什么妈妈先烧鸡腿,是因为鸡腿难烧就先烧了,省的我和爸爸费事。
关于为什么妈妈不吃鸡腿,倒不是因为我那句话,是因为从很久以前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好吃的、营养的先让我和爸爸吃。
“你怎么不吃鸡腿,拣一个。”看见坐在沙发上吃饭的妈妈碗里没有鸡腿,我立马跑进厨房端着板栗炒鸡腿的盘子出来。
“我晚上再吃,我要赶着去上班,你赶紧搞盖子盖着,不然过会冷了。”不管怎么搞,妈妈就是不吃。
没办法的我,只好把盘子端回厨房,用筷子拣一个起来直接放进妈妈的碗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