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乐难清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你这话说的没道理,大家萍水相逢,加之这一次,也才见过两三面而已。是生是死,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没必要找我来明什么志。”
徐佑看也不看她一眼,望着水中的明月,感受着冷冷的风顺着鼻息沁入肺腑之间,似乎要把心肝脾肺肾都冰冻了一样。
履霜止住了哭泣,低垂着头默然半响,然后盈盈站起,俏脸在月色下露出让人心颤的美态,想起了这短短的一生的许多事,一时心灰意冷,神色转为平静,道:“既是如此,那夜有愧对郎君之处,只望来生再报!”说完纵身一跃,跳入了冰冷彻骨的江水中。
“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舱室中一阵嘈杂,左彣第一个冲了出来,看到水中快要没过头没事,那就一定没事。秋分还是放心不下,又望向丁苦儿,小丫头才十二岁,又黑又瘦,但眼睛透着伶俐,只是不怎么爱说话。
“不受凉,就没事!”
秋分松了口气,上前扶着履霜慢慢躺下,给她盖了盖被子。丁季毕竟是男人,久留不便,和丁苦一起离开。
秋分低声安慰道:“没事了,你先歇着,我去烧点热水,一会就来给你擦洗身子,免得着凉。”
履霜死里逃生,望着秋分真诚又充满了关心的脸庞,心中的感激溢于言表,道:“我,我不知说些什么好……”
“什么也别说,也别胡思乱想,安心睡上一觉。丁老伯说了,你的身体没什么大碍的,不用担心。”
话虽如此,秋分下意识的看了看舱外,她不知道履霜和小郎发生了什么,竟然闹到差点死人的地步。可她也知道,有些事自己不能问,也不该问,终究小郎有他的打算,一切听他的吩咐就是了。
履霜察觉到秋分的异样,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道:“郎君呢,是不是在外面?”
“嗯,从把你救起,小郎就一直待在舱外。履霜阿姊,你别见怪,小郎他不会真的要……呜!”
履霜的手指按在了秋分的唇瓣上,白如雪的指尖映衬着桃花似的红唇,有一种让人痴迷的画面感。
“我知道,不会有事的。阿妹,能不能帮我请郎君进来?”
秋分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掉头出了舱室。
门口挂着的布帘从外面打开,徐佑走到履霜跟前,从上往下俯视着她的容颜,突然笑道:“没想你倒是一个狠人,说跳就跳,一点都不拿自个的命当回事!”
履霜柔声道:“那是因为我知道郎君是心地良善之人,绝不会坐视我命丧于此。”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所以你吃定我了?”
“不敢!郎君误会履霜的意思了……”
履霜强撑着要起身,徐佑摆摆手,道:“躺着吧,我既然没忍住救了你上来,就愿赌服输,这一路许你跟着去钱塘。”
履霜大喜,不顾徐佑的阻拦,起身跪下,道:“谢过郎君!”
“一哭二闹三上吊,几千年了,就不能换点新鲜的法子?”徐佑无奈的道:“先别高兴,到了钱塘,你就要另寻去处。不过钱财方面不用担心,毕竟相识一场,我会送你十万钱,足够你找到安身之地以前的吃穿用度了。
履霜静默了片刻,抬起头道:“郎君,是不是因为那夜的事,你才会如此厌恶我?”
“那倒不是!”徐佑还真不是因为这个理由,道:“我连袁三娘身边的那个水夷都不追究了,何苦来为难你一个听命行事的人?其实对你也算不上厌恶,但凡不怎么熟悉的人,我一向都敬而远之!”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徐佑不是厌恶履霜,而是对她有疑心,毕竟谁也不想身边跟着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尤其此事从头到尾透着诡异,袁青杞到底为什么要把履霜送给自己,难道仅仅是为了补偿他那晚受到的精神伤害?

徐佑绝不敢小瞧袁青杞的心计,所以也就更加不能留履霜在身边!
履霜是聪明人,点了点头,道:“我懂了,也不用到钱塘,明日进了吴县,郎君让我下船即可!”
徐佑淡然道:“如此也好,只是我身上仅有十万余钱,最多只能先给你三万,等到了钱塘,我再派人送来余数。”
“不用了,我随身带有体己钱,虽然不多,但也应该能在城中住上一段时日。并且吴县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陌生的地方,总会找到容身之地。”
话说到这里,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徐佑拱了拱手,转身刚要离开,却听履霜在身后道:“反正只剩半夜时光,郎君能不能陪我说说话?”
徐佑顿了一顿,然后缓缓吐出一口气,走到一边坐下,道:“想聊什么?”
“郎君想聊什么?”
徐佑想了想,突然道:“你姓什么?”
履霜愣了下,道:“我……我没有姓……”
“人总有来处,有来处就会有姓氏,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怎么会没有姓呢?”
履霜没明白什么叫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也听到了徐佑的意思,眼中掠过一道黯然,道:“幼逢离乱,父母皆死于流民之手,我其时还不到三岁,被遗弃于荒野道旁,要不是齐阿母经过救起,早已经死于狼豸之口。脑海里仅仅还有一点模糊不清的记忆,至于姓甚名谁,却都忘记了。”
“你也是可怜人……”徐佑叹了口气,道:“后来呢,怎么去了袁府?”
“我被齐阿母带到吴县的清乐楼,承蒙悉心照顾,并教以诗文歌赋书画琴曲,十三岁尚未梳拢时时被著作郎看中,以二十万钱将我带至袁府做了歌妓……”
清乐楼,顾名思义,也就是青楼。不过青楼这个称呼在最初可不是妓家的代称,古乐府诗中比比皆是,描绘居住在高楼中的美貌女子,而齐武帝建兴光楼,涂抹青漆,谓之“青楼”,那可是帝王之居。不过在魏晋时,蓄养家妓之风开始盛行,王公贵族,豪富之家,大都耗费巨资筑高楼,养妓以娱声色,这些家妓的形象又与古乐府诗中的女子形象有所重叠,所以逐渐开始将青楼作为声色犬马的风流处所。要说真正将青楼跟倡女结合起来,是南朝刘邈的一首诗“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清代大才子袁枚说此诗是青楼“殆称妓居之始”。
不过,履霜竟然从小在吴县长大,倒让徐佑没有想到,怪不得刚才她说对吴县并不陌生,原来如此!
“著作郎?”徐佑竟想不起袁府中谁是这个官衔,道:“哪一个著作郎?”
履霜脸色苍白,鼓起好大勇气,才能说出这个人的名字,道:“是袁二郎,他年初刚迁任著作郎,也难怪郎君不知。”
徐佑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袁青杞的二兄袁峥,字平高,记得前年他还是中书博士,才一年就升做了六品的著作郎,速度可真够快的。
著作郎是史官,自曹魏以来,史官选人都十分的严格,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担任这个官职,既清且要,前途无量!
“既然跟了袁平高,以袁氏的门第,不惮再有饥寒之苦,又能诗文相和,红袖添香。你一生孤苦,如此也算终身有了寄托……为何又……”
徐佑没有说完,履霜接道:“为何又来害你?郎君是想问这个吗?“
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