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手打造宇宙奇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锋把脸搽干净,气色好了很多,再打个电话叫客房服务送十人份的早餐过来。
在等待早餐的过程中,他坐到弧形阳台中的沙滩椅上,自己泡了杯速溶咖啡,双腿搭在小桌上,先远远的望一望钟蕾的寝室窗户,确定灯还关着。
很好,学乖了,不熬夜了。
然后他扭头呆呆看着远处正冒头的旭日,脑子里渐渐开始思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自己这次的操作依然完美,不用指望太多,再稍微往前推进一点就好,那么至少能给人类找出两到三种必胜的策略。
所以这次的总结很重要。
又吃过早饭大约两个小时后,他从沙滩椅上坐直,摸出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
虽然他现在的记忆力已经很强,但多年的义务教育让他养成了更相信手中笔的好习惯。
他之所以选择用手写,而不是速度更快的打字,倒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慢慢写的过程中多些思考,把决策做得更负责任。
距离胜利越近,他就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既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人类的发展速度,同时又要尽可能的避免掉一切潜在的负面影响。
虽然即便再输也能重来,可倘若能赢,谁又想输?
比起过去,这次人类取得的进步简直不能以道理计。
在与入侵者的对抗中,克制涉粒子炸弹成功、找到克制排斥力场与量子纠缠生物杀伤的办法、逼出丝状光束、首遇隐形蜻蜓战机便将其全数剿灭、勉强应对首次遇见的在可以造成空间坍塌的黑洞炸弹、封锁敌舰折跃能力、击碎流光护盾、涉粒子炸弹重创敌舰等等等……
其中的每一项,都是陈锋过去无法想象的跨越式进阶。
他甚至炸死了一个复眼者。
用了七条时间线,死了七次,从连敌人的面都看不见就惨遭族灭,到也终于能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单凭此成就,陈锋足以自傲。
最重要的是,文明的科技水平再度拔升,上条时间线里仅相当于2.1级的人类文明,这次至少达到了2.4级。
人类文明对统一力、类曲率、黑洞、生物、反物质、质能转化、微观世界、宏观宇宙的总体认知均取得长足进步,正式步入卡尔达舍夫二级文明的中期阶段。
如果不受外力干扰,再给人类以足够的时间,哪怕从此科技停滞,人类依然能将足迹洒满整个银河系。
一千年,人类从0.7级文明起步,在被封锁五百年限制住发展的情况下,硬生生跨越1.7级的限制,抵达2.4级。
除入侵者之外,陈锋并未与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打过交道。
甚至他与入侵者都不曾真个交流过,但在他如今的认识中看来,他下意识的认为别的文明要做到这步,少说也得以万年,甚至十万百万年为单位。
每个阶段的科技瓶颈突破,可能并不像陈锋看到的人类进程中表现的这样简单。
宇宙自有规律,在规律下,石油从腐殖质到黑色黄金需要的时间是至少两百万年。
星球的诞生与泯灭,则是以几十亿年,百亿年为单位。
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而言,从有史书记载的近古历史到发射宇宙飞船开发太空,拢共只用了几千年。
人类从诞生到0.7级文明的短暂历史相较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生命,只不过弹指一挥。
从蒸汽火车到时速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时的特快高铁,人类只用了两百年。
从第一台每秒能完成五千次加法运算的,重达三十吨的二极管电子计算机,到人类进入摩尔定律的短期快车道,手机cpu吊打过去的大型计算机,人类只用了六十年。
人类的时间跳跃太快,便误以为宇宙都这样快,可陈锋仔细一想,事实未必如此。
譬如他在轰击敌舰内部能量输送管道时,就曾信手对这艘混杂了生物与机械科技的战舰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半衰期分析。
当时数据一闪即没,他也没太在意,只晃眼一瞟。
如今他重新回想,才发现这艘看起来崭新的战舰内部能量输送管道至少已有五十万年的历史。
五十万年前,敌人就制造出了这艘球型战舰。
当时的地球人还在干嘛?
身上的毛发都未退却,还在拿着木棍与猛兽搏斗,可能连如何保存火种的技能都未曾掌握。
所以,通过陈锋的暗中操盘,更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穷尽心智的奋斗,人类在上一条时间线中取得的进步,或许能称得上宇宙奇观。
现在他要做的,是让这宇宙奇观的光辉更加耀眼,耀眼到就连太阳系屏障都无法阻隔。
首先,下次继续保持这次的优良传动,把《世外之歌》的渗透和s菌的围剿摁在地上揍,揍到喘不过气来那种。
他迷信赖闻明、谢尔盖和弗兰奇这些钉子户们能一如既往的给力。
其次,继续贯彻对涉粒子炸弹的拿来主义,并且如果材料学等综合基础学科上再有进阶,甚至很可能他一过去就能直接开工。
至于别的关于入侵者各种手段的针对性布置,陈锋决定对其进行放养,反正先做该做的事,最后能变成啥样,等揭开盖子时自然就知道了。
陈锋学乖了,不再去构想得不切实际的精确,相信时间自然有其纠错能力与客观规律。
他打算等下次过去的时候,重点把丝状光束、蜻蜓战机、黑洞炸弹、八足甲虫等入侵者的底牌也加入到作战情报中,不用再茫然的无的放矢,见招拆招,情况自然又有改观。
就像这次,每种针对性的布置最后都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
陈锋多次玩弄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人类的智慧值得期待与信赖。
自己很重要,但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记录下这些大方针的整体思路后,陈锋又将视野落回当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甭管这次未来还想多做些什么,都得从眼下这能利用的一个月全力构思,并逐步实现。
他并未急着动笔,而是现在心中回忆了一下上条时间线自己最后的走向。
他发现一个很僵的事实。
在上条时间线中,自己的工作量安排得太满,几乎没有喘息之机,以至于堂堂银河人类只活了短短一百二十七年,丢尽了银河的脸面。
现在基因唤醒度稍涨了一点,但根据繁星的分析,自然寿命恐怕不会有明显增长。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量再加大,恐怕还得更短命,或者就是压根忙不过来,什么事都没做到极致,导致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这次一定要把这个因素考量进去。
事情很难,但他用了大半天还是缕清了思路。
【第一事项】
继续增加共计十种历史研究院帮他精挑细选出来的重大材料、能源、电子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成果。
分别为可以制作碳结构电脑芯片的超纯碳单质技术、无衰减无限循环使用大容量电池技术、低衰减微波高负载输电技术等等等。
这十项成果中,仅有五项产生在2050年后,另外五项则依然诞生自年间。
拔苗助长并非越用力越好,跨度太大的科技容易变成无根浮萍。
而且这条时间线本来就已在他的九大技术与《狂人猜想集》的覆盖之下,已然走到了另一个方向。
他没必要去强行跳跃,只需要掐准上次改变的时间线,在保持上次成果的前提下,适当的衔接,自然能做到进一步提速。
现在陈锋除了牵引历史之外,还得保护属于他自己的历史。
毕竟他留下的影响都还在酝酿中,星锋研究院才刚刚破土动工,《狂人猜想集》才刚刚被人深度消化,一切又重归于混沌的未知。
举个例子,假如陈锋弄得太过火,贪功冒进,过度催促施工人员加班加点的赶工期,导致星锋研究院的地下工程质量出了问题。
几年后,房塌了,牺牲了几个重要的研究人员。
当灾难发生后,他要么牺牲进度,要么为了维持原有进度,又从别的地方挖一些新的科学家过来,或者实行内部资源再分配,加大投入力度将这里的进度增补上了,但另一个地方又会受影响。
那么接下来千年历史的走向,多少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向,即便有他这个历史的领航员保驾护航都没用。
最终,这影响依然会被时间线放大。
只有没心没肺的人才会觉得预知未来是种幸福。
理智告诉陈锋,不要考虑细节化的东西,但情感上又不受控。
所以他只能用尽全力去做好。
上次陈锋利用直觉学派的人员强行组建历史学科项目组,最后拿出来的成果还算不错,可终究不够专业。
这次陈锋有伊曼努尔·柏图这样的学术大佬牵头,带领众多正宗历史学者协同工作,这些人虽不理解领袖大人的真意,但却不折不扣的完美执行了下去。
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历史院学者们还时常拿着领袖大人的授权去找各领域的专业学者,这些人配合得也很卖力。
最后陈锋还有繁星那边提供的资料两两对应,再由他这个玩弄历史的顶级职业玩家亲自把关,最终才精挑细选出这十大关键技术。
他既冒进,又保守,力求万无一失。
说来也巧,十项技术中的无限循环大容量电池与低衰减微波高负载输电技术都是赖恩晚年的成果。
但这次他不算完全的剽窃自己人。
因为在上条时间线中,赖恩的研发资金本就来自于他,前后烧了他整整一百多亿美金,才最终研发成功,技术的知识产权本就属于当时的他自己。
我偷我自己,不算偷!
【第二事项】
将《狂人猜想集》从初步尝试升级至保留节目。
结合新的二十一世纪科技背景,在《狂人猜想集》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层次,完成《狂人猜想集2.0版》,
没有最狂,只有更狂。
如今的他好歹已是境界与层次更高的初中毕业生,与上次的小学文凭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他由于个人时间与精力分配,以及学习时长的缘故,和董山之类的学问大家差距跟大,但他不跟那些变态比,只和曾经的自己比。
领袖大人表示,今天的我吊打一个月前的我,我变强了,我更优秀了,所以我的学问玩得更溜了。
总之,经过长时间勤学苦练的陈锋,不再需要像上次写狂人猜想集那样,为了保证安全,东拉西扯一堆相互间并无关联的大杂烩专著。
他可以做到有条有理的稳健升华。
【第三事项】
加大埋藏古董的力度,这次把数量提高到至少一千个箱子。
自己的毛发还好解决,至于钟蕾那边,恐怕只能认认真真用力薅了。
不过陈锋有信心,坚持不懈地长期蹲点她的浴室地漏,总能完成这项伟业。
其实在做这个决定时,陈锋的心情有点复杂。
他向繁星承诺过要再见,于情于理他都该努力去做到。
但这同样有将人类再次卷入百年战争的风险。
可从另一个角度讲,在上条时间线中,也正是因为有繁星或者说是蕾的推动,人类最终才能走到那一步。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陈锋决定背弃自己的悲悯,冷酷无情的向着最终目标坚定走去。
【第四事项】
保留节目,搬歌搬电影。
以及他重燃的斗志,准备在二十一世纪内,以最大的力度,给最高的预算,以对抗外星人为核心题材,制作出人类史上第一款末日类全息网络游戏。
做这款游戏的目的,却正是为了将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学自繁星牌填鸭式教学里的进阶编程技术转化出来。
他希望这次孕育繁星内核的平台从过去的自驯化电影渲染引擎变成更完整的游戏开发引擎。
同时,也能利用游戏这种代入感与沉浸感更强烈的游戏,提前尝试着用更有效的方式给世人提个醒,效果或许会比电影更好点。
并且在这款游戏中,陈锋会通过调整数据,将ai智能等级并不高的入侵者设置为绝对火力优势,几乎不可战胜。
同时他又会直接在人类阵营中设置一个智能等级极高的超级ai,作为迎敌的辅助智脑。
那么理论上,最可能进化为繁星的,就正是这个超级ai。
这个超级ai诞生的初期,就在与人类的意识并肩作战,对抗几乎无法匹敌的外星人,需要双方毫无芥蒂的通力合作,才有大约亿分之一的可能通关最终boss那艘球型战舰。
这样繁星的世界观、智能生命观与价值观会更完善,尽可能避免百年战争。
这也是繁星本人的希望。
以上四大计划,是陈锋给自己暂定的主线。
别的还能多做的事暂且不谈,起码这四件事他必须做好。
忙完这些,合上笔记本,陈锋再吃过丰盛的下午茶,起身走向梅森学院。
一千根钟蕾的头发,工作量好大呀。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