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荣成绣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这才后知后觉醒悟过来,他是在找拨浪鼓。
喜欢听声音。
果然,一拿出拨浪鼓,福哥儿立即就不哭了。
还咧了小嘴笑。
见他抢的厉害,稍不留神拨浪鼓就会到他手里,赵青就又买了个小的,特意把线剪短了,只声音依旧响亮。
不管他能不能听的懂,赵青坚持在他耳边一遍一遍地告诉怎么玩,还亲自拿了福哥儿的小手一起摇……
福哥儿却推开赵青自己玩。
开始赵青也紧张,见他不再砸自己脸,才松了口气。
想起这些,周嫂摇摇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孩子。”
赵青微微地笑。
他父亲就是百年一遇的鬼才!
玩了近半个时辰,福哥儿终于累了。
趁他睡着,赵青开始练习瑜伽。
月子里,她用尽了法子,催奶汤喝的都直想吐,依然没有奶,最后只好放弃。
不亲自喂奶,赵青就空下了大把的时间。
前世练武,那些招式都在脑子里记着,现在终于肚子里没孩子拖累了,她就一心想把武术捡起来。
她是注定要走商的。
有武傍身,走遍天下也不怕。
可是,吴妈妈和二太太却坚决不让。
说月子里不能乱动,太劳累会伤了身体,一旦得了月子病就是一辈子的事儿,赵青没学过医,对妇产知识一窍不通,见稳婆都这么说,却是不敢再操之过急。
人闲的霉,赵青就想起了瑜伽。
前世书房里一堆关于瑜伽书,都是孙光那死玻璃买的。
说她胳膊腿太硬,一点女人味都没有,硬逼了她学能让身体变软变柔韧的瑜伽。
为了却母亲的心愿,把自己嫁出去。她从善如流。
因为孙光说,男人都喜欢身体柔软的女孩。
只是,她天生力大无穷,从小练的是铁布衫一类的硬功夫。和瑜伽格格不入。
本以为自己从小练武,筋骨早就撑开了,一接触瑜伽,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不到三天,她就放弃了。
几个光盘却被她记得滚瓜烂熟。
记得其中就有一套专门针对产后孕妇的瑜伽动作。不仅可以重塑体型,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子宫、膀胱等下坠……总之好处多多。
于是,赵青就循序渐进地练起来。
还别说,前世的她不适合改练瑜伽,这一世,那些动作却好似专门为这俱身体量身定做的。
或许是方雪莹也学过体操舞蹈之类的体术吧,赵青感觉这俱身体的柔韧度就像七八岁的小孩,她都可以把自己从头到脚卷起来……软的一塌糊涂。
练了一个多时辰,中午用过饭小睡了一会儿。
福哥儿已经醒了。赵青就抱了他和周嫂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初夏的阳光温暖和煦,洒落在赵青月白色的褙子上,像涂了层金粉,勾勒出一个纤细优美的轮廓。
周嫂看着就艳羡的口水直流。
“……三奶奶身材恢复的真快,福哥儿这才三个月,腰就细的跟大姑娘似的,一点也看不出生过孩子。”搂起褙子露出圆鼓鼓的小腹,“你看我,妞儿都快周岁了,肚子还这么大!”调侃道。“相公说我像又怀了一个。”

赵青汗颜。
可能是练瑜伽的原因吧。
加上她年龄小,怀孕时就没长胖,不过三个月,赵青原本有些松懈的小腹已经紧绷绷了。
“我吃的少……”她含糊道。
“哪少了。我看您饭量也挺大!”
对于赵青这种能吃又不胖的体质周嫂羡慕的要死。
“……昨儿我遇到董家大奶奶,她还偷偷拉着我问你是沈家的几小姐,有没有说亲?说她四小叔在龙门客栈看到您,一见倾心,想要求娶。”
赵青怔住。
“一听我说您就是福哥儿的娘,董大奶奶嘴张的能装下个鸡蛋大!”
想起当时的情景。周嫂捂了嘴笑。
“尴尬的什么似的,一个劲说你当时带了面纱,他小叔子也没看到你盘头,他只看你身材像个小姑娘,就央了董老太太要求娶……幸亏董大奶奶知道我就在你家做奶娘,才先找我打听。”
否则还不知会闹出什么笑话!
这笑话闹的,赵青也啼笑皆非。
“……董家布庄做的那么大,怎么不开绣坊?”董家是佳宁县最大的布商。
“绣坊不赚钱。”周嫂道,“我们这儿离荣成近,那儿的刺绣远近闻名,价钱又便宜,那面的绣品运过来,加上一路上的镖费都比这面便宜。”所以没人在这面开。
赵青恍然。
“难怪我没看到绣坊。”
月娘的绣艺师出名门,赵青不想埋没了。
之前是没有精力,如今龙门客栈日渐红火,她就想再给月娘找条出路。
跑堂小二随时可以招聘。
搭上月娘这么一个手艺高的绣娘太不值。
她想找个规模大的绣房合作,她出银子入股,让月娘出面,横竖福哥儿得了不少玉佩,挑几件当了就是。
谁知,她在街上转了一圈,竟没一家像样的。
偶而有招揽绣活的,也都是那些生活比较清苦的小户人家,接了活让家里的娘子女儿绣,贴补家用,根本就不会多养一个绣娘。
“而且,这里家家户户的女儿都会刺绣……”周嫂又继续说道:“小户人家嫁女儿就自己绣,大户人家则直接去荣成挑,或者出银子让董家给带回来!”
“难怪这儿的绣品比我们哪好上一倍,价钱却这么便宜……”
周嫂睁大眼。
“听说三奶奶以前住在中州府,那儿的绣品很贵?”
“是中州府辖下的一个小镇,这么个荷包在我们那至少要买十到二十文……”赵青指了福哥儿身上绣了五毒图案的荷包,“花样绣艺再好一点,甚至能卖上三十文……”
“……这里才买五文钱!”周嫂诧异道,想起什么又道,“董大奶奶一看见福哥儿的小衣服就赞不绝口,直夸月娘的手艺在荣成都少见,还问她师出什么地方?”又道,“这么好的手艺,三奶奶怎么不把她留在那边?”
“月娘是得了霓裳坊的真传。”
她当初是想把月娘送去中州的,已经和杨子骞说好了,去杨家名下的绣坊,每年五十两,若绣艺突出,年终还有红利,只是月娘死活不肯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