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两篇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一下半学期,卓群因为在稿子上所下的工夫,过得愈加顺风顺水。
4月初,他精心编写的《邮看风云——1997年邮市崩盘始末》成稿完成。
一点也没让看好他的伯乐失望。
由于卓群文笔老道,理论观点清楚,资料依据详实,照片精彩有力。
交稿时又恰恰是邮市暴跌开始后不久。
所以当《都市生活报》的主编,把这篇洋洋洒洒、长达一万二千字的长篇纪实拿到手里,才粗略一翻,就喜不自胜。
二话没说,就让卓群去财务室直接领钱。
紧跟着一个字儿都没改,主编就专门在本周的周末版,加印了四个版面印刷卓群的稿件。
等于是为他出了份特刊啊。
结果一经推出,那是火爆京城啊。
当期《都市生活报》的发行量比以往足足增加了三万份。
而随后的现实演变,更证明了卓群在文中所提出的,邮市资金回流股市的观点。
这就更让卓群的这片文章的份量惊人,让他的名字在新闻圈里倍受关注。
说实话,已经惹得不少报社主动找猎头打听他的下落了。
有不少人主动上门,找到学校里和他约稿谈买卖。
可偏偏卓群已经不缺钱了,现在尤以名誉和信誉为重。
所以出于未来还想去《都市生活报》工作,要在报业长期发展的考虑。
他主动放弃了靠一稿多投大捞一笔的机会。
哪怕是有人给他开出了千字千元的天价稿费,也是想也不想的一概拒绝。
而行业里是没有秘密的,好事、坏事都会传千里。
《都市生活报》的主编在得知此事之后,岂能不高兴?
可主编欣喜之余,也开始发愁了。
因为卓群的个人操守没问题,可像他这样的高水准稿子也确实难得。
行情水涨船高是必然的。
一次诱惑抗过去了,总不能指望人家回回能如此。
那么为了今后能长期拿到这么优秀的稿子,他多少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否则未免让人家失望。
可涨多少合适呢?
结果就在他正琢磨这个问题,想不出准谱儿的时候。
5月到了,股市又开始暴跌。
卓群竟奇迹一般,再次拿出了一稿刚刚完成《股市风云录》来找他了。
质量完全没问题,还是一贯高水准。
深刻、醒目、严谨、生动、接地气,有理有据。
偏偏还是眼下最抓人眼球的社会热点。
而且还是和邮市相呼应的题材,完全可以视为上一篇稿子的后续。
那么完全可以料到,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会有多么大。
另外,主编还很清楚,卓群是压根就没考虑别家,直接把稿子送到他这儿来了。
这样的态度就让人感动啊。
这么一来,主编开诚布公,索性把实际情况都跟卓群说透了。
他声称报社的稿费有严格标准,尽管他会跟上级竭力申请一下。
但可能最多,也就只能出得起千字六百的价格了。
没想到这话一说,卓群竟乐了,还摇上了头。
随后完全出乎主编意料,他主动说不用加钱,就维持四百千字的稿费即可。
主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当场就昏头转向了。
没想到卓群自有道理,给出的一番解释特别让人爱听。
他说从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开始,《都市生活报》就对他的稿子很重视。
主编主也对他很器重。
从来没因为他是新手,压过他的稿费,给的价格最公平。
还给了他毕业到《都市生活报》工作的机会。
这些好处他不但都记在心里,也觉得这样的关系让他特别踏实,可比多拿几个稿费可强多了。
所以他很珍惜,也想投桃报李。
哪怕他的稿子在外面被炒得再高,他也愿意按原有价格,交给《都市生活报》发表。
因为在他看来,骆驼再大,也是下不出金蛋来的。
稿子行情可以无限被炒高,但不具备持续性。
就跟邮市股市一样,最终得回归合理。
何况他也认为少年成名不是好事。
既不想站在风口浪尖上,也不想走急功近利的路。
他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是想踏踏实实去工作、去积累,很需要主编的指导和关照。

所以希望今后主编能不吝赐教,能做他步入社会和报业的导师……
好嘛,这话说到这份儿上,全齐了。
什么叫高质量的溜须技巧啊?
就得是这样的。
丝毫不见形迹,却有马屁的味道。
于是熏熏然的主编真是把卓群当宝贝了。
不但当场就宣布,卓群今后可以享受报社正式记者一切外勤待遇。
还很冲动的做了一个许诺,毕业后卓群只要来报社报道,就分给他一套房子。
就这样,卓群算是真的算是“简在帝心”了。
别看还没正式入职,他却已经完全取得了报社领导的信任,为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铺设了一条光明大道。
而且毫无疑问,这两篇报道还有其他的好处,在持续发散着。
比方说,卓群第一时间,就把两篇稿子所获的稿费和刊登文章的报纸,一起寄回了家里。
此举不但让他的父母再度以他为荣,在老家挺胸抬头,欣喜无比。
卓群也比上一世更早的解放了父母的经济压力。
提前用自己的正当收入,让父母看上了新电视,给母亲买了“黄金三件套”。
再比方说,卓群的《股市风云录》在发稿之前,故意去找了他们新闻系的主任做了“指导”。所以这篇文章发表时,不但增添了系主任的名字。
事后卓群也“相当感激”的从稿费里,拿出了三千元交给系主任做“指导费”。
而这对他的学分和考试也就等于开了直通车。
从此,“挂科”的可能性对他几乎等于不存在了。
只要他做的不是很过分,再不感兴趣的学科也能靠“护身符”过关。
最后,还有那几个402的室友们呢。
毫无疑问,当卓群的文章屡屡见报之后。
只要是“民大”新闻系的同学,都会对卓群能靠稿子挣外快一事佩服不已。
尤其是睡在一个宿舍的哥们儿。
天天看着卓群腰里挂着从《都市生活报》领的BP机,肩背专业记者包,脖子挂着数码相机出来进去。
还能有公款报销打车费、电话费和餐费的权力。
动不动就能靠着自己挣的稿费跑到“永乐餐厅”吃鱼香肉丝和饺子去,还能惠泽旁人。
那羡慕劲儿就别提了。
所以402这几位当然也想有样学样,过上这样滋润的日子。
于是就一起求问卓群写稿赚钱的秘诀,还希望他能帮忙介绍投稿的门路。
卓群也不藏私,就把大致的套路和投稿方式都跟大家分享了。
可尽管如此,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为像对乔健和许云涛,卓群就要上心得多。
他不但主动帮他们划了选题,让乔健去写出租车面临换代,许云涛去写商业房冷遇。
成稿时还主动帮他们改稿。
然后又带他们去找系里的教授“指导”。
最后还帮着他们去向《都市生活报》主编推荐。
那哪儿可能不成功呢?
所以新闻系很快又出了两大“才子”。
乔健和许云涛都以二百元千字的稿费,把稿子卖给了《都市生活报》。
反过来,顾维嘉、何旭和李凯就没这么顺利了。
他们屡屡碰壁,最后也就是何旭运气好,算是没白忙一场。
写了个电脑游戏的四千字稿子,卖给了一家游戏杂志,挣了三百元。
总之,就整个学期而言,卓群绝对算是功成名就。
不但落了个“民大名记”、“卓大款”的外号,也混成了校园红人。
无论去食堂、图书馆还是自习室,到处都有人跟他打招呼。
他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真正的王子,许多人都以认识他为荣。
无论男的还是女的,不是把他当成传奇崇拜,就是喜欢他的口才,爱跟他聊天。
要么就觉得他外观出众,做朋友格外有型。
总之他是格外有人缘儿。
而且他身体还练得倍儿棒。
拳击、散打、摔跤都已经有些入门了,也找到了一定的乐趣。
甚至还多了几个颇有姿色的异性粉丝,经常会跑到体育馆来看他训练。
可以这么说,如果要是没有郭玥时常来找他,给他带来一定情感困扰的话。
他一定是会觉得时光飞快,大学生涯分外轻松愉悦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