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艺术考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份随意性,才能从这简简单单的画作之中看出这个绘画者的风格,在记录下画作的那一瞬间所袒露出来的情感以及在不经意之间所展现出来的灵性。
这对于绘画人以及将来有可能会教授他绘画知识的老师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毕竟,一所高校,尤其是九大专业院校之中每一个专业招收的学生都是一定的。
而每年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不下几万甚至是十几几十万。
怎么才能在这些人当中选出最优秀的?
这就是b区域存在的原因啊。
所以,沈度的速写依然出现在b区域合格的作品之中,这就让这三位老师一起满意的点了点头。
最起码这说明了,这个孩子是个学习美术的料。
那么剩下的,就是有关于色彩的作品了。
只要不是色盲,只要他的审美没有什么古古怪怪的习性,比如说偏好大红大紫的艳俗啊,或者是色盲之类的,那么他的c区域的画作,那是妥妥的过了。
果不其然,几个人对于沈度的判断又正确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少年人带着一脸的欢喜,将自己最后一幅作品,一张雅致中透着点清冷味道的名为《家》的作品,从通过的区域内再一次的拎了出来。
“好啊!”
“果真是有才华的人更加的有底气。”
说这话的人并不是这个集训学院的老师,而是被这所学校花了高价聘请过来,只是负责批阅和点评一下试卷,在最后一节课为学校镀镀金,为学生们打一针强心剂的外聘教授罢了。
但是到底是做老师的,在这说这番不客气的话的时候,他的声音还是压低了的。
可是他却不知道,就算是这声音被压低了,可还是被就在他们不远处的沈度给听了一清二楚。
偷听了老师的讨论的沈度嘴角怎么都放不下来怎么办?
沈度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个神秘力量将他捅出去的原因了。
原来,这就是他的目的,增强我的信心,让我在面对更严苛的考试的时候,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有了必过的信心,他还会紧张吗?
想到这里沈度的眼神当中全是感激,而在镜子那面的大沈度则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好像被误会了啊。
算了,误会就误会吧,咱们先来看看老师们对于小沈度的专业课的评分吧。
“你的这几幅作品的水准在同期的学生当中可以算的上是优异了。”
“尤其是你的自选题目的作品,更显示出你对于绘画设计方面的灵性。”
“若是你在大学的时候想要往大绘画分类方向去发展的话。”
“假以时日,经过生活与灵感的磨练,说不定会在青年画家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当然了,这样的水准,去参加应试的美术生的考试,无论是哪个附属专业都是够格了的。”
“所以,若是我们给一个具体的评分的话,那么你的作品可以评在95分以上。”
“而专业分的分数越高,对于你将来择校则是越发的努力。”
“现在你的问题已经不在全国级的联考以及各个学校的校考上面了。”
“你真正应该担心的应该是你的文化课的考试。”
“所以,等到专业课考试结束之后,一定要将文化课缺漏的知识给补回来。”
“争取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那么九大专业,重本211,985都是闭着眼睛任凭你挑选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做点评了。”
“只祝福你考试一切顺利,放松自己,就可以了。”
再多讲缺点也没用了。
这又不是上了大学的深造。
只一两句话,把缺点点出来了,反倒是容易把孩子带偏了。
得了老师这样的认可,沈度那可是高兴极了。
他捧着自己的画作,对着三位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抱着作品忙不迭的就跑下了小礼堂。
从这一刻起,他终于可以彻底的解脱了。
这种暗无天日的练习集训,也终于盼到了结束的曙光。
至于沈度下来之后,周遭同学们的羡慕嫉妒恨他才不在乎呢。
因为过一会他就会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带回给父母。
然后将转战全国的计划提上日程了啊。
而就着近水楼台的原则,他在首都城内就先要进行完三所学校的校内考试。
一,北京服装学院,二,中央美院,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至于其他的,考得太多了反倒是无用。
他不可能去师范学校,也不想去距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大学,所以在考完了这三所学校了之后,沈度觉得只需要去上海考个东华的校考,他就可以妥妥的返回到校园,踏踏实实的备战高考了。
然后呢,沈度看得正高兴的时候,这镜头一转,竟然变成了沈耀军扛着一个旅行箱陪着沈度从上海火车站里边出来呢。
“哎呦我去……”
“这还挺热的呢。”
这十月份了,上海的天比北京的还是有些湿热。
这二位呢已经考完了所有在京的三大专业院校,这就直奔着远在上海的东华大学而来了。
说实话,在服装设计专业里边,若讲究综合实力,这位才是排在首位的院校。
没办法,服装学院过于专业性了,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个学院级别的院校。
但是这所大学,却因为它的综合性以及极强的师资的缘故,在九大里边都是佼佼者。
自然,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各地考生那是相当的多的。
也多亏了沈耀军不知道从哪个族谱里边扒拉出来了一位姨婆,多年以前就在上海定居。
经过他多方的辗转联系,还真就让他爸给联系了上来。
这位许多年未曾联系过家里人的叛逆的小姐,一朝听说家乡人要过来的消息,那是一下子就被勾起了有关于故乡的思念。
于是,嘴甜的沈耀军不过三两日的工夫,这一口一个老姨的就跟人混的熟络。
然后他们过来考试的订酒店啊,打听行程啊,以及考试须知啊什么的,就全靠着这位姨婆的帮忙一系列的全给搞定了。

现在的他们下了车站就要奔着就在大学边上的经济酒店而去。
因为包了一个星期的缘故,经济适用到了每天不到一百元的良心价格。
这让沈度对于他爸爸的靠谱程度又有了一个新的评估。
而让他更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边呢。
因为他跟他爹还没走出出站口呢,就在那放行的栅栏外面就看到了一个高举‘京城来人沈耀军’大牌的年轻人,正因为举着牌子上的字眼而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噗!哈哈!”
沈度没忍住,笑了。
这位姨婆也太可爱了吧。
就冲着这份儿可爱,他沈度也不能辜负了啊。
于是蔫儿坏的沈家父子用特别明显的一口京片子扯开了嗓子朝着那个负责接站的小伙子的所在吆喝了起来。
“嘿,哥们儿,嘿瞧这儿那哥们儿,你要接的沈耀军在这儿呢!”
北京人的贫劲儿就在这个时候那是一览无余。
只这一嗓子就让那位举着牌子自觉地特别丢人的小伙子扭头就看到了沈家人的所在。
他甚至都不曾仔细的核对一下,就将牌子夹在了腋下,颠儿颠儿的朝着他们的所在跑了过来。
“沈叔是不是?”
“我是你大堂侄子啊!”
“我奶奶让我过来接她的表外甥,我这在这里等了你们好久啦哇。”
这声音里边带着些许的埋怨,但是在这种比北方腔调不知道要软和了多少的上普的复述下,却是带着莫名的软萌。
听得沈耀军这种自认为刚的不像样的男人,噗噗憋得有些难受。
这表现让沈度这个当儿子的都看不下去了,他顶着对方这位小叔叔奇怪的目光,就替他爹解释了两句:“大哥?……我爹这是见到了远方的亲人实在是太高兴了。”
“你知道他这个人情感要比别人更加的充沛一些。”
“所以,请大家多担待一点儿,等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然后这位年轻人就恍然的点点头,摆摆手回到:“不介意的都不介意的,咱们还是快一点回住的地方吧!”
“我奶奶等得心可是焦急了。”
行啊,当然是听东道主的啊。
沈度扛着行李,拖着他那不靠谱的爸,就跟着这位年轻人上了一辆出租车。
可待到他们爷俩将行李装妥当了之后,却发现这个小伙子竟然坐在了驾驶室的位置,朝着坐的一前一后的沈家父子俩笑呢。
“哇,你是开出租车的啊!”
沈家父子两个人竟是满脸的羡慕。
因为这姨婆家的大孙子,开的竟是一辆崭新的桑塔纳。
车身涂的漆黑,上边带着大众出租车行的标志。
一瞧就不是大街上普通拉活的那种出租车。
因着沈家父子俩感叹的这一声还挺懂行,已经将车子发动起来的年轻人早就将火车站接站时候的那点尴尬给抛在了脑后。
他用一种小炫耀的语气,装作漫不经心的回到:“是的啊,我这只接机场和外宾的出租车呢。”
“需要跟公司提前预定的。”
“若不是今天家里要来客人,我是不会开这辆车出来的啊。”
只这一句话,就让沈耀军父子俩这心里特别的熨帖。
谁说上海人小心眼加小气鬼的啦,这不是特别的会说话吗?
会说话就多说点的大兄弟,果真是发挥了出租车师父的特性。
一路上将沈家父子聊得特别的开心不说,等到他们到了地方了,都不觉得这时间过得快,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呢。
只不过,这不是他们提前定下来的酒店吧?
这是哪儿啊,怎么这么多的弄堂?
沈度他们正在这儿惊着呢,前面的大侄子已经下车开始帮他们搬行李了。
“我奶奶非说让在家里吃了午饭再去酒店。”
“说是外甥孩子要考试,不好太过打搅的啊。”
“车接车送,吃一顿饭,心意到了,认了门,以后时间充裕了再走动也不迟。”
只这一个解释,就让沈耀军感动坏了。
他第一次觉得,沈度他奶奶也就是他那个喜欢带着红袖箍巡逻的妈的靠谱程度的。
就他外婆家还有这样给力的亲戚,简直就是了不得呢。
听说当初还是冲破了家庭的阻碍,一南一北结合在一处的呢。
上山下乡那会建立的深厚的革命友情,就算是到了现在,听着也如同传奇一般的爱情故事呢。
想到这里的沈度可是对这位他爹口中的姨婆好奇极了。
他们三个老爷们将行李扛着,一步一蹒跚的就往弄堂的深处走去。
没办法,拖不得箱子的。
大概是上海前几天刚下了一场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积压了不少的泥泞之处。
沈耀军为了沈度来上海考试这事儿,还特意的做了一番功课。
别瞧着两个人是首都人,但是南下的时候,还是做了好一顿的功课的。
就为了打扮的时髦得体一些,他们现在穿在身上的行头那都是现去崇光百货里边置办的。
为的是什么?
就是怕随着改革开放,与国际越来越接轨,接受更多前卫与时尚观念的上海本地居民会给他们这两个平日最喜欢穿裤衩背心大布鞋的土包子翻白眼啊。
他们这穿的破烂一些,总觉得给独身一人居于上海的姨婆丢脸。
顺带手的,也给首都人民的品味丢了人不是?
然后,他们顺带手的就买了两个手上这种棕色的简约型布艺旅行箱。
价格不便宜,在这金五星批发市场还卖五六十一个的价格时,他们手里拎着的要小两百一个呢。
只是现在,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箱子的弱点终于暴露了出来,在这种环境之中,只要他们敢让箱子落了地,到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箱子底儿的泥巴。
害得这三个老爷们跟码头上扛包的苦力一样,排着队的挤进了姨婆所在的家。
那是一栋瞧起来很是有些年头的二层小楼。
木质的地板结构,木质的上下楼梯,以及木质的窗户包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