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医疗中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缺点,是盲目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只有把盲目投资转变为“有计划地投资”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周期。【】唐宁显然是不能同意的,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国家的计划也只是“一家之言”,怎么能保证国家就不盲目?所以,由市场中每个自由的参与者自己对自己的计划负责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由国家来替别人计划,那叫崽儿卖爷田不心疼,那些官员在根儿上就不能替别人考虑得失的,这是人性。
曾经在1825年经济危机时大量借钱给别的银行的奥弗仑-格尼公司被称为“银行的银行”,不料,风水轮流转,在1866年4月,这家银行的银行自己遭遇了危机,其债务高达1100万英镑,向英格兰银行求助遭到拒绝,只能惨遭破产清算。
这是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端。分析其投资失败的原因,大体是因为投资铁路太多。其破产清算时,引发了英国人的恐慌,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诺威奇、德比、布里斯托等城市的居民纷纷跑到奥弗仑-格尼公司在伦敦伦巴第街的总部去围堵。
这时,马克思又出来鼓吹他的“计划经济论”,要不,怎么从根儿上解决经济危机呢?唐宁的理论是:经济危机本身是多余产能的释放,不需要解决,经济发展就好像堆沙粒,沙丘不断地增高,但谁也无法预测沙崩什么时候到来,因为随着沙粒数目的增加,预测的难度会以指数级上升,很快就达到不可预测的水平。
以国家计划代替堆沙就只能选出正方形的沙粒一颗颗地堆砌,经济发展有可能在某方面突出,但总体上会发生匮乏。而粗放型地堆沙丘虽然有沙崩的可能,其代价却是可以接受的,每一次沙崩之后经济会更健康。
身为英格兰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唐宁总得为英国的经济危机做点什么啊。这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大规模提高工人福利,使工人在失业时也不至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另一个是大规模地创造就业。现在的经济学家仍然以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为主,恩格斯的工党倒是想啊,但要国会议员们同意大规模提高福利,在他们眼里简直跟直接抢别人的钱差不多,所以重点还得放在后面一个方案上。

别人要增加就业很难,温莎财团做这事儿简直太容易,只要鼓励英国人去海外就业就行了,温莎财团能推动的移民目的地太多了,印度、马来亚、新几内亚、美国西海岸、西伯利亚、巴西,要是适应德语环境,去马达加斯加也行。英国自己的英属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也都可以,不过,这些地方唐宁自己还没有怎么去经营,所以不属于他亲自推动的“移民计划”。
由于万吨级远洋轮船的出现,现在到海外殖民地去也不再是痛苦、危险的旅程。对于那些有点钱的人,还可以坐飞艇去,更是没有一点风浪的摧残,舒服得很。那些太穷的人,苏黎世银行还可以提供无息贷款,什么时候还钱要看你什么时候找到工作,保证移民没有后顾之忧。
堂堂大英帝国怎么还能全部靠一个叫“苏黎世”的银行来推动自己的移民呢?真是不好意思,国会终于同意了负担失业新移民一半的无息贷款。什么叫富可敌国,这种帮助全球第一强国应付经济危机的能力才能让人深切感受到。
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第一殖民地,经济又发展迅速,是接收新移民最多的地方。唐宁终于有机会大规模实施他的“召唤一个法律毕业生当酋长,一个医生当祭司,再加一个教师搞教育,统治并振兴一个部落”的伟大计划。
try{mad1('gad2');} catch(ex){}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