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清新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1840年以来,大清的上层一直在进行排外宣传,用各种手段丑化洋人,说什么洋人吃人啊,过年过节煮小孩来吃啊,必须要喝中国的茶否则大便不通畅不出数日必死啊,没有科学知识的中国人一直都信这些谣言,连林则徐这样的大臣都以为洋人的腿是弯不了的,也不想想要是这样的话洋人怎么走路。
要化解华洋之间的仇恨,必须澄清这些误会,才能让国人认可国家之间平等的地位。要将这些言论广为流传则必须发展报业。现在的电讯报中文版只在上海等有租界的地方发行,否则轻易地就因言获罪被官府连人带货给拿了,现在才是将报业拓展的时机。
办报自由仍然未到时机,因为司法制度尚未建立,言论自由容易导致谣言满天飞,到时候还是得用强力手段平息,还不如先垄断报业,主导舆论。用《电讯报》的名头当然不行,这是洋人的报纸,让洋人的报纸主导舆论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唐宁给大清筹划第一份全国性官报,定名为《大清新闻》。
由于中文电报机的发明,《大清新闻》可以做到全国各大城市同步发行,初期在北上广三大中心城市印刷。又由于中文打字机的出现,使全自动中文排字机有了可能,版面也能跟英文一样,想要几版就有几版。《电讯报》中文版早就积累了中文印刷技术,只消与中文打字机衔接就可以,而由于中文打字机是由威妥玛拼音为核心,易于学习,很快就能培训出大量的出版人才。中文打字机的快速方便还使得使用白话文成为可能。
垄断的报业还有一个好处,使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火速与世界接轨,原来是以竖着从上到下,完了一列再到左边,现在一举改成横着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你不爱看?对不起,没别的给你看!

大清国要是施政得当,完全有可能跑步进入现代文明,原来唐宁在日本惊叹日本国民的识字率世界第一,但最近关注大清局势才发现,大清国的识字率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高的,约为20%,比英国低那么5到10个百分点,可是已经具备了相当良好的基础,现在的乡村村民小孩,只要稍微有点余力,总会送去私塾念那么两年书,起码让孩子长大后能识数写信。这真是个好消息。
《大清新闻》的总编辑部其实就是《电讯报》中文版的编辑部,只不过尺度不一样,原来《电讯报》在租界言论自由的地方,想说啥就说啥,但《大清新闻》是皇家报纸,要考虑大清子民的感受,还要端起皇室的架子来。
接到皇帝直接办报的圣旨,恭亲王立即前往京城的大清新闻印刷厂去观摩,去开开眼界,哇靠,最近皇兄真是脑洞大开,奇计百出啊。
各地督抚也陆续接到了正版的设置无线电报圣旨的圣旨,无不大讶,曾国藩还没收到圣旨就消息灵通地听说了,当时一拍桌子,叫道:“皇上终于开窍了!”但他立即意识到有语病,这不是诋毁皇上以前不开窍吗?赶忙看看四周,幸好只有李鸿章等几个亲信在身边。
《大清新闻》的创刊号就全文刊登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并花巨大篇幅解释了为什么中外平等,为什么要鼓励中外贸易,为什么要约定关税,为什么割让广东新安县的九龙半岛给英国,为什么允许洋人传教,为什么允许洋人聘用华工,为什么洋人在中国犯罪交给该国领事处理。
try{mad1('gad2');} catch(ex){}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