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象的四分之一 其之十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到母亲的影响,有时甚至他们兄妹之间也会以这样的解谜方式在进行交流和游戏。【】而且猜测的对象几乎什么内容都有,从赠送礼品的对象,到今天的行程不一而足。所以这种解谜游戏对她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大部分的时候,母亲的游戏都不会太难,因此穹乃认为自己能够很快破解这个谜题。但实际上,她在第一步的时候就被困住了。
任何解迷游戏的首要任务,都是审视和检查题目本身。但这次,题目却并未浮现于表面。唯一的入手点,也就只是那张明信片而已。
考虑到明信片内的色球是宇宙本身,穹乃第一个想到的是爱因斯坦场方程。但当她尝试将答案输入的时候,却遇到了困境,因为密码锁并不支持输入字母。这一点她倒是并不感到意外,就一贯而来的认知而言,她也不觉得母亲会将谜底设计得如此复杂。
(答案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数字,问题是究竟是哪一个?)
手指轻点嘴唇,她觉得自己一开始的思路应该不至于距离答案太远。略微沉吟之后,她选择输入引力常数。
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奇怪,我难道误解了什么?按理来说不会差得那么多啊。至少应该是一个常数这一点不会错得太多吧?)
她重新合上卡片,再度审视起那个让她颇有些感触的故事。
(无论怎么看都是在说非欧几何。如果引力常数都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既与故事贴切,又与宇宙相关呢?)
犹豫片刻后,她改输入另一个与宇宙相关的常数,也就是光速。依然是理所当然地不正确。老实说她自己也觉得如果引力常数都不正确的话,光速的相关性无疑就差得更多了。
再次打开明信片,让色球浮现出来。看着色球上那些斑斓的光点,穹乃开始从另外的一端思索可能性。
(按照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全景图上的每一点都应该是微小的量子波动。这之后它们扩张开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星系团,直接造就了我们。)
听起来好像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对穹乃来说却也就只是一个被谈论了许多的课题而已。
(如果“开始”指的是宇宙的初始,那么难道答案是这个?)
她从最小的层面开始寻找答案,最终决定做一个尝试。也就是输入与宇宙有关的第三个常数,也就是被认为与宇宙诞生有关的,微观尺度上的普朗克常数。

依然是不正确的。
(奇怪?)
也许,应该再审视一下那张贺年卡最开始的部分。
“瓦尔珀吉斯之夜,光明与黑暗诞生的开端。”
这句话中的后半句,明显是说宇宙诞生。但前半句……
按照哥哥刚才的反应,明显是看出了什么。但作为民俗历史不算非常好的学生,她只记得瓦尔珀吉斯之夜是4月30日晚开始,跨过5月1日凌晨结束。至于具体的内容,她却是一点都不知道。那么说来,明信片本身在暗示的,其实就是宇宙诞生膨胀的过程……
(嗯?等一下……宇宙的膨胀,也就是说……)
她忽然觉察到,自己应该已经接触到答案了。
(作为宇宙膨胀的决定性要素,有一个是重点,哈勃常数。)
哈勃常数决定了宇宙的膨胀速率,看上去是合理的。
输入哈勃常数后……
并不正确。
穹乃停下了输入密码的动作,她闭上眼睛,将双手叠放在膝盖上。
如此一来,答案已经出来了。
虽然她最后输入了哈勃常数,但她本就不认为哈勃常数是正确的,原因在于5月1日这个日期。
就民俗历史并不好,她也知道计算夜晚时间的方式是至第二天到来为止。从这个时间点以后,就被称为凌晨。当时间来到5月1日,“瓦尔珀吉斯之夜”也就结束了。
母亲写下5月1日这个日期并指向密码箱的所在,也就是说,答案是“瓦尔珀吉斯之夜”的结束。在这里,“瓦尔珀吉斯之夜”就是宇宙。母亲想出的密码的谜底,也就是宇宙的结局。
根据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的描述,宇宙的结局完全取决于三个常数——h,Ω,λ。
h,即哈勃常数。它代表着宇宙的膨胀速率。
Ω,是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它同样意味着宇宙中有多少物质,产生多大的引力,这引力将会将膨胀的宇宙往内侧拉。
λ,真空中存在的能量。爱因斯坦曾经引入的宇宙常数,但随后被他认为是错误,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零的值。
try{mad1('gad2');} catch(ex){}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