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安六年,八月初十晨。
天色灰蒙,秋风萧瑟,细雨纷飞,别有一番凄凉意味。
庐江郡,舒县之南十余里,正是周瑜祖居所在。 八年前,周瑜正是由此起兵,迎孙策渡江南下,横扫江东,定下了孙氏江东霸业。
八年之后,孙家基业已成空,周瑜也在狂澜难挽的叹息中遗憾而终。
而今周瑜终能抛却一切烦恼,落叶归根,回归故里了!

千余军卒腰系白色布条,执兵擎幡,肃立四周,魂幡如林。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数十名士卒小心翼翼地将周瑜躺卧的厚重棺木,抬进早已挖好的墓穴之中,随即便准备开始填埋。
“相公……你怎能丢下我……”一身素衣的小乔泣不成声,芙蓉玉面之上泪水、雨水融成一片,似水明眸中早不复往日的明亮,努力想要挣脱身边侍女的扶持,扑到周瑜棺木那里去。
侍女们不敢怠慢,拼尽全力将小乔拖住。
“啪嗒,啪嗒……”一剖剖泥土被推入墓穴中……
不远处,张昭、鲁肃等被俘孙家重臣尽皆神情肃然,默望着周瑜墓穴被逐渐填起,眼中的悲伤之色却是完全掩饰不住地流露出来。
三日前,简雍将周瑜尸身即将送抵庐江安葬的消息,告诉了张昭、鲁肃等人。
与周瑜关系最善的鲁肃伤感之余,尝试着向简雍提了出请求————希望能前往庐江,为周瑜送葬。
鲁肃本也没有抱多大希望,毕竟是身为俘虏。 而且三番两次拒绝简雍的说降。
但出乎意料,简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还悉心为鲁肃、张昭等人做了安排,让他们与小乔一道前往庐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这首古风诗歌是屈原的《九歌。 国殇》。 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地祭歌。 )
周遭肃立的千余军卒突然一齐吟唱起来,声音低沉而悠长,雄浑、悲壮、凄凉……悠悠然回荡在天际之间
“……恩?”轻噫了一声,鲁肃侧耳聆听了起来,神情无比专注……
半晌后,鲁肃仰天长叹,仍由秋风寒雨从自己面庞掠过,两行热泪自其眼中无声滑落。 “公瑾……你听着了么?是《国殇》……是敌方士卒为你而歌的《国殇》……”
军士们一遍遍地吟唱着《国殇》。 久久不息……
………………………………………………
庐江城,南城馆驿的一间房中,张昭、鲁肃二人盘膝对面而座。
虽然身为俘虏,但张昭、鲁肃等人却也受到了庐江太守李通的礼遇,一众人等都被安置在南北城两个馆驿之中。 在馆驿中。 张、鲁等人可以自由行动,只是不能外出。
自舒城返回庐江之后,张昭就将鲁肃将至自己房中,但两盏茶的工夫过去。 两人竟没有说一句话。
“休矣,休矣……”张昭叹了口气,突然开口说道。
“……”鲁肃默然,轻点了点头。 虽然张昭的话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鲁肃却完全领会得其中内涵————孙家已彻底……休矣!
利用为周瑜下葬一事,刘备成功地赢得了江东士族、百姓之心,也将赢得诸多孙家旧臣之心,尤其是那些军中将领。
不远数百里、不顾艰难险阻。
将周瑜遗体送回庐江故里;以锦帆水军全军为周瑜护卫送行;为周瑜筹备隆重非常的葬礼;以张飞为首地刘备军将校齐在周瑜坟前为其躬身行礼……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却又……
尤其听得那曲由千余士卒吟唱的《国殇》之时,徐盛、朱桓等被俘将领尽皆泣不成声……鲁肃知道,徐盛等人的归降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但面对当时的景象,连鲁肃自己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荡!

张昭说了那四个字后,房内再度回归宁静。 两人默然静坐,各自思索着什么。
“张公、鲁公可在?”房外突然传来一个清矍悦耳的声音。
张、鲁二人同时警醒。 发觉这个声音颇为陌生。 并似熟识之人。 愕然对视一眼后,鲁肃出声应道:“我二人在此!敢问尊架何人?”
“不才刘备。 愿乞二公赐见!”房外那人声音温和恭谦地回道。

刘备???
张、鲁二人面色愕然,眼中同时射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楞了片刻后,二人急忙起身,由鲁肃上前开启房门。
房外站着两人,一人面白而相貌奇伟、神态温和有礼,但周身却也隐隐然有一股令人慑服地气势,另一人身材极为魁伟,犹如黑色铁塔一般,相貌极其威武,正是刘备军中魁首之一————平南将军张飞。
鲁肃、张昭等人来庐江后,曾被其召见过一次,而且在周瑜葬礼上也曾会面,故而识的。
“刘备见过二位大贤!”白面中年男子就在门外拱手施了一礼,和声说道。

张昭、鲁肃将大哥和我迎入房内,各自躬身还礼。
“张大人、鲁大人!这位便是我家兄长……”我分别为大哥和张昭、鲁肃等人做介绍,“大哥,这位是张大人,这位是鲁大人!”
此次我是先行返回的庐江,目的正是为亲自主持周瑜的葬礼。 所以要礼葬周瑜。 一则地确是出自我对他的敬重之意,但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借此收取人心。
目前有大量地孙氏旧臣旧将沦为我军俘虏,内中不乏忠义之辈。 而这些人通常都是身具大才之贤者,如张昭、鲁肃等人。
如果能够得到他们地投效,不但有助于迅速稳定江东局势,而且对大哥的大业也将是极为得力的臂助。 对这些忠义之辈,仅靠威逼利诱是远远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就感化其心。
周瑜的殓葬,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我将这个意图以快马飞报大哥后,大哥也非常赞同。 其实在周瑜下葬之时,大哥也已赶到庐江,不过周瑜下葬时并未亲临现场。
大哥地身份和我不同,他还要顾忌到荆州那里地反应。 而由我出面,就没有这层顾忌了!
此次张昭、鲁肃他们主动要求为周瑜送葬,其实正中我下怀。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 让大哥说服他们归顺!
“二公宏才伟略,备素有耳闻,今日得见实乃三生之幸!”大哥面色欣喜无限,和声说道,“冒昧来访。 还乞见谅!”
“薄有虚名,岂能当皇叔盛赞!”张、鲁二人齐声自谦说道……
分宾主入座之后,大哥正色说道:“先前备与孙讨虏累有纷争,非为私怨……”
…………
房内的气氛起先有些尴尬————大哥热情非常。 张昭、鲁肃却是表面恭敬、内里冷淡!
但大哥的言行气度中,别有一分独特的感染力。 随着交谈的不断继续,气氛也逐渐活络了起来。
“……自中平(中平年)始,社稷沦落,黎民疾苦,天下间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人烟灭迹……”大哥面色怅然,长叹说道。 “备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然只恨才疏学浅,辗转多年未有所成!”
顿了顿,大哥恳切地对张、鲁二人说道,“二公满腹经纶,皆国士之才,备若能得二公相助,兴复社稷有望。 抚慰黎民可盼。 还请张公、鲁公不吝指教!”
“不知皇叔可愿应承一事?”沉默了片刻后。 张昭出声说道。
“张公请讲!”
“皇叔平定江东,孙讨虏一脉已绝无回天之力。 大势早去!”张昭语带恳求地说道,“还请皇叔以仁德为怀,莫要与叔弼、季佐二位公子追究,以全孙家血脉!”
“君子不绝人之嗣,备虽不敢自居君子,亦知此理。
孙文台时之英雄,备亦颇敬之,岂能行此不义之举?”大哥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张公尽可放心,孙讨虏一族备必会妥善安排,不妄害一人!江东其余阵亡将佐眷属,备亦会命人好生赡养!”
张昭、鲁肃二人对看一眼,无声叹了口气,随即同时躬身行礼说道:“既蒙皇叔不弃,愿效绵薄之力!”
“二公请起!”大哥急将两人扶起……

张昭、鲁肃应该是孙家旧臣中最难说服的人了,但如今在大势所趋之下也选择了归顺。 有他们为范,再劝降其他人难度就要小许多了!
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如此————在大哥地亲自说服下,孙家旧臣陆陆续续地归顺,就连被关押了数月乃至一年有余地徐盛、吕范、朱治等人也是如此。
………………………………………
八月中,孙翊、孙匡兄弟被锦帆水军送至庐江。
八月下,孙氏兄弟及孙家眷属、并周瑜遗孀乔氏被移至寿春郡临淮县定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