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渡江吧,决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年后,人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中日辛亥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交战的双方从最初之时就从未真正考虑过谈判,所有的一切都是冲着战争而去。[]
对双方而言,这都还是一场雪耻之战。
在过去的几天中,从本溪到鸭绿江沿线的辽阔山地之间的数十条山沟路都拥挤着大量的民夫,大量的军需物资在六十多万民夫、四十万马匹力和两条铁路线的输送下,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战场。
这样的运输工作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只是在这一时期突然变得更为疯狂,也不再做任何的掩饰,从偏僻的各条山沟和山岭间冲涌而出的部队,以及从抚顺、辽阳、本溪、桓仁等地长途跋涉赶过来的部队多达十几万人。
在这种大潮中,一直隐藏不出的东北 第 191 章 起来。
在这场战争中,此前所有的谈判、通牒都是虚假的,从一开始,双方就只是想要开战而已,缺乏的都是合适的战争理由和军事上的各种准备,而在1911年的4月初,双方实际上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切只等开战。
……
战争,首先要确保自己不能犯错。
东北军,或者说帝国中央陆军表面上看似很强,其实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将官一级缺乏合乎要求的指挥能力,普遍上也缺乏经验。而军队的规模又过于庞大,这种情况一如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大量的苏联红军指挥官都过于年轻而缺乏经验。
针对这一特点,宋彪继续采用托洛斯基和伏龙芝的策略将部队的指挥级别再次削减,由集团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非主力部队的团一级作战单位,并且尽可能采取火炮和陆军分开集中的策略,利用人数和火力的优势不顾伤亡的冲击对手。
同时。他又尽可能的给予主力步兵师和炮兵部队独立的指挥权,让主力部队在大规模战役中拥有更多的战场决断权,而这通常又是以大量牺牲非主力部队为代价的。
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宋彪一直都留在京师,通过提前抵达前线的马尔托斯将军和陈其采,宋彪还是按照自己的构想和需要建立了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前线指挥体系。几乎将自己所最为重视的军官都派上了阵,特别是在各级部队的参谋军官的水平和数量上,以及完全不弱于俄军太多。
东北巡防军的47个新编团的团长大体出身于 第 191 章 结变得非常困难。
日军对岸灯火辉煌,数盏大型的照射灯不断扫过江面,防止东北军在夜间度过,同样的,日军最初也有在这里强行登陆的设想,东北军这一侧也有照射灯扫描。
双方的炮弹零星的偶尔射过来一发,彼此不断反击。这种势头似乎一直都不会停止,江岸两侧的士兵都在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中等待着大规模战役的突然爆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日本在东三省的情报工作是很慎密的。但东三省的情报保密工作同样也在这种环境被迫变得更为精密。
人生在世,纯靠演技。
用宋彪在远东陆士教学中强调的那样——军事就是欺骗,东北军严格执行军事保密机制。大量的军队隐藏在各个军垦局中,加上保密局等情报机构的情报误导,日军此前几年对东北军总兵力规模的估测和统计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差。
正因为这种误差,日本陆军在此前几个月的部署中居然一直处于积极进攻的态势,在东北军积极进行渡江准备时,日军实际上也很积极的做着同样的工作,直到近期的半个月,随着东北军各地暴露的巡防军兵力规模远超出日军最初估测的极限数量,日军才紧张的加强沿江的工事防御。[]
还是情报工作的问题。
东北军在很多地方的故意暴露兵力和组织渡江工事的准备,让日本满洲陆军也连续错估了东北军的强渡点。主要防范的地区是丹东和义州,直到一周前,日军才意识到东北军最有可能的渡江点是河口岛。
驻守朔州的 第 191 章 在中朝铁路的两侧,利用海军威慑东北军,沿海遏止东北军的强攻,并且逐步后缩整个防线,将主力集中在平壤地区决战,拉大东北军的补给线,因为军队的规模越大,补给越困难,补给线越长,被打败的概率就越大。
此时的日军即便想调整战略也来不及了。
距离最后的炮袭和渡江只剩下二十分钟,宋彪在随行官兵的保护下离开了河口岛,回到前线临时指挥部的苏甸屯。

日军最初未能预估到东北军会在河口岛强渡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河口岛北岸的中国领土这一侧都是群山峻岭,只有苏甸屯这样一个小屯子被群山环绕。
东北就是这样,有山就山沟子,有山沟子就有屯。
从宽甸到苏甸,中间还有毛甸、永甸等几十个小屯子,几十里方圆都是这样山岭和山沟交错之地,而东北军选择在这里强渡也是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隐藏军队。
有编号的各个师是日军情报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可能隐藏起来,但东北军真正兵力规模最大的巡防军各支队重编为中央陆军的新编团后,长期在山林里训练、驻扎的这些部队可以很轻易的隐匿起来,让日军难以觉察。
在苏甸的指挥所里,通信员来往不断,超过二十台的无线电报机不断接收着来自京师和本溪指挥总部的各种新情报,在朝鲜秘密活动侦察的情报队、间谍也不时的发回情报。其他各分支部队则通过电话汇报最新的情况。
日军满洲陆军总司令官大岛义昌的水平相距大山岩和儿玉源太郎那样的人总是有差距的,如果不是因为黑木为帧和野津贯道的战亡,以及奥保巩是非长萨系出身的陆军大将。这个总司令官的位置真的轮不到他。
大岛义昌完全被东北军的虚假情报和自己的判断混淆了思路,错误的判断了东北军的整个作战规划,以至于将 第 191 章 团军分成两个集团军,同时做出强势的进攻态势,但在情报上,有意识的泄漏了进攻新义州,沿路夺取铁路的计划,重演日俄战争的辽阳会战旧局,通过切断铁路,攻占定州。将驻守在朔州和龟城的 第 191 章 中对沿江防御工事进行覆盖式的强攻打击,沿江对岸部署的加农炮也随之发力,甚至连河口岛上也不断发射一些炮击炮弹。
第 191 章 炮弹压制住。
看着对岸向蚂蚁一样不断涌来船只和民兵,将四条浮桥都同时向前推进,而自己的前沿阵地则根本无法动弹,一丁点的火力压制都难以做到。山田隆之就只会感觉到更深的悲壮。
他不是为自己难过,而是觉得他们真是太蠢了,居然会挑起这样的战争,此前一直就不知道东北军有这么多的身管火炮。
战争就是这样,强横的实力总是能够压倒一切。
战争中的事情,很多时候也都不以意志为转移,强就是强,弱就是弱,强十倍就是强十倍,根本不是靠某个人的意志就能扭转的。
很有前途的山田隆之君已经失去了任何有可能的应对之策,虽然他并不是秋山好古、儿玉源太郎那种异常聪明的人,但也知道日本陆军又一次的要完蛋了。
陆军这种东西,从来都是火炮决定一切的家伙们。
对手的火炮不仅多出几倍,火炮的质量和口径也有着绝对的优势,甚至连炮兵的训练和指挥水平也是 第 191 章 节败退和失守。
双方在理论和装备上的差距被急剧的扩大化,以至于 第 191 章 中主力围攻 第 191 章 中营。
劳动力总是很重要的资源。
在最初的计划中,所有的俘虏都会被关押在宽甸一带从事体力劳动,负责开山修路,运送石子和石料,利用这个机会在河口岛修建一个永久性的铁路桥梁和石桥,将宽甸和朔州连起来。
东北军之所以要修这样的桥梁,原因和日军一定要在朔州驻防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占据朝鲜朔州郡到泰川郡之间的这一片大金矿区,按照远东矿业总公司的勘探估测,这一片金矿区至少蕴藏着超过一千吨的黄金。
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来说,这都是不可能放弃的资产,而日本之所以冒险要打这一仗,很大程度上的直接理由也是为了占据这片金矿区。
宋彪在山路上驻足旁观,冷冷的看着几百名日军战俘和伤员相互搀扶着,在民兵队的押送之下一路向南而去。
战争是多么悲剧的事情。
不管是输是赢,是死是伤,士兵们其实连半点金子都得不到。
如果说东北军的将士们是为了保卫领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光复而战,那么,日军的将士们是为了什么而战?
为了侵略和欺压中国人民吗?
多么丑陋的民族啊!(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