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章 密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的海军发展如此的迅速?难道那位陛下逃出清帝国的时候还带了大量的黄金?”特使疑惑的问道,“按照中华国的收入,持续不断的扩军和移民肯定是有着大量的财政赤字,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回去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
维斯船长倒是了解其中的内情,为特使解释道:“阁下,您要知道南洋不比在欧洲,这里到处都遍布着数不清的良木。只要花上一个银币(10枚银币1块银元),你就可以雇到一个勤劳的壮汉,在林场中一个壮汉一天至少可以处理掉两颗良木。南洋的土著是很乐意接这样的活的。”看着吃惊的特使,维斯苦笑道:“所以说,中华海军的造船成本很低。而且在他们的林场、船坞里有着数不清的劳奴,这些原本是触犯了华人利益的土著。中华政府给他们吃饱喝足,加上严格管教,这也为他们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费用。现在已经有中华国的商人跑到非洲去贩卖奴隶了。”
“这么看来中华海军的战舰造价确实很低。”看着从旁边游过的一艘炮艇,特使感慨道:“只要能经受一场现代海战的洗礼,这些士兵就是一名合格的海上勇士。^^ ^^”
“富饶的东方就像是一块美味的蛋糕,如此的诱人,遗憾的是这里没有我们大英帝国下嘴口的地方。”特使像是在诗朗诵一般,声情并茂的诉说着自己心中的不忿,“切刀原本是却掌握在一个古老巨人的手中,这个巨人把握着这块蛋糕最美味的中央,他很满足。确实也该满足了,因为单单是那一块就顶的了世界地一半。遗落的叉子被一些小不点把握着,让后我们的两个同族漂洋过海不远万里的来到了这,多年地奋斗终于掌握了两把锋利的叉子。”
“可惜,美味的蛋糕他们还没享受够。被巨人赶跑的一个强人来到了这,并毫不客气地夺过了他们手中的刀叉,于是我们欧罗巴人地手中再也没了进食用的叉子了。”
“阁下,现在这位恢复并壮大了实力的强人正同那位巨人火并。锋利地切刀和最尖锐的叉子之间的较量,那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无论谁是胜者,他们的眼睛现在都紧紧的盯着那块最美味的蛋糕,可不见得都顾不上眼下地地方。^^ ^^特别是那位强人……”维斯不由地回头向北望去。可惜看到的是阳光下那艘威武地炮艇,青幽幽的炮管闪耀着死神地目光。
“马扎费德”号抵达中州港时已是黄昏时分,波澜壮阔的海面变得有些黯淡,落日余晖下暗褐色的海水一拍接着一拍。浪涛不高,也不猛,但在朦胧水汽的笼盖下,却是一刻不息地汹涌、鼓荡。
商船甲板上。静悄悄的。特使手抚船舷。静观默思。刚才,原本那种狂放自傲的气概一扫而净。代之一肃重老厚的神情。他穿着一身还算整洁的服装,领口上面打了道结。凭栏独立远眺海天,清癯红润的脸庞涌现出的是一副孤傲倔强的模样。
“阁下,我们要下船了。”维斯船长也换了一身打扮,宽袍大袖,襟带飘飞,却是一副华人装扮。在中华国,如果一名洋商穿着西式服装在大街上转悠,那就是挨刀宰的肥羊。一身汉服打扮,这表明你是个“熟藩”。当然,他们自己可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夷蛮”。用中国话讲,这是入乡随俗。.com
点了点头,特使没有回声,而是转身下船了。
此刻也就六点钟左右,港口外围栉比鳞次的店肆房舍大敞这门幅,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潮。靠近港口东边的王家老店,那是港口周围口碑最好的几个酒楼之
店老板是伤退的老兵,早在大秋岛就入了伙。虽然那时仅是一个小喽,可如今就不一样了。早年认识的弟兄只要还在位的,军队里的那至少也是校级,从政的怎么着四五品,那面子是宽了去了。他自己也是因伤退伍,那之前也做了排长,得了一笔丰厚的补贴费,就落脚在了中州,五年前找了门路在这黄金地段某了块地皮,起了一座酒楼便是今天的王家老店。
店老板是肯定不在的,发财了嘛!怎好什么事都亲自为之呢?聘个掌柜的招呼着不就得了。这酒楼门口也没什么迎客的小二儿,倒是七八条大汉袒胸露腹地坐在门面里吃茶打扇摆起了龙门阵。这些人都是酒楼的保镖,王家老店虽然生意兴隆但它的品格不高----中档,主要客人那就是港口下来的海员。===常年跑海路的水手,喝起酒来那可不含糊,只是酒品也都不咋地,就常出现打闹现象。所以,港口周边的中低档酒楼都少不了请些壮汉做打手。

维斯身为船长,又穿着一身汉服到了酒楼自然不会同普通的水手混在一起了,很自然地包下了一个雅间。大副、二副,再连上那个一脸不适应的特使,他们一共四个人。酒菜上起,众人吃了几口这时间就已经七点了。
门外准时响起了敲门声,二副离门口最近,抛下了刀叉就迎了上去。英国驻中州公使弗格拉什,连同东印度公司的大半斯蒂芬,二人走了进来,都是一副普通打扮。
弗格拉什向维斯使了个眼色,并递给了他一个牌号----05。维斯自然知道规矩,以自己的身份是够不着这样级别的密谈的。向两个手下扭了扭头起身走了出去,那“马扎费德”号的大副、二副也紧跟着走了出去。
他们到了05号雅间,那里面还有一个弗格拉什带来的侍从,这人也是刚进的雅间。今天弗格拉什、斯蒂芬一共带来了两个人,一个在外面看马车(留哨),一个则混入了一楼的水手之中,待在那留意维斯一行人的动向,不然的话弗格拉什二人怎会如此轻易地就找到了特使所在的雅间。
维斯大致上知道这个从伦敦来的秘密特使的使命是什么,无非就是用暹罗当枪使,来削弱中华国的实力,适当的减弱印度洋舰队的压力,最终目的就是控制十字海峡。这本是一个小买卖,但是中清突如其来的战争,让这个小买卖陡然拔高了两三个阶位,假如能趁中华军主力同清帝国激战之机,说动暹罗发起进攻,并以驻扎在孟加拉的英军适当的虚造声势来吸引缅甸的注意。那么马来半岛的归属权就说不准了……
特使的最终目的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削弱中华国,但他此行的目的却发生了变化,从完全控制十字海峡,变成了---使得中华国丧失对马来半岛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丧失调马六甲海峡一半的控制权。这样自然是最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而中华国主力部队远征在外,单靠几个地方守备团很难阻止暹罗大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马来半岛将会控制在暹罗国手中一段时间,虽然不能马上接受这个巨大的果实,但从暹罗国手中划分来几个落脚点还是可以的。总比一直死死的控制在中华国手中来得好,因为想迫使中华国让出一两个港口给大英帝国使用,那就比阿拉伯世界的天方夜谭还要传奇一百倍。
但维斯同样也清楚,对中华国极为忌讳的暹罗是不会如此轻易出兵的,三年前的那一仗一直让暹罗人胆战心惊,特别是暹罗国的国王。所以,特使阁下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熟知中华国的现况,而想要说动暹罗国出兵必须先要说动(贿赂)暹罗国的大臣,有了这些大臣煽风点火,他才能最终影响到国王。不然的话,单靠这几年同暹罗建立的脆弱关系,特使是却对完不成任务的。
这些事维斯想得到,但他始终无法参与其中,做为一名埋身于黑暗之中的间谍,他始终摆不到明面上来的。除非自己退出这一行当,回到英国本土去。
密谈并没有持续多久,弗格拉什和斯蒂芬不过是简单为那个特使的介绍了中华国的现况,和中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并没有涉及到暹罗的情况,因为那的情况太复杂了。详实的资料都放在了一个厚厚的袋子里,这些都是特使需要记熟的。
说实话,这一次英国策划的很周密,不但隐藏了特使的身份,还严格控制了这一情报的扩散范围。在中州的使馆中,知道伦敦特使前来的只有三个人,而东印度公司在中州的办事处更是只有斯蒂芬和他的侍从两人知道。同特使见面的地点更是放在了人流串杂的港口附近,这样做为的就是保证特使的隐蔽性。
在同中华国的交往的几年当中,英国人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华国国家安全部的厉害。它就像一张无处不在的大网,罩住了所有有价值的人。连弗格拉什自己都不敢保证使馆内部是否有被中华国情报部门拉下水的职员,出于对保密性的考虑,弗格拉什最终选定了两个极为可靠的人充任联络员,余下的人全然不知,而使馆的资料袋也一直被他收存着。与他同样的还有斯蒂芬。
这一次英国人的保密性确实做得不错,不过最终还是苦了弗格拉什和斯蒂芬两个人。二人带着各自的资料袋辛辛苦苦的赶来王家老店,焦心等候了一个多小时这才等来了着短短半个小时不到的密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