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攘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万九的难为情全然来自,身为商人的卑微与奋争。自打朝廷准备在弘文馆旁边修建女学,他便打定主意,崇明馆一旦落成,定要把自己两个女儿全送进女学。
他想的很清楚,弘文馆一席难求,京中许多小官小吏的儿子还进门无路呢,更何况他一界商人之子?
儿子没希望,女儿却逢了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无论如何也要抓住的。
别的不说,就冲那些世家大族的规规矩矩,他早料到崇明馆很难坐满。哪知这才过去一天,十个馆已经满员,所以,他急了。
急急忙忙领着两个女儿走到崇明馆大门口,最后一脚的时候怯懦了,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先找找殷大小姐,由殷大小姐引荐,好歹把握大些。
殷不离听沈万九把事情断断续续的讲完,直接领着沈万九的两个女儿入崇明馆报名。当天,两位姑娘均拿到智信馆的牌子,那一刻,沈万九直笑的合不拢嘴。
抬头望望恢宏、伟岸的崇明馆大门,沈万九突然老泪纵横。
他们沈家三代行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把孩子送进这大梁最高学府读书。
“谢谢您,殷大人。”沈万九红着脸向殷不离道谢。
“沈老板哪里话,崇明馆向全京城的女子开放,席位讲究早来早得,板上钉钉的话,与本官半点关系都没有。”
沈万九闻言,连忙改了口。
殷不离接道:“再说,您是陛下亲封的忠义之士。”
提起忠义之士沈万九更加惭愧。
“咱们二人,客套的话无需多言。”殷不离突然严肃起来,“沈老板,只有您一人想把女儿送进来读书么?”
什么意思?
沈万九心跳如鼓。
“若别的商户也有这个心,尽管送来。”
殷不离盯着沈万九,沈万九也怔怔的望着殷不离,数息之后突然回过味儿来,喜笑颜开的告辞,往下传递消息去了。
夜幕降临时,崇明馆十二馆满员。
许多后知后觉的小门小户突发奇想,也想把女儿送进崇明馆读书的时候,发现,已经晚矣。
……
姬骊拿着花名册,将十二馆三百六十人细细浏览三遍才放下。
大女官连声贺喜,直言这个结果总算没有辜负公主的一番苦心。
姬骊却道,此乃大势所趋。
主仆正说笑,楚凌霄大步流星的进门请安,脸上带着不常见的郁色。
众仆连忙识趣的退下。
楚凌霄也不遮掩,直言问母亲,为何要这样做。
姬骊目光柔和的反问,“你说呢?”
楚凌霄垂了眸,“儿子记得曾跟您说过,我只当陛下为亲妹。”
“你能否不要再自欺欺人!”姬骊急了,言辞犀利,“惦记就是惦记,这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吗?”
“何况,这满朝文武,大半都认为,你是夫王的不二人选。母亲不明白,如今的局势越发向你的心愿靠近,你反而退缩不前。”
“母亲,停手吧。陛下最深恶痛绝的便是拉拢朝臣……”
“你混账!”姬骊猛地拍向小案,“居然敢往你母亲身上泼脏水!”
“你且给我说明白,我如何拉拢朝臣?”
楚凌霄低着头,静默不语。
姬骊冷笑,“你指的,是我揽下崇明馆山长一事?你有没有脑子,若非我出面,崇明馆会在一日之内满员?”

“陛下为打破固念,一力修建崇明馆,为的便是让天下女子与男子齐肩,如今崇明馆落成,却无一人报名入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那群老匹夫在明晃晃的打陛下脸面呐!”
“我身为大梁公主,如何能坐视不理?”
楚凌霄待母亲摆完道理,才低道:“从傍晚到现在,府里迎来送往,接待七八拨人,又怎么说?”
“自然是,当父母的不放心自家女儿,毕竟女儿娇贵,不同于小子,他们领着千金登门拜访,也只是想让自家孩子在我面前露露脸儿,将来好……这都是人之常情,即便陛下知晓,也不会说什么。”
“你这小子,也不知成日想什么。”
楚凌霄无话可说。
他也不知自己在想什么。
人人都以为他是夫王不二人选,可是他却半点感觉都没有。
陛下每次唤他兄长,他听着,比一母同胞的妹妹还要亲。
他也不知陛下究竟如何想的,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陛下对他,没有半分男女之情。
既如此,他又凭什么能做夫王?
就算角逐到最后,他得了那个位子,却不得陛下的心,又有什么意思!
“既然母亲分寸把握的很好,儿子便不再言。误会母亲,令母亲伤心,是儿子的过错,向您认罪!”楚凌霄单膝跪地。
姬骊忽而心软,双手扶着楚凌霄的臂膀认真道:“告诉母亲,你喜欢陛下吗?”
楚凌霄沉默半晌,坦然道:“如日似月的人,谁不喜欢呢?”
姬骊笑了。
同时感叹,想从愣小子那里听到一句心里话,不是一般的难。
“可是,我不知,陛下对我何意。”
“陛下待你无论有没有男女之意,至少把你当亲人看待。于君臣,于夫妻,这就够了。世间哪有那么多两情相悦?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连陛下本人都说了,夫王乃世家角逐的结果。”
那一刹,楚凌霄恍然。
……
崇明馆满员的消息很快传到姬羌那里,随之一起的还有实实在在的名单,姬羌瞧了,眉开眼笑。
她小姨母果然不是凡人,但凡出手,定让人顺心顺意。
四大金刚也跟着夸赞,皆言,燕国公主看着温柔小意,实则是个文能出,武能耍之人。
姬羌又把那名单仔细过一遍,后来收的两馆皆是商贾之女,姬羌又笑道:“这定是殷不离的手笔。”
零露又惊又喜,“果然什么都瞒不过陛下的眼睛,正是殷通政鼓动,那些跃跃欲试的商贾们才敢把家中女孩儿送到崇明馆报名。”
尚六珈接道:“世家那头儿有燕国公主坐镇,商贾这边有殷通政鼓舞,崇明十二馆,想不满都难。”
是啊,姬羌心中感叹。
在这等事情上,小姨母与不离确然是她的得力助手。
抛开一个为了自身抱负,一个为了儿子铺路不说,俩人确实帮了她大忙。
即便带着那二人各自的目的,也没什么。
她这个国君又何尝不是为了权衡,举动常常出乎那些老匹夫的意料?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连她这个国君都不能免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