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物价啊物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市文化艺术中心是事业单位,也算体制内,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韩路现在是办公室助理,如果因为组织人走穴被告到上级机关,估计麻烦就大了。
难怪他自己不出面,只让陶桃一个人过来找。
这个韩路啊,口头全是主义,全是规矩,其实心中还是装着老朋友的,吕朝阳心里这么想。
岳师父是民间演员,专业素质比起陶桃自然不能以道里计算。
陶桃来演,吕朝阳自然巴愿不得。不过,他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陶老板,你是个女人啊……虽然说戏剧可以反串,但是,但是……味儿不对,咱们毕竟是演孔明戏。”
陶桃身材实在太窈窕,上得舞台,羽扇纶巾,前凸后翘,风华绝代,象话吗?
这不是孔明,这是貂禅,这是《战宛城》里张绣的嫂子,红颜祸水。
陶桃:“我可以演黄月英。”
“《诸葛亮招亲》?也是孔明戏,但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演出时间日益临近,又找不到合适人选,吕朝阳也没有办法,就应了这事。
陶桃说,这次演出的团队由她来组,演出费按照外面的规矩。
冶炼厂的董事长姓高名彪,朝汕人士,有点迷信,对风水异常讲究。
演出顺利举行,高董看了戏,很疑惑:“吕朝阳,这就是你的孔明戏?”
吕朝阳:“对呀,诸葛亮招亲不是孔明戏吗?”
高彪说,吕朝阳,我让你用孔明戏改风水,好歹你弄台〈柴桑口〉〈卧龙吊孝〉,至不济也得是〈甘露寺〉以杀伐之气镇压此地鬼祟。你却好,给我唱一出风花雪月,太离谱。还有,这黄月英太美了,乱改故事,历史虚无主义。你看她一频一笑,一嗔一喜,让我这心脏突突乱跳,容易想歪啊!
吕朝阳恭维,您老六十岁的年纪三十岁的心脏,跳快点也不怕。高董,这演出费的事你看……
高彪:“欠着,谁知道你这戏一唱,是否能够让我转运。过段时间如果冶炼厂不出事,一分不少给你。吕老板,大气点。”
高董事长是乡镇企业家出身,早年敢打敢拼,外号丧彪,脾气不好,吕朝阳自然不敢废话,心中只阵阵叫苦。
*************************************************
这一切韩路都不知道。
他有点紧张,因为公考的成绩快要出来了。
自公考笔试结束,已经快两月了,按时间来看,也到了出分数的时候。
零零年代手机还没有实行实名制度,大数据也无从说起。另外,也没有4g网络,没有后来那么多五花八门的app。
公考程序还有最后的成绩也无法一对对点对点推送到每一个考生手上,按照西南省人的说法就是“蒙到起说。”
要查分数,你得登陆专门的网站,注册一个号,然后登陆了,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
韩路估摸着日子差不多了,就进入网站。却不料,三分钟了还没有进入页面。
刷新,还是打不开。
整整一个上午他尽花在对付办公室那台电脑上面,弄到最后,他忽然醒悟:不是电脑配置低,实在是查分的人实在太多,网页崩溃了。
办公室一个大姐笑嘻嘻地问:“韩助理你忙着呢,现在的境外网站都被屏蔽了,你还是耍个朋友吧,毕竟不能看骚录象生活啊!”
“去,我一个清爽少年,可不看那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文化中心管理松懈,职工上班也水。加上韩路这人又随和,喜欢跟人乱开玩笑。演员们闲置着无聊都喜欢跑办公室里来磨牙花子,喝茶冲壳子空当接龙。
前段时间不知道是那个缺德的打开了不该打开的网页,惹了病毒。一开电脑,全是金发碧眼弹窗,搞得韩路很是尴尬。
大姐:“那你在看什么?”
韩路:“看新闻。”
因为有人在旁边,他也不方便查分数,就坐在窗后养神。
正在这个时候,窗外忽有一圆忽忽脑袋闪过。
韩路定睛看去,正是钟小琴家的娃郭小亮,顿时大喜:“亮子,去哪里呢,快过来陪爸爸玩,等下请你吃冰淇淋。这孩子,看起来怎么那么讨人喜欢?”
郭小亮:“韩叔叔,我妈妈不叫我吃你零食,说会长胖。”
韩路:“男人胖点好,至少不会被小伙伴欺负。”
郭小亮:“韩叔叔,我真不能陪你玩,外婆让我跟她去菜市场,说是大米涨价了。”
说着,就一蹦一跳跑了。
“大米涨价了吗?”韩路问办公室那位大姐。
大姐点头说涨了,已经从一快六冲到两块二,从零五年到现在,这米价已经涨了百分之五十,日子艰难啊!

韩路撇嘴说,现在人多吃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也就三十斤米,他就算涨到天上去,也不影响生活。
阿大姐附和说,那是。
正聊着,窗外又有人影一闪,是守门的金大爷:“小韩,韩助理,我马上要去菜市场,跟你请个假。”
“你不会是要去市场买米吧?”韩路和金大爷私交甚好:“多大点事,你快去快回,我帮你守着。”
金大爷:“不买米,我去割五十斤肉回来冻冰箱里。”
韩路:“买这么多,这肉冻过之后口感就不好了,你现吃现买不好吗?”
金大爷道;“我家人多,几个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个月光伙食费就是一大笔开销。现在的猪肉又涨了,看架势还得继续涨下去,我得多买点备着。”
韩路:“肉也涨了,多少钱一斤?”
金大爷:“已经七块了,估计上九块只是时间问题。哎,小韩,你跟我墨唧什么呀,这不是耽误工夫吗?”
说罢,就提着编制袋骑了自行车,心急火燎而去。
韩路一听,心叫一声“糟糕!”
他食量大,无肉不欢。米饭一顿可以只吃一碗,但肉却不能缺。
因为收入不高,我们的小韩同志都是自己在宿舍做饭的,对于市场上食品的价格自是了然于胸。
他半个月前才买过一次肉,冻冰箱里没吃完,当时一级肉也才四块五一斤。
韩路再坐不住了,准备也跟着去菜市场买点肉把空虚的冰箱塞满。
他转头看了看办公室那位大姐。
大姐也有点慌,起身提起包:“韩路,我跟你请个假,也去买点排骨,这日子过得。”
她也跑了。
韩路留守,心中阵阵叫苦。
这一耽搁,到了下午,等他跑去菜市场,肉价已经冲到八块。
猪肉是刚需,不买不行。
来都来了。
我们的小韩同志钱包急剧缩水,看着一张红钞票递过去换不了什么东西,他心疼得直哆嗦。
市场里好多人,好热烈,都闹哄哄地抢购,只要是生活必需品,都有人不要命地朝口袋里塞。
韩路也跟风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到最后愕然发现,自己这个月工资已经花光了。
手上的十斤猪肉和二十斤大米还好,必须要买,但那一大箱,五十卷卫生纸不知道要用成什么时候。
草率了,冲动了,剩余半个月要喝西北风了。
韩路本以为自己买了五十卷卫生纸的事儿会成为文化艺术中心的笑柄,不想强中更有强中手。
在这次疯狂的抢购潮中,王红英抢得三百斤盐巴,她一家五口吃是吃不完的;胡琴师傅报幕员老刘抢得一百条毛巾一百多个肥皂;演员李姐买了三大箱子卫生巾,从加厚透气到带护翼,啥样式都有,把家里孙儿的课外班补习费都挪用了,气得她丈夫大骂“你都更年期了,这些玩意儿用得上?”;常月华买了两百瓶醋,摆得一屋都是坛坛罐罐,在未来的两年,见人就问“你家吃饺子吗?”
最操蛋的是宋田,因为下手迟了,只抢得一百斤豌豆,也吃不完,就搁坛子里。
天气热,里面生了虫。打开盖子,成百上千小昆虫满天飞,吓得女演员们都不敢出门上班。
暴涨的物价让生活变成一只铁拳,狠狠把人砸蒙。
……
“领导,你抢了什么?”这一日,韩路问中心一把手杨光。
杨光倒起了苦水:“我反正是不抢的,可是家里的老婆却犯了神经,直接买了一头猪回家做腊肉,这么热的天,都花口了。”
花口是西南方言,意思是变味剌嗓子。
韩路:“你好歹是双职工,又是领导,职务工资,各项补助很多的,这物价再高,他也不影响生活。我就惨了,得节衣缩食。主任,你说现在的经济挺景气的,你看这街上一夜之间就多了好多汽车,现在还搞家电下乡,大家都换了新电器,但物价怎么就这么上去了,搞得我这种单身汉压力好大。”
杨光说经济是景气了,但市场上流通的钱也多了呗。
原来,零八年下半年,国家实行经济刺激计划,各行各业都是异常繁荣,物价也跟着往上冲。
韩路摸了太阳穴:“头疼啊!”
正聊着天,一个演员进了办公室,道:“杨主任和小韩都在啊,我问个事。”
杨光:“什么事?”
那演员道:“我听人说市里各家吃财政饭的单位都在涨工资,咱们这里怎么没动静?”
“啊,要涨工资了?”韩路立即用火热的目光看着杨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