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下次一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变第五日:
孔子说服南子,至于孔子是怎么说服南子的,反正熊岩是不知道的。只知道他进去了,然后他出来了,然后南子也出来了。
南子以夫人联盟的门路,召集夫人们开会,说明了国债一事,会议很是激烈,但最终还是打成了共识!
南子以一己之力,镇压诸多夫人!被镇压之后,夫人们便开始认清现实。
论军队实力,打不过君子营!
论个人实力,依然不够看!
刺杀更是完全不可能!
至于大义名分,如今都在孔子这里,夫人们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也只能拿着一大摞国债回家去了。
拿着国债,要是大明朝没有灭亡,说不定未来还真能换回银子。可要是不拿国债,家产依然会被充公。
……
“曲大,俺来了,你们墨家有没有那种,就是那种,那种可以很快推平花园,推平假山的工具啊?要是有的话,你给我手搓一个机床呗?价格好商量!”
曲大仔细打量了一下子路,心里就有数了,这可是狗大户啊!
“有,很贵的!”
“没事儿,不差钱!”
轰隆隆!
一座座国公府、侯府、伯府,还有最近十几年刚刚出现的子爵、男爵府,纷纷被子路带人推成平地。
许多园林,也直接消失。故此,子路被很多士大夫指责,认为他过于粗鲁,过于傻大黑粗。
可是,让他们正面指责子路他们也不敢。因为子路第一次平推国公府的时候,就有一位士大夫这么做了,然后子路很轻松的掰断了他那根指着子路鼻子的手指。
……
政变第六日:
“曲大,俺又来了!”
“小声点儿,嚷嚷什么?没看我正在手搓机床吗?这要是出现了误差,由这台机床制作的所有的零件,都会出现误差!”曲大火大的道。
“哦哦哦,我知道了,下次一定!”
“对了,你们墨家在京城有多少人?赶紧都派出来吧,有什么能用的工具,都拿出来,关中的那种平民居舍,先来个一万座楼!”
“一万座?哪来那么多人手?我最多给你建设几座大型砖窑,专门生产红砖、青砖。至于盖砖楼,那需要许多人手,光靠墨家在京城的这点儿人,怎么都不够的!”
“哦,那也行。”
“速度,一定要速度!”
“什么?要加钱?没问题!”
……
政变第七日:
“曲大,曲大,俺来了,俺又来了!”
刷的一下,一块砖头就朝着子路扔了过来。子路随手抓住砖头,将之捏成粉碎,看着曲大愤怒的模样,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哦,实在不好意思,俺子路给忘了,下次一定会先小声提醒的,而不是这么一惊一乍的,下次一定!”
“我这次来也是有要事的,那些勋贵、士大夫们该走的,都已经走了。但是我怀疑,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而是将相当一部分财富给藏起来了。”
“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分钱用,怎么能让大量的财富埋藏在地下,不见天日呢?所以,你们墨家有没有那种专门检测地下有没有金银的机关?”
“二八分账!”曲大淡定的道。
这就是掌握了独家技术的好处。

“没问题,但是要快!”子路满不在乎的道。
不就是钱吗?
自从看到熊岩在那儿通过一张张白纸一样的国债,从京城富豪那里搞来了大量的钱财之后,子路对财富就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有的时候,钱和纸是一样的!
……
政变第八日:
“曲大……”
这一次话还没说完,曲大就冲了过来,这一次他要打死这个屡次干扰他干木匠活的死胖子!
这年头,真正的武将,无不浑身充满肌肉,远远观之,一个个的全都是胖子!子路也不例外。
“曲大,莫要动手,我这次来找你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
不听!
接着打!
一定要长记性!
“师伯说,是关于铸币的。”
听到铸币二字,曲大停了下来。
铸币,这是当年熊岩在关中设计三年计划的时候,所实施的政令之一。如今的关中银币,已经成了天底下最受欢迎的货币之一。
这些关中银币,含银量只有六成,但外观却极为精美,凹凸不平。据说吹上一口气,然后放在耳边还能听到声音,又因为银币之上,有着墨翟的头像,所以这些观众银币又被称之为墨大头!
通过墨大头,关中每年都能收获大量的利润,这就是货币霸权的好处。作为墨子的亲传弟子,曲大对这些当然是很清楚的。
唯一让人不满的是,陆地上是墨大头的天下,可海洋之中,却是王大头的天下!
“朝廷可以公开支持墨大头,甚至指定墨大头为官方唯一货币,但你们或者说墨家,能拿出什么来?我们现在需要大量的匠人,注意,是匠人,不是墨者!”
“他们过来之后,是过来统一标准,提高工匠产量的,可不是让他们过来传道的。别到时候被抓住了,两边都不好看!”子路认真的道。
墨者和匠人,是两种生物!
前者一定是个优秀的匠人,后者却不一定是墨者!
最大的区别,在于思想!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诸子之间的思想分歧,已经越来越大了。许多时候,他们都恨不得挽起袖子,好好的给对方讲一讲道理。
有的线下约架!
有的在玄门之中展开骂战!
有的在大明世界互殴,很是不成体统。
对于这种现象,熊岩的底线就是,只要不出人命,其他的你们随意。反正,诸子之间的斗殴,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于新思想、新知识诞生的。
……
政变第九日:
这一天,熊岩和孔子正在视察平民居舍内百姓们的生活情况。
“统一的衣裳、鞋子,统一去食堂吃饭,去食堂吃饭去公共浴室,都需要排队。利用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培养他们的服从意识。”
“不愧是师兄,这种能分辨左右,愿意排队的百姓,都已经是上佳的兵源了,这就是在练兵啊!”
“孙武道友曾在步兵操典中说过,普通士兵除了必要的培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服从性!唯有服从上令的士兵,才是一个好的士兵。这是将兵法融于生活的细节之中,师兄,还说你不懂兵法?真是太谦虚了!”
熊岩:我有这么厉害吗?大概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