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大公子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屁颠屁颠的过来后,他爹居然是问徐家的小姑娘是怎么叫他四弟的?
郑大公子:……
“是叫‘小公子’,当时我亲耳听到的,人家小姑娘就是这么喊的!”
“这是长大了,那之前呢,总不能人家五六岁的时候,就喊小公子吧?”
郑大公子对着他爹眨眨眼。
于是郑家书房就出现了这么一幕,一个是当朝吏部尚书,一个是国字监教书育人的先生,两人趴在桌子上激烈得讨论着。不知道的还以为父子俩在讨论什么国家大事呢,可仔细一听却是,
“我觉得还是郑哥哥?这样好听!”
主要是他老伴以前也是这么叫他的。
郑大公子不同意,“太生疏了,我觉得还是四哥哥好听。”
“四哥哥,四哥哥,叫起来那么难听,小四肯定不愿意!”
“天下姓郑的那么多,四弟肯定不想和人重复!”
……
“咳咳咳咳......”
门外的听风拼命的打暗号,奈何屋里的两人正争得热火朝天,根本就没听见。
听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少爷推门。
老爷,大公子我尽力了。
郑大公子刚要继续反驳他爹,就听“嘭”的一声,是大门打开的声音。
父子俩很有默契的改口。
“爹,我觉得林侍郎这个水利工程方案有待改进!”
“你还能比人家专业人士更懂吗?”
“我好歹也是国字监的先生,我觉得林侍郎的提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郑斌走过来,打断他们,狐疑道:
“爹,大哥,你们商量什么呢,怎么把小厮打发那么远?”
郑尚书面不改色道:“哦,还不是上个月大朝会上林侍郎提出的那个要修缮淮河的提案!”
“真的?那你们也不至于把小厮赶那么远吧!”
总觉得你们在讨论我是怎么回事?
郑尚书一脸淡定道:
“哦,因为这事还没有个定论,所以要防止人外传。对了,你不是刚走,怎么又过来了,有什么事吗?”
郑斌道:“我想了想,那送信人还是我自己审吧。”
郑尚书一挥手,“行!”
“那爹,大哥,我走了!”
郑斌离开后,在门口停了下来。还假意的跺了跺脚,制造出走路的声音来,又站了片刻后,才猛然推开大门,就见他爹和他大哥还是再一起讨论公事,难道真是自己感觉错了。
郑大公子一脸的莫名其妙,问道:“四弟,还有什么事吗?”
郑斌讪讪笑道:“没有,我就是来嘱咐爹一声,要注意身体!”
说完就一溜烟的跑了!
而书房里的父子俩则是“嘿嘿嘿”的笑着:
小样,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
郑尚书大手一挥道:“来,继续讨论,我又想到一个:大哥哥!”
“我觉得......”
余大夫人对自家嬷嬷想的的这条计策非常有信心。
“嬷嬷,等老爷出来后,我一定让他好好谢谢你!”
那老嬷嬷笑得满脸都是褶皱,道:“哎呀,这可使不得,能为老爷夫人分忧,是我们做奴才的荣幸!”
余大夫人非常满意老嬷嬷的态度,不过想到柴房里的小女儿,她又头疼道:
“这个小孽障,真是一点也不省心!”
老嬷嬷不好说小主子的不是,就只能劝道:
“夫人多教教小姐,她总会想明白的。到时候夫人再给小姐选个如意郎君,小姐以后的日子自然会和和美美的!”
“唉,希望如此吧!”
就在余大夫人满怀信心的等着自家老爷出狱的时候。
知府老爷也收到了来自京城郑大公子的信!
郑大公子并没有直接要求重惩余学修,而是在信中絮絮叨叨的说,他们全家听说徐文的遭遇后,都非常担心,也不知道徐文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接下来就是还要拜托知府老爷多多关照徐文,他们家感激不尽。
通过这封信,知府老爷就知道郑家是什么态度了?
他不由得再次感叹徐文的好命!
当初要是自己救了郑小公子,这会不早就背靠郑府,混上京官了。
今天就是拐卖案过堂的日子。
余大夫人在家里焦急的等待着。
“大夫人,大夫人,出结果了!”
余大夫人赶紧向后看去,“是不是老爷回来了?”
那小厮摇摇头道:“大夫人,咱家老爷,咱家姥老爷被判流放三千里。”
闻言,余大夫人差点晕死过去,“怎么会这样,是不是你听错了?”
那小厮哭丧着脸道:“没有听错,知府老爷宣布的时候,小的就挤在最前排,听得真真的。”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完了,完了,咱家完了。”
那老嬷嬷也傻眼了,难道她看错了,郑家小公子其实对徐家丫头没有心意,可是不应该呀,她看的可是真真的。
就在这时候派,去京城送信的人也哭丧着脸回来了,
“大夫人,大夫人,郑家识破啦!”
余大夫人只觉得眼前一黑,急道:
“怎么可能,十几岁年轻小伙子收到那样的信,高兴还来不及了,怎么会有心情辨别真假?”
按她们的设想,郑小公子收到那样一封“情意绵绵”的信,应该是舍不得拒绝“安安”请求的,然后立马去求郑尚书。再由郑尚书给知府老爷施压,要求放过自己老爷才对。
那送信人就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哭诉道:“是真的,我刚将信送过去,就被他们识破了。”
当然他省略了自己供出主家的事来。
余大夫人这会也没有多余的精力管这些。
她反手甩了老嬷嬷一巴掌,
“都是你个老虔婆出的馊主意,肯定是郑家猜出是我们家干的,要不然老爷怎么会被判流放。”
要知道流放可是只有遇到大赦的时候,人才能回来呀。
可老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老嬷嬷被打的眼冒金星,也不敢反驳。
拐卖案彻底结案了,余学修作为主使被判流放,钱三本来也应该判流放的,但知府老爷也担心他那个身体恐怕会死在流放途中,所以就只判了他二十年。
即使如此,他也觉得钱三恐怕是坚持不到出狱的那天了。
老百姓们对于余学修这样一个二十岁的进士坐下这么丧良心的事,实在是不解。
要知道三十年前,余学修可是整个宜州府年轻人的噩梦。
因为他们的家长总是用余学修来教训他们,
“你看看,人家余进士,读书那么好,还很刻苦。”
“你天天就只会想着玩,看看人家余进士,年纪轻轻的就能光宗耀祖,再看看你,到现在还一事无成。”
其实这不只是余学修第一次干这种拐卖小姑娘的勾当了。
之前他在地方做官的时候,抓住一个拐卖团伙。在一举将人拿下后,翻查对方的账本,那暴利让余学修心里不平衡了。
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挣得钱还没有一群下三滥多,再加上他娶得侯府姑娘,天天将娘家的豪富挂在嘴边,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他余学修是靠老婆养的。
尤其是每当出去吃喝应酬,或是需要用钱打点的时候,他还要回去吧妻子哄高兴了,才能拿到钱。
那种滋味真的是太难受了。
所以他索性心一横,通过那个拐卖团伙,联系上了买家,自己干起了这勾当。
不过因为他一直很细心,从来不专挑一个地方拐人,都是分散开来的,再加上他又是当地父母官,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过。
任凭谁也不会想到,一地父母官居然是拐卖人口的幕后黑手。
回到宜州府后,他自然是舍不得放弃这么个来钱的机会。因为观察了几年的时间,自认为人脉已经足够了,才开始让手下人去做。
由于之前他一直想要通过徐文搭上郑家,可却一直被徐文拒绝,他怀恨在心,就想拐了他闺女,让他痛苦一辈子,如此才能消他的心头之恨。
谁能想到就踢到了铁板。
通过审问余学修,知道他这么多年通过他的手卖出去的姑娘不少于两百人,就是知府老爷也怒了,将他的供词和证据直接报给了京城。
京城方面也很震怒,这件事影响也太恶劣了,于是刑部直接派人下来审问余学修。
见丈夫一直没被押送走,还以为事情有转机的余大夫人,正在家里绞尽脑汁想将余学修救出来,谁知突然就被抄家了。
是的,刑部过来确认过余学修的罪名,天子直接下旨抄了余家。
由于余家两方早已经在余家老太爷死的时候就以分家,所以这次余家二房才逃过一劫,尽管如此,他们也不敢在宜州府呆了,准备举家迁往外地。
这天,锦绣阁老板娘神情憔悴的来找杜宁,也没过多寒暄,而是直接说明来意,“杜娘子,有没有打算接下锦绣阁?”
杜宁摇头,“我们的百绣坊经营的还不错,所以暂时没打算在接受其他绣店。”
老板娘还是很失望的,不过这种事她也不能强求。
自从余家大房被抄家,二房现在也火急火燎的在出手手中的产业,锦绣阁也不例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