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电视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一个丰田的汽车工程师而言,块外汇券只是小钱,也就是一顿同事聚餐的花销。
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块外汇券却是一大笔钱,若是去友谊商店门口找捣腾外汇券的小贩,能换到块人民币,相当于是普通工人十个月的工资。
八十年代的中国,外汇的官方汇率和民间汇率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一美元,在官方兑换是比的汇率,而在民间黑市兑换是比的汇率。
按照这个汇率,黑市换的更多,老百姓手里有了美元,肯定都去找黑市兑换,谁还会去找官方?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通过官方兑换外汇,原因就是有外汇券这种神奇的东西存在。
老百姓拿着美元黑市兑换,换来的是人民币,而若是去官方机构兑换的话,换来的则是外汇券。
外汇券可以去涉外商店购买进口商品,人民币到了涉外商店却不能用,当时的人有了外汇,肯定是想买一些人民币买不到的进口商品,而不是随便花钱就能买到的国产货。
所以只要不是特别缺钱,一般老百姓有了外汇后,都会去官方机构兑换外汇券,然后购买进口商品。
块钱外汇券,在友谊商店里也买不到什么大件物品,充其量只能买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之类的副食品,或者买件进口衣服之类的,买家用电器是不够的,于是李卫东便将这元外汇券暂时收了起来。
送走了加藤正行之后,李卫东的翻译工作也正式结束了。
周福来还是很够意思的,给李卫东申请了一笔翻译补助。
周福来亲自将一个信封交到李卫东手上,开口说道“小李老师,这些天真是辛苦你了。这里面有块钱,是给你的翻译津贴。”
“那就谢谢周局了。”李卫东也没有客气,直接收了下来。
外贸部门肯定有专门的外事接待经费,从里面挤块钱给翻译,也都是正常支出。
周福来接着问道“小李老师要不要在津门多玩几天?到处逛一逛,或者买点东西带回去?外宾走了以后,我虽然没法安排你继续住利顺德,但我们外贸局招待所,你想住多久都行。”
周福来也是明白人,他知道小城市的人来津门出差,就相当于是公费旅游,逛一逛景点,买点小城市里没有的商品,甚至有人扛一台电冰箱回去。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津门好玩的地方,我都已经逛过了,我打算明天去一趟五和商场,看看电视机。津门的电视机,应该比我们那里便宜。我们那种小地方,还没有百货商场呢。”
“你要买电视机?”周福来接着问道“钱带够了么?一台彩电可是要块钱的呢!”
“不买彩电,太贵了,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成。”李卫东开口答道。
“黑白电视机也要五百块吧?”周福来开口道。
“寸的或许要便宜一些吧?”李卫东接着道“我手里还有块外汇券,算上我身上带的,应该够了。”
“外汇券?”周福来眼前一亮。不过他没有询问李卫东从哪里弄来的外汇券,这年头给外宾当翻译,外宾顺手送百八十块的外汇券也是常有的事情。
“小李老师,你要是想买电视机的话,我倒是有些办法,我们津门的国营厂,跟我们外贸局是关系单位,我从他们厂拿电视机的话,是出厂价,寸的黑白电视机,大概块外汇券也就够了。”周福来开口说道。
李卫东瞬间明白过来,周福来是看上了那块钱的外汇券。
国营厂,原本是生产无线电的,后来转产了电视机,他们生产的电视机虽然不如熊猫电视机那么有名气,但是在京津冀地区,销量还是很不错的。
李卫东仔细一想,块外汇券,若是换成人民币的话,也就是块钱,还买不到一台国产的黑白电视机,倒不如把这块外汇券给祝福来,能直接换来一台电视机。这也算是各取所需。

想到这里,李卫东掏出了那块外汇券,递到了周福来的手上“周局长,那电视机的事情,可就得麻烦你了!”
“好说,我马上去给你联系厂!”周福来的表情如同鲜花一般灿烂。
……
李卫东将万日元的银行本票缝在了衣服的最内层,然后扛着电视机,登上了返回了青河的火车。
绿皮火车上,扛着大包小包的并不在少数,各种蛇皮麻袋更是最主流的行李。
李卫东那个电视机的纸箱,明显与众不同,然而每个人望向纸箱上电视机的图案时,纷纷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八五年能买得起电视机,绝对是有钱人的象征,在周围人眼中,李卫东已经是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财不外露,这电视机好像有些扎眼了!”李卫东心中暗道。
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屏幕不大,但却很沉,别人搬走也跑不快,李卫东并不怕别人惦记,他担心的是衣服里面藏着的万日元的银行本票。
八十年代的社会治安并不像后世那么好,在火车这种人多又有乘警的地方,虽然没有人公然抢劫,但扒手总是少不了的。
李卫东一路上战战兢兢,终于顺利抵达了青河。
……
运输公司家属院,大门口的石墩子旁,王磊正在展示手中一个方盒子,周围则是一群小伙伴们围观。
“看到了没有,这个就是三洋的录音机,把磁带放进去,然后一按开关,就能出声!”王磊向周围人显摆道。
八五年的时候,录音机虽然早已出现,但并不普及,当时录音机都是进口的,好一些的双声道录音机要三百多块,便宜的也得一百多快。
一般人家可舍不得花一二百块钱买个录音机去听歌,所以买录音机的,十有都是要学习外语的人。
王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个二手的三洋录音机,这录音机就像是一块大黑转头,单声道,只能放一盒磁带,没有收音功能,不能充电,用的是两节一号电池。然而这并不影响王海滨向众人炫耀。
“王哥,给我们放放,让我们听个声呗!”旁边有人开口说道。
“行吧,就给你听一首歌!这玩意可费电池了!”王磊说着,按动了录音机开关。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录音机里响起了《我的中国心》,随着歌声的响起,周围的小伙伴们顿时安静下来,仿佛沉浸在张明敏的歌声当中。
王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很享受这种招摇过市的感觉。
就在此时,李卫东搬着电视机的样子,路过了此处。
王磊老远就看到了李卫东,他刻意的开大了录音机的音量,像是在对李卫东示威。
然而李卫东手里那电视机的箱子却很显眼,老远就能看到箱子上画着的电视机图案。
“那不是李卫东么?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
“好像是台电视机啊!”
“李卫东买了一台电视机!”
原本围拢在王磊身边的人,立刻跑去了李卫东身边。
“李卫东,这是电视机么?”有人开口问道。
“是啊,去津门出差,顺便稍了台电视机回来。”李卫东笑着答道。
只见小伙伴们纷纷跟在了李卫东身后,走进了家属院,他们想去亲眼见证电视机拆箱。
电视机可比录音机香多了,有了电视机,谁还会去听录音机。
转眼之间,人都走光了。
只有王磊一个人站在原地,手里捧着黑色大砖头,一副风萧萧兮的模样。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