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师!以后汉语角真不搞了么?!”姜瑜期远远的喊出的这句话,也是李天明不断问自己的。
王志格的态度很强硬,不管李天明之前在他面前甩下的那句话有多坚定。
亦或是,王志格洞悉人心的能力很强,可以猜测出李天明的内心其实并不坚定。
人怎能如此矛盾?
总在坚定与犹疑间徘徊。
这样的自己让李天明不敢面对,但他又必须面对,面对那个昨天还斩钉截铁、今天就有些心生退却的自己。
明白点说,李天明每天活着不是在寻找答案,而是在尝试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突然很想打个跨国电话给李子枫,如果说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涯还给李天明剩了点什么,可能也只有李子枫了。
李子枫在英国,已经是一个大二学生了。
“电话费很贵,我给你打。”李子枫开口就是这么一句。
电话重新接通后,李天明不悦道:“不至于,你这样我很没面子……”
“兄弟你声音咋成这样了?”
李天明还没开口,李子枫就接着道:“这两年又没少玩命挣钱吧?”
“不玩命就要被命玩了。”李天明说。
“你外婆怎么样了?”李子枫问。
“还没手术。”李天明回答。
这两年,跟以往的很多年一样,李天明确实在帮不少学生补课。
一是为了赚钱;
二是为了推辞不掉的望子成龙家长们的请求;
三居然是为了满足极其上进学生们的补习要求。
补习课上的大多数时间,李天明都在讲题。
很多时候,李天明看题目看得自己都想吐,那些五颜六色的习题集压在他的书房和办公室,一层又一层,挡住了窗外投射今来的大部分阳光,让李天明越来越压抑,压抑到有些窒息。
李天明现在的嗓音确实粗中带着点沙哑,一开始他自己都没察觉,只觉得说话要稍微用力,放大音量才能说清楚。
李天明以为是重感冒而已,直到他去医院,才查出声带已经长出了小结。
声带小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由炎性病变形成,常见于教师、演员、歌唱家等职业用声者,长期持续高声讲话,音调过高或者过长时间的演唱等均可导致声带小结。
“你得禁声两周,而且以后也要少说话。”医生说。
“我是老师,没法少说话,更不可能禁声。”李天明回答。
医生抬眼瞄了李天明一眼,淡淡一句,“哦,那过几年小结长大,发不出声了,你就来割吧,不过你这职业,割了还会长,现在给你做雾化治疗。”
李天明朝医生点头说了声谢谢,但当他得知雾化治疗的价格后,看都没看缴费窗口一眼就直接走出了医院,并将医生开的单子扔进了垃圾桶。
“还差多少钱?”李子枫听说李天明的外婆玛丽还没得接受手术治疗,主动问道。
“没差多少了,只是因为上次排到了没去,所以又要等很长时间。”
“我听一个日本同学说,多出钱可以插队。”
李天明听后立刻抓紧了手机,“加多少?”
“挺多的,至少几十万……”
李天明两眼瞪大,“几十万光是用来插队么?”
“嗯,我是这么听说的,我那个日本同学的爷爷就是这么插队排上的。”

见电话那头陷入了沉默,李子枫疑惑一句:“怎么了?”
李天明当然只能沉默,凑足玛丽的医药费,以及支付席思雯母亲每年的住院费用都已让他高度透支,上哪儿再找几十万专门用来插队?
连李天明自己都不相信,如今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除了治好外婆玛丽的病,居然是每个月十五号那没什么人参加的汉语角。
“不是吧,灯谜?”李子枫听了李天明的烦心事后,笑道,“不会有人喜欢的,喜欢也没功夫参加,你不知道十四中那帮人时间比钻石还贵么?”
“什么叫十四中那帮人,好像你不是十四中的一样。”李天明说。
“我确实不是啊!”李子枫轻哼一句,“我爸硬把我塞进去的,也不问我意见,不过你搞这些东西,搞我一个人就算了,那帮书呆子根本不会理你。”
“那从你的角度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没兴趣参加?”李天明道。
“因为没用啊!”李子枫直截了当。
“怎么没用了?”李天明立即反驳,“灯谜是很有趣的文字游戏,不仅有趣,还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有思想……”
“打住打住……”李子枫不耐烦起来。
“而且灯谜只是其中一项,汉语角也有诗词大赛……”
“噗……”李子枫笑了出来。
李天明皱起眉头,“笑什么?”
“是不是一样没什么人参加?”李子枫呵呵道,“我可是听学弟学妹说,英语演讲比赛场面很火爆,而且我还听说学校来了一个真正的外国人,是美国人,长胳膊长腿蓝眼睛……”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英语演讲大赛拿个第一,在学校可以很风光,如果是我拿了,估计给我写情书的女生肯定一箩筐一箩筐的,你的那些比赛,没这效果,懂?”
“不懂。”李天明冷冷一句。
“英语演讲比赛拿了名次可以写进大学申请履历里面,外国学校很看这种课外活动,但是中文比赛对于申请毫无帮助,懂?”
“不懂。”
李子枫听后一咬牙,提高了音量,“说白了就是中文人人都会,每个中国人都会,外国人觉得你拿个奖没什么牛逼的,懂?”
“你知道我要搞的不是中文而已,这是传统文化,是具有传承价值的,而且为什么我搞的活动,价值必须让外国人评判?”
“我当然知道,但你就记住兄弟我俩字:没用!”
李天明后来没有问李子枫是不是他也曾经觉得,自己教的东西很没用,他不问,是因为他不想知道答案。
或者说,他害怕知道答案。
一个月后的十五号,姜瑜期又意外地看到了那些红宣纸。
只不过这次,红宣纸出现在学校后门的巷子里。
巷子里除了李天明的笔墨纸砚,还有卖牛杂的小摊,卖烧饼的小贩,以及卖冰糖葫芦的白发大叔。
李天明也看到了姜瑜期,这次他身边还有一个人,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那男人气质中正,西装笔挺,皮鞋被擦得锃亮,他径直走向李天明,主动伸出手热情道:“您好李老师,我是瑜期的父亲,姜超,以前是教语文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