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宗师气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哈哈哈……”
王奇听到,却是大笑了起来。
曹启圣道:“王县令笑什么?”
王奇道:“曹公,何必如此试探呢?”
曹启圣道:“公归公,私归私,该询问的还是要询问清楚。毕竟书院的规模,占地面积多达百余亩,消耗了大量的钱财和物资。万一,你心头不乐意了呢?总是要说清楚的。”
王奇摇了摇头,说道:“修建书院,是大好的事情,我有什么不乐意的。”
曹启圣道:“人心难测。”
王奇轻笑,说道:“第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选择了相信曹公,相信朱善长,所以整个环节,我相信不会出问题。”
“有你们把控,我不担心。”
“而且我很放心。”
“第二,曹公八十开外的年纪,更是有名望的大儒。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曹公的这个年纪,钱财、名利如过眼云烟。”
“更多的,是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想完成未完成的梦想。”
“所谓的中饱私囊,贪图这一点钱财,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曹公需要钱财,何须贪图这一点,只需要放出风声,要收徒传授学问,自然有无数的人,捧着无数的钱来请您收徒。”
王奇侃侃而谈,继续道:“第三,如今的书院,众目睽睽下,但凡脑子是正常的,都不至于要中饱私囊,败坏自己的名声吧。”
曹启圣闻言,顿时笑了起来,颔首道:“不错,不错!”
王奇道:“曹公,眼下的书院,进展很不错。不过还有什么,是需要我帮忙的?”
如今的王奇,便是到处查漏补缺。
看看有什么不妥的。
一一把问题解决,从而让人心稳定。
曹启圣想了想,便说道:“老夫在南阳修建书院时,曾了解到,你曾在范阳县,相助崔东山处理东山书院的事情。”
“甚至于,还在东山书院,写下两幅对联。”
“最为出名的一副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时,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副对联,悬挂在书院中,作为书院士子的座右铭,让书院士子谨记在心。”
“这副对联,老夫已经用了。”
“不过老夫修建南阳书院,自是不能都用别人的。还是希望,你再给题一幅字。毕竟,你给崔东山都提了这么点多,咱们书院这里,不能少了。”
曹启圣说道:“东山书院如今,已经毁了,你可不能薄了我这南阳的书院。”
此刻的曹启圣,一副吃定王奇的样子。
很是惫懒。
一副王奇不题字,他就不善罢甘休的模样。
王奇笑了笑,知道曹启圣是为了南阳这里的书院,道:“您老放心,您话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怎么办,自当遵从。”
曹启圣道:“这就对了嘛。”
“来人。”
曹启圣立刻吩咐一声。
顿时,就有书院的人来到曹启圣的身边,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吩咐?”
曹启圣吩咐道:“去准备墨宝,王县令要题字。他是我儒家未来的领袖,如今他题字了,再盖上白莲章的印章,这才有效力。去,给我准备好。”
白莲章的事情,曹启圣如今已经知道,更是感慨林元崇的魄力。
早早的,就把白莲章传下去。
“是!”
曹启圣的弟子转身就离开。
片刻后,笔墨纸砚,以及案桌都准备好。与此同时,更有密密麻麻的书院士子,已经云集到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王奇身上。
打量着王奇。
这些人,都是想要看看,王奇是崔东山的弟子,更是林元崇的师侄,到底何德何能,竟是让崔东山把白莲章,都给了王奇。
王奇的文章就不说了,至少,单是王奇的题字,管中窥豹,已经能看出很多。

王奇走到案桌旁,提起毛笔蘸墨。
墨汁,是磨好的。
纸张,是最上等的纸张。
甚至于毛笔,也是最上等的狼毫笔。
所有物品,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王奇提笔。
王奇思索一番,顿时已经有了主意。如今他要折服曹启圣,以及要折服曹启圣的徒子徒孙,以及其余来书院求学的士子,眼下需要足够大气的名句。
王奇有了主意,不再耽搁时间,毛笔立刻落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王奇题写了四句话,这四句话,他曾经和诸葛丰说过。除此外,不曾谈及。如今曹启圣让他撰写,这是最合适的。
王奇的字,是柳体字,到了如今,他的柳体字,早就自成一家,登堂入室,有了相当的火候。在刚穿越过来时,王奇的柳体字虽说不错,实际上透着匠气。
如今,用毛笔太多了。
他的柳体字,早就有了火候。不单单是字,以及王奇写下来的这四句话,立意高绝,更是有着宏伟的大志向大毅力大抱负。
这样的四句话,是真正儒家士子该具备的。
曹启圣顿时愣住。
他和王奇有交谈,实际上,对王奇的学问,以及其他了解不多。
所以曹启圣内心,一直想要考校王奇一番。如今看到王奇写下来的四句话,以及王奇的字,喟然叹息一声,说道:“马颖这一脉,真是得天独厚,气运昌隆啊!”
王奇轻笑。
曹启圣又是这一番话,这样的感慨,他都听了很多遍。
曹启圣继续道:“王县令,你的字,自成一家,有大家风范,宗师气象。你的这四句话,古往今来,你为第一。”
“这四句话的抱负,实在是太大。纵然是老夫,也难以扛起。”
“不过对我儒家士子来说,却是人人应该具备。如果一个儒家的士子,连这点长远的志向都不具备了,那就枉为儒家士子。”
曹启圣眼神锐利,对王奇也很是佩服。
王奇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曹启圣满意就好。
此刻曹启圣的话传出,周围所有人看向王奇时,眼神慢慢的钦佩。
因为王奇写得太好了。
王奇的四句话一出,无人敢置喙。
曹启圣再度道:“来吧,盖上白莲章。难怪林元崇这小子,早早的,把白莲章给了你。你的学问,的确不简单。说起来,你当初让林元崇满意,莫非,也是这四句话?”
王奇给这一副字用印,收起了白莲章。他摇了摇头,道:“这四句话,是第一次写出来。”
嘶!
曹启圣听到后,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第一次写出来。
证明了王奇的才学和气魄。
不简单啊!
这小子着实是不简单。
曹启圣目光一转,扫了自己门下的徒子徒孙一眼。
一时间,有些愤慨。
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怎么王奇就这么灵性,他的徒子徒孙都是榆木疙瘩呢?
真是一群混账。
曹启圣恨铁不成钢的收回目光,说道:“你小子倒是说一说,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折服了林元崇,让他把白莲章,直接给了你。要知道,白莲章是儒家领袖的象征。一般情况下,唯有一代儒家的掌舵者病逝,才会传承下去。”
其余人,也是一双双目光,齐刷刷的看向王奇。
眼中都布满了好奇神色。
这种名人之间的八卦事,最关键的,还涉及到了林元崇,所以许多人内心都是好奇,王奇到底是怎么取信于林元崇的。
竟是让林元崇如此激动,把白莲章传承了下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