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空气物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怎么回事?”
随着各项信息的逐一展开,麦克唐纳皱起了眉头,双眼蒙上了一层狐疑之色。
信息显示s最近两月麻烦不少,从定价到称重,各类投诉都有,遍布全美各地。
s有麻烦了,只是不知道是自然发生的麻烦,还是有人找麻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s近期麻烦缠身的样子,造成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投诉,对定价的怀疑,对365廉价商场新业务的质疑,布满报章。
社交媒体上对其推出的厨房卡车的嘲笑,甚至刷了屏。
即便是传出并购消息,股市的反应不过上涨百分之二。
“这不对头。”
麦克唐纳喃喃自语,他研究过,持有过明白这是个不具大众题材的个股,不该成为流行话题。
报章传媒,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有些过热了。
不是食品安全,没有吃死人,仅仅定价和称重的问题,为何会变成流行话题?
麦克唐纳试着把报章上每一条剪报,换算成一个数字,头版加权为3,二三版为2,其后为1。
电视与广播渠道,则分别以专题3,新闻2,短讯1做加权。
他没有细看收集到的资料,而是按日期与加权数做了个简单的K线图,然后一看。
“嗯?”
麦克唐纳看到出来的结果,又查了查收购方SP生态的资料,忍不住笑了起来。
自从SP生态在加州落户s就进入了麻烦周期,一根根长短不一的K线,上楼梯一样,仿若攀登新高峰,
“攀登新高峰?”
麦克唐纳想到这个词,不由一愣,执行“攀登新高峰”作战,目标不就是奇袭珍珠港?
s并购?麻烦?收购?
SP生态?
麦克唐纳打开抽屉,翻出了一张报社新闻采样主编的私人名片。
“范恩么?”
“是我,说吧。”
“瑞克.伍德。”雅克.麦克唐纳报上了自己的笔名。
“哦,伍德先生,你还好么。”电话那头的范恩热情了不少。
麦克唐纳与范恩寒暄了几句,很快走入正题:“想托您打听个消息。”
“正巧,我也正想找您打听下我手里股票的消息。”
电话那头的范恩随口开了个玩笑,“愿意为你效劳,伍德先生。”
“我在上周的《第一新闻周刊》上,看到了关于s定价的专题报道。”
麦克唐纳的声音舒缓,像是在聊天,“您是知道的,我经常在s购买有机食品,但并不想当个冤大头。”
“那是当然,没人愿意多花钱。”
电话里的范恩笑了起来,“特别是华尔街的人,你们一向吝啬不是么?”
“是的,我们吝啬极了。”
麦克唐纳笑了起来,“我想打听下,这篇专题报道的记者,罗格斯先生与约翰逊小姐的私人叫醒方式,想当面请教他们。”
“没问题。”范恩没在意。
“您能帮我跟两位记者打个招呼吗?”麦克唐纳声音温润,“以老朋友的名义。”
“包在我身上。”范恩对有个华尔街的老朋友,感到非常荣幸。
麦克唐纳做好了防火墙,以圈内老朋友的身份,拿到了专题记者的联系方式。
调查,在深入……
……
星座周期,首创于巴比伦。
一期为七天,分别由日月金木水火土七神统管,各管一天。
古巴比伦统管星期五的神,叫伊什塔尔,为金星之神,这一天叫金耀日。
星期制传入希腊与罗马后,罗马用自己的神代替了巴比伦的神。
金星,古罗马称之为维纳斯。星期五,从此被叫做维纳斯之日。
罗马七星神日传入北欧后,英伦三岛上日耳曼,维京,与土著混血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用自己的神,替代了罗马七神中的四个。
星期五,开始被北欧之神奥丁的妻子Frigg管理,在英语中称为Friday,爱神之日。
日本星期五称为金耀日,即是遵从巴比伦历法。
三菱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五会议,金耀会,此一碰头形式被SP引入。
周五之后,为周末。有闲暇,有余量来沉淀消化碰头会的内容,不用立即投入到次日的工作中。
一旦会议延长,或有周末活动,即可随时出发,不用调期。
荣克感觉月第二周的星期五,恰好上月的统计出来,又下接周末,比较适宜作为各公司联席会议的常设日。
比较晦气的是,十一月第二个星期五,恰好是11月11日,光棍节。
这一天,在美国叫退伍军人节,全国放假一天。
美国不少老兵,在这一天,都会去荣克要建胜利女神的地方,洛马岬。
那里是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部驻地,同样是美国军人墓地,埋葬着不少烈士与其配偶。绿地之上,洁白的墓碑整齐的排列着,一望无际。

在东方欢度光棍节的这一天,不少美国老兵,会去向逝去的战友,表达敬意。
第一次例会,实质性的议程很少,主要是确定程序问题。
唯一真正与各个公司有所关联的,反而是SP中央实验室提交的一份报告。
荣克的科学素养,无法推演出这份报告一旦实施,可能的演进会走向何方。
他轻易不敢下结论,借着SP全体系碰头的时候,正好把这份报告拿出来。
投石问路,看看能不能通过反馈,缕清思路。
这份报告是基于兰德公司报告的延伸。
就像首次提及计算机网络概念,就是由兰德公司1964年8月发表的分布式通讯研究报告一样。
这份报告不是什么新技术,却很可能改变世界。
这份报告是SP非科学部成员,SP空气及电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希姆尔.海芬博格提交的。
他的空气动力引擎项目开展的极不顺利,阻力大,经费不够,各方面的冷嘲热讽。
似乎是被刺激了,或者是开窍了,古板的德国人脑子中产生了一个回路。
他要把前人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设想,运用于空气物流领域。
挖地埋管道,用压缩空气做动力,把货物像气枪子弹一样崩出去。
不用抽真空,定装的货物舱就是子弹头,压缩空气可以把货舱以每小时450公里的速度推出去。
只要在每30公里助推加压一次,抵消摩擦系数就可以了。
就像气枪用拉杆轻轻一拉一样,压缩空气并不需要消耗多少电力,空调就是压缩机。
专用子弹头货舱在管道中的摩擦消耗,远远小于传动轴承,小于轮胎摩擦。
与燃料消耗相比,空气输送百公里成本,将是柴油汽车公路货运的千分之三,吨百公里物流成本的万分之六。
城际运输时间,是传统物流的八分之一。
用于城内物流点配送,用时花费是传统配送的二十分之一。
越堵的城市,速度与成本优势越明显。
如果抽真空,用磁悬浮,建设成本会剧增。管道连接漏气点,要遍设抽气泵,维护成本大。
但由于不用考虑人的因素,可以突破1224公里每小时的音速,通过对货舱逐段加速,末端最高速度可以超过1800公里每小时。
这只是真空管磁悬浮理论最高速,第一宇宙速度的十五分之一。
最后三百公里,利用货舱自身的质量加速度,就可以惯性抵达。
真空管磁悬浮用电是传统燃料耗费的百分之一,缺点是城内配送效费比不高,距离越短越没优势。
如果把管道建在地面,管壁之上由CdTe太阳能薄膜覆盖,那么电力部分可以省去。
缺点是初始投资大,更大的缺点是会遭至SPE代表亚当梅勒的强烈反对。
帝国郡SP厂区礼堂式的多功能会议室中,希姆尔.海芬博格正在台上展示他的构想。
他做了充分准备,不但用Keynote做了投影演示画面,身旁还有一个实验室助手,帮他摆弄空气输送结构模型。
那个模型就像是阀门管道一样,与自来水管没太大不同。
不同的是,每一个水龙头,都是一个物流节点,计算机将根据光码扫描,将货物从主干道分流进副管道,自动送到设置好的物流节点。
就像大江与支流,支流与小河,终端节点就是湖。
希姆尔.海芬博格在台上手舞足蹈,下面坐的一群SP高管听的晕晕乎乎,像看神仙一样。
“先生们,想想吧。”
希姆尔.海芬博格对SP无利不起早的体会越发深了,热情洋溢的对下面坐着的SP生态总裁哈蒙.H.戴维斯道,“SP生态的配送体系,如果有了气动输送系统,每一个植物工厂,都可以与分销中心连接。
植物工厂每小时产量多少?不用等待,不用拼够一车。每一批分装完毕,就可以装上子弹,扣动扳机,把菜打到最缺货的分销中心。”
老哈蒙挠了挠头,苦恼道:“你这个鬼东西,听起来不错,可真行么?好像没人用空气送过菜吧?”
“我们SP要敢为天下先。”
希姆尔.海芬博格举拳嗷的一嗓子,“不然我们设立中央实验室的意义在哪里?
相信我,戴维斯先生,真空管道磁悬浮是1922的老设想了,赫尔曼.肯培尔在提出磁悬浮时就考虑过真空管。
兰德公司同样很伟大,但它们都把目光放在了运载人身上,反而没有循序渐进的先把目光投向非生命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