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老糊涂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后没有来看皇帝的尸首,听闻皇后与那腹中的孩子一尸两命,悲恸得当场晕厥了过去。
这日,宫中出了一场大变动,不少宫人都莫名其妙受了牵连,大多与那两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狱卒一样,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并非皇帝或皇后的心腹,却也被陆泓琛关在了狱中。
众人皆道陆泓琛是个手段很辣的,连无辜者也不肯放过,唯有秦雨缨知道,那些人皆出现在了她梦里,不是对她严刑拷打就是被皇后收买,对她的冤屈视而不见……
陆泓琛这是在替她报仇。
太后昏睡了半日,才终于醒来,睁开眼所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陆泓琛放过那薛贵妃所生的皇子。
小皇子名为陆灏,唤作璞儿,刚满两个月,白白嫩嫩,很是可爱。
“他是皇儿唯一的子嗣,你若连他都不肯放过,那哀家就死在你面前!”太后说得决绝。
陆泓琛眸中略有黯色,一字一顿,落地有凿凿之声:“儿臣谨遵母后懿旨。”
他只字未提要除去皇兄的子嗣,却不知母后为何会觉得,他非要杀那璞儿不可。
太后又道:“先皇早已去世,皇儿是你的兄长,长兄如父,如今他撒手人寰,你不能立即称帝,须得为他守三年孝期。”
三年孝期?
秦雨缨听得颇为好笑。
这压根不是陆泓琛的做派,倒是符合皇帝一贯伪善的性子。
若在这场动乱中死去的不是皇帝,而是陆泓琛,皇帝定会彰显所谓的仁德,不仅不计较陆泓琛谋反之罪,反而会将他风光大葬,追封谥号。
如此真是令人作呕,虚伪至极。
“请恕儿臣不能从命。”陆泓琛不假思索,一口回绝。
太后没想到他会断然拒绝,老脸不禁一白:“你这是要气死哀家?”
“儿臣望母后长命百岁,仙福同享。”陆泓琛脸色极为难看。
这语气不容回绝,言罢,不待太后再开口,便出了寝宫。
没走多远,身后传来太后气急败坏的声音:“你就这么垂涎皇位,这么迫不及待要登基称帝?皇儿可是你的亲兄长,你亲手将他害死,心中难道就没有半点悔意!”
悔意?
秦雨缨微微叹了口气,心道太后真是老糊涂了。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此事是皇帝一手造成,皇帝不死,死的便是陆泓琛了。
若陆泓琛当真垂涎皇位,早在夺得皇宫之时,就已下令将皇帝给杀了,又何必留皇帝一条性命,徒增变数?
陆泓琛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别的,定是因担心太后无法接受丧子之痛。
或许他是打算给太后一个交代,让皇帝亲口将先前那些旧账,当着太后的面一笔笔坦白。
怎料皇帝这么快就自行了断,且将皇后也一并杀了。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在太后看来,多少有些像是陆泓琛急不可耐想要杀人灭口,皇帝与皇后才会如此双双惨死。
说到底,太后还是信不过陆泓琛这个儿子。
平日里对陆泓琛那般偏爱,实则连基本的信任都给不了,真不知那所谓的母子天伦,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离开太后寝宫时,秦雨缨主动将自己的手塞进了陆泓琛掌心。
他的手掌素来温暖,此刻却有些冰凉,一如他轮廓分明的侧脸。
“其实,即便太后不说,你也不会对那璞儿动手,是吧?”她问。
她也不晓得自己为何会忽然说起这个,只觉陆泓琛心中定有那么一丝说不出的委屈,鬼使神差便脱口而出了。
太后乃陆泓琛的生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应是再清楚不过,可在太后眼中,陆泓琛是个不折不扣的暴虐之人,连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孩都不肯放过……
所谓母后,还真不如自己这个“外人”,对陆泓琛来得更为了解。
这宫墙之中的骨肉亲情,多少令秦雨缨有些感慨。
皇帝也是太后的亲生儿子,他对陆泓琛施以最为阴毒的蛊,而太后竟一无所知,直到今日东窗事发,才终于了晓得还有这么一桩事。
许是忙于算计这个、思量那个,真正该仔细思量的,却尽数抛之了脑后……
身为圣母皇太后又如何,坐享这后宫的尊荣又如何?
到头来,还不只是一场荒唐一场空?
此时分明已入夏,这宫中的风却格外凉薄,凉薄得有些不近人情。
秦雨缨问了这么一句,陆泓琛却未答,而是将她拥入了怀中。
他的怀抱一如既往的宽厚,她将脸贴在那厚实的胸膛上,听得见那一声声犹如鼓鸣的心跳。
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有种莫名的安稳。
仔细一嗅,却又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她蹙蹙眉,忍不住嗔怪:“你何必非要对那些动过我的人下手?在旁人眼里,他们皆属无辜,你杀了他们,何愁不落人话柄?”
她口中的那些人,指的自然是李院使、狱卒,以及那叫淳儿的丫鬟。
当然,还有那些朝她弯弓射箭的御林军。
许是书灵将梦境也一五一十告诉了陆泓琛,所有明里暗里对她不利的人,皆被陆泓琛亲自找了出来,一个也没漏下。
这些人中,有的被押至午门,斩首示众,有的被发配边境,充为军妓,还有的被革去了官职,除去了俸禄……
旁人皆不晓得陆泓琛为何要如此,就连杜青也忍不住出言相劝,劝他施以仁政,莫要大动干戈。
眼下不止皇宫,整个京城都陷入了改朝换代的混乱中,可谓人心惶惶,这种时候,杀人惩处样样不落,只会令百姓对陆泓琛生畏。
如此一来,未免有失民心。
杜青的顾虑情有可原,陆泓琛却只字未听,依旧该斩首的斩首,该发配边境的发配边境,直叫杜青头疼无比。
这日,陆泓琛并未出宫,而是吩咐心腹,务必围守住七王府与牧府,以免心怀叵测之人趁机对七王府与牧家下手。
牧家的祖上是异族之事,已为众人所知。
朝野之上不知何时冒出了一则传言,说陆泓琛称帝,秦雨缨便是皇后,这流淌着异族血液的皇后,会给骊国带来灾祸,于国家社稷大大不利。

次日,陆泓琛身为摄政王,代替自刎的皇帝处理政事。
太后在一旁垂帘听政,从始至终未正眼看过陆泓琛,显然还在为昨日之事愤然不已。
“七王爷,听闻七王妃乃是异族女子,此事究竟是真是假?王爷难道不打算将事情的真相告诉群臣?”有人问。
此语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官皆晓得有这么一桩事,但碍于陆泓琛喜怒无常的性情,哪敢如此直白地问起?
此时有人先吃了螃蟹,余下的自然一个接一个地开口附和。
见陆泓琛不语,似乎并无责罚之意,更是纷纷直抒己见。
“不管七王妃是何身份,事到如今,都须将她外亲的族谱公之于众。”有官员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断然不能让来历不明的女子亵渎王妃之位,若七王妃真是异族人,臣请王爷将她休了,发配戎疆,如此也好给黎民百姓一个交代!”
话音落下,原本七嘴八舌的百官都噤了声,诧异地看着那进言之人。
那是个翰林院学士,姓郑。
郑学士年纪虽大,但入朝为官不久,一直没有什么建树,而今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仗义执言”,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七王妃是何人的妃子?”陆泓琛问。
“这……”郑学士被问得有些不明所以,“她当然是王爷您的妃子。”
“你可曾见过她?”陆泓琛又问。
郑学士自是摇头:“下官从未见过……”
“朝堂之上,有多少人见过本王的王妃?”陆泓琛的目光,冷冷扫向众人。
众人大多摇头,只有少数几个点头。
“见过王妃者,可有与之交谈过?”陆泓琛再次发问。
所有人都摇头。
那些见过秦雨缨的,并未与她说过话,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流。
百官皆不晓得陆泓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那郑学士依旧跪地保持着进言的姿势,似乎不肯放弃。
“雨缨身为王妃,平日时常随本王往来宫里,然朝野之上皆对她不甚熟悉,文武百官尚且如此,在黎民百姓眼中,她更是陌生至极,郑学士,你觉得本王需要给他们什么交代?”陆泓琛问。
“王爷这是非要下官将话说透了?”郑学士反问。
陆泓琛面上瞧不出半点情绪,依旧以不变应万变:“你且说说看。”
“先皇已逝,王爷是朝中唯一一个能执掌大权之人,不多时定是要登基称帝的。到时这七王妃便是骊国的皇后了,她留着异族的血,且身怀有孕,临近产期,生下的皇子若被立为太子,叫黎民百姓如何看待?骊国的储君,竟是半个异族人,说出去简直令人发笑!”郑学士这番话慷慨激昂,迎来了不少赞同的目光。
这话简直说到了太后的心里。
她最为担心的,便是储君之事。
陆泓琛早已立誓只娶秦雨缨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
若他坚持己见,不肯广纳妃子,为皇家开枝散叶,那太子之位定会被秦雨缨生下的皇子所占。
如此一来,储君身上便有了异族血脉。
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众人皆知,异族与骊国势不两立,事情传了出去,叫她这张老脸往何处搁?
国耻啊,堪称国耻!
一时间太后心中有所明悟,终于为自己一直以来看秦雨缨不顺眼,找到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理由——难怪此女性情如此刁蛮,行事那般放纵,原来是异族的妖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秦雨缨早有歹心,让其当上皇后,一切便都迟了……
太后心中有千种理由、万种借口,不想再容忍秦雨缨一时片刻,恨不得此刻就将她贬作侧妃,将那正妃之位让给名门闺秀,如此也好让陆泓琛这皇位坐得稳妥些。
殊不知陆泓琛打定了主意要保住秦雨缨,不打算让人动她一分一毫……
“郑学士所言极是,哀家主张为七王爷另选妃子,至于秦雨缨腹中的孩子,只能是世子抑或亲王,绝不能是储君人选。”太后道。
“太后娘娘所言甚是,”那郑学士拱了拱手,转目看向陆泓琛,“不知七王爷意下如何?”
在他看来,陆泓琛毕竟不是文官,只是个擅长领兵作战的武将,登基之后,自然需要文官的大力扶持,才能打理好这骊国的广袤江山。
陆泓琛手下并无文官,所以,现在是他出头的好机会。
只要能被太后娘娘赏识,不管陆泓琛如何看待他,他都能在朝野之中立稳脚跟。
立稳脚跟之后,他便有了一席之地,任谁也别想轻易踩在他头上。
所谓朝中重臣,大抵就是如此。
回想历朝历代,被皇上委以重任的,往往不是亲信、心腹,而是行事端正、事事在理之人,这样的人,帝王往往不得不用。
而他想成为的,便是这种臣子。
仗义执言,忠心耿耿,是他身为臣子必尽的职责。
哪怕忠言逆耳,他也必须要说。
只要能得太后的首肯、群臣的附议,想来陆泓琛不管是身为摄政王还是身为皇帝,都不敢有违众意,一口拒绝……
可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谁说本王的儿子,定是储君?”陆泓琛问。
那郑学士依旧沉浸在沾沾自喜中,花了好一会儿的功夫才恍过神来,面色一变:“七王爷,你……你这是何意?”
“皇兄不是没有后嗣,骊国不是没有皇子,本王为何要登基,本王的儿子又为何会是储君人选?”陆泓琛接而问。
“这……”郑学士忍不住结巴了一下。
他怎也没有想到,陆泓琛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如此说来,陆泓琛压根就没打算坐这皇位?
太后也是一惊。
昨日,那守孝三年的提议遭陆泓琛一口回绝,她还道陆泓琛是不愿白白浪费这三年时间,迫不及待想要登基,一刻也不愿再等,哪晓得,他压根就没有称帝之意……
这么看来,倒是她多心了?
可这世上,谁人不想当皇帝?
怕就怕她这儿子看似与世无争,实则却暗敛锋芒,另有图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