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三印度交锋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五十三印度交锋2
李秀成在京师讲武堂养成的习惯让他随时随地抱持着良好的军姿,此刻李秀成站立在杨露蝉的办公室内直挺挺的如同一颗钉子栽在那里一般,他的对英作战计划正在征寇大将军杨露蝉的手中。
以现在的形势起对英军阵地的进攻,原本是一件极好的事。
从整个战局来看,加尔各答如果得不到增援,将面临极其危险的地步,而英军最快捷有力的增援只能是来自科希马。 这样亚洲联军在科希马起进攻,就可以对科希马的英军保持了必要的压力,以防止他们增援加尔各答。
可事情有些不凑巧,在联军向锡尔赫特的左宗棠部送出补给后不久,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亚洲联军一处较大的临时补给点被破坏了。 整个补给点成为一片废墟,里面储存的弹药荡然无存。
在破坏掉补给点后,这股英军继续深入联军后方袭击沿途的补给,使得亚洲联军的补给线受到严重的危险。
英军无意中一招,让亚洲联军顿时被动起来。 因为火力极强的中**队,其后勤补给的重要性更甚于其他军队。 中国士兵一个弹药基数是24o子弹、6枚掷弹,掷弹的投掷度毋庸赘言,用鸣箭2型步枪的射作一个计算,大家便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以鸣箭2型每分钟射击12子弹计算,一场2o分钟的激烈战斗后。 24o子弹便只剩下一堆弹壳。 这时候,如果没有补给,那么中国士兵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作战了。
所以先进地装备在给中**队带来了更强火力的同时,也对中**队的后勤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补给点被英军攻击,会给亚洲联军带来如此重大的影响。 现在存放在前线的弹药只能保证每个中国士兵2.5个基础的弹药,也就是说这些弹药只能提供一场5o分钟地高强度火力攻击。 显然以这点弹药存量起对英军十几万人的进攻是过于冒险了。 假若在进攻失利后,英军起反攻怎么办?杨露蝉不得不担心这儿后果。 他是近三十万军队地统帅。 不是一个队官、管带或者是协统,作为一个高位的统帅若是决策失误。 牺牲的不仅是数万的生命更是一个国家的国运。
这些问题让杨露蝉犹豫起来,他语重心长的向李秀成声音说道:“秀成,当初皇上着人将你从肆井找出,本帅便知你是非常之才。 出征以来秀成的表现,非常出色,连平日素不夸人地左季高也对你另眼相看。 只是本帅深受浩荡皇恩,一身所系责任重大。 战争输了我杨露蝉即使马革尸还也无所畏惧。 可我杨露蝉畏惧的是皇上和朝廷将处于被动,我大中华国在南海新建数省重新落入英人手中,那时东南一带无我中华立锥之地。 这是一步险棋,暂且不议。 ”
说到这里,杨露蝉又补充道:“现在黄将军部已在剿灭补给线上的英军,等弹药补给上来,我们再行进攻不迟。 ”
李秀成还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弹药一事,可使士兵节省用弹。 若是实在不行,还可使用缴获的英军武器,队伍中有很多老兵使用过燧枪。 标下以为,英军一定急于离开科希马,此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杨露蝉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眼前进谏的若是左宗棠或许他便准了。 但是。 李秀成毕竟是个刚出学堂不久的年轻人,杨露蝉犹豫起来。 他实在担心补给上地困难,如果中军主力出现问题,其他三路人马的战果便会白费,想到这里杨露蝉说道:“这样,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英军的动向,另外派遣人催促一下后方的补给。 ”
正在此时,有通信兵来报:“大将军,前方来电,英国人在未时初起了进攻。 ”
最近几天。 英军不断的起进攻。 面对英军接连的反攻。 杨露蝉加重了防御为主地心思,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走到李秀成的身边拍着他的肩头说道:“就这样吧。 ”
李秀成从掩藏在树林里的地垒走了出来,他的情绪有些失落,通过对前线战报的分析,李秀成很有把握认为英军会撤离科希马,甚至李秀成认为最近英军的进攻就是在掩饰其撤离的意图。
他摘下了头上绿色的军帽,午后的天气格外地晴朗,湛蓝地天空在雨后见不到丝毫的云彩,这样地天气视线格外的良好。 李秀成站立在一处山坡上眺望着前线激烈的战况,他的血液在燃烧,他的心中渴望参加前线的战斗。 自小听着“说岳传”、“三国演义”的评书长大,在李秀成的心目中一直渴望着指挥千军万马,将男儿的热血抛洒在铁与火的战场。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战斗开始以后前线不断的有担架抬了过来,这些伤员让李秀成感到战况的猛烈。 可以说能被担回来的伤员都是不幸中的幸运者,更多的人已经变成了千万块碎肉,肢体四分五裂。 而担回到前线医院的伤兵轻则血肉模糊,重则缺胳膊少腿。 造成这种伤害的主要是英军的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 这次的科希马战役,联军在火炮上吃了很大的亏,这种情况主要是联军中缺少重型火炮造成的。
而前线没有重型火炮的原因,又是因为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夺取到马六甲海峡的制海权造成的。
缺少制海权运输自然不能走海路,这样中**队的运输只有从6路通过。 6路上有两条线路,一条从云南到达缅甸。 一条绕道越南经万象暹罗到达缅甸,目前两条路都在使用,可由于前者路途艰难,后者路途遥远,导致中**队的重型火炮一直没有送到前线。
李秀成看到这些经过的伤兵,他默默地摘下了帽子,心中越对火炮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收拾起有些怅然的情怀,李秀成快步走向了参谋部的办公室内。 相对于外面紧张纷乱的情景,参谋部里是另外一种忙碌。
地面上最打眼的是十数根相互缠搅的缆线,这些缆线向里间延伸,一直连接到房间里七八台电报机的后面,为报机供电的军人机械地摇着电机上的把手。 几个报务员正戴着耳机配合着指压和前线通讯着,在电缆线里频繁传送的电波将集团军参谋总部和下属各镇的参谋部连结了起来,这样各镇最新的战报便能及时送到参谋总部。 除了和下属单位联系,这里还负责和其它固定地点的外单位部队相互联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