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大奸似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贯!!!
如此恐怖的数字让所有人都震撼无比,这么沉重的债务,已经不是还不还得起的问题了,绝大多数人将他们卖了,都不值一百贯,更别说一千贯了。
不过,更让褚文远、葛明静他们震惊的是——君子协议。
君子协议,必不成文。
也就是说,他们今天答应了,以后随时可以反悔而不遭受任何法律的惩罚,苏彧却要付出数百万贯帮他们安置落户,更要花费更多的钱建立产业来让他们找到工作。
安置落户从来都不是问题,朝廷在最开始就能做。
难的是数十万难民的就业问题……
不能就业,就不能生产,不能维持生活,随时会饿死,朝廷不可能一直养着那么多难民,那会直接拖垮财政的。
所以,苏彧要做成这件事难如登天。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赚够一千贯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赚到钱的问题……
在众人的震撼与茫然当中,褚文远站了起来,他说道:“小圣人,这世上很多事情,不光是有志向就能做成的。”
“没有土地,如何才能安排二十五万人的生计?”
褚文远说出了所有人的担忧,是啊,没有土地大家要怎么才能维持生计呢?他们当中是有不少工匠,但那只是少数。
绝大多数都是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啊。
对于众人的担忧,苏彧只是自信的一笑,他反问道:“你们领了这么多天的热水,知道蜂窝煤是我发明的吧?”
众人点头,部分人若有所思。
苏彧笑道:“蜂窝煤可以让大宋朝所有人都有火可用,其中蕴含的产业价值,每年多达数千万贯,可以容纳百万人就业。”
褚文远问道:“小圣人需要我们挖煤?”
苏彧摆了摆手指,说道:“我没有煤矿,自然也不会让你们去挖煤,不过,我可以让这里变成蜂窝煤加工厂,给整个东京城提供蜂窝煤。”
褚文远眼睛顿时亮了,他兴奋道:“如此可以安置数千人。”
苏彧笑了笑,说道:“我还发明了很多东西,如今防疫用的酒精就是我发明的,我还发明了白糖,不过,那些东西都送了出去,我们不生产。”
褚文远道:“那我们做什么?”
苏彧指向今日已经堆砌的初成规模的砖窑和高炉说道:“我们烧砖、烧水泥,这两项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数万的劳动力。”
苏彧此话一出,褚文远他们彼此对视了一眼,心里有底了。
不管他们要做什么,不管他们会多辛苦,按照苏彧目前给的厚待,都远远超过了,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人这一辈子,只要有饭吃,力气是用不完的。
只要苏彧能够给他们工作,能让他们吃饱饭,一辈子替苏彧做事又如何?
于是。
褚文远抱拳说道:“我褚氏六百三十二口,愿与小圣人签下君子协议,若是小圣人能够将我等安置落户,我褚氏有生之年,必替小圣人赚六十三万两千贯!”
“歃血为约,厚土所鉴!”
说着,褚文远竟然从怀里拿出一把割肉用餐的小刀,在掌心一划,血液便流了出来,他不管伤口,而是用力一甩,让血液洒在地上,最后高举着手掌。

褚氏或许有人看着这边,见族长动了,竟然全部站了起来。
近百余人身上有刀,都跟着歃血为盟,其余妇女、小孩也都站了起来,高举着手掌,表示着自己的意愿。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跟随。
苏彧的君子协议就这么传开了,当即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高举着手掌,立着盟约,不管有没有,反正不签字画押,大家也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反而心中落下了一块石头。
他们虽然称呼苏彧为小圣人,却不觉得这世上有无欲无求的圣人,苏彧真的什么都不要,就给他们吃肉,让他们吃饱,还给他们房子衣服,他们反而觉得不踏实。
此刻,反而都安定了。
他们本就是走投无路的人,卖命给谁不是卖?
如此场景,十万人歃血共盟,苏彧也被这股情绪所带动了起来,他高声的说道:“这是历史性的时刻,若干年后再回首,你们会发现,世界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诸位,我有一首词,请共赏!”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宋朝虽然文风鼎盛,可贩夫走卒不懂诗词。
然而音乐是无国界和语言的,当这首临江仙以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方式被唱出来,那股历史沉淀的沧桑让所有人都为之感染。
仿佛自己是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一员,感受到了那股历史的浪潮……
……
皇宫,摘星楼。
这是东京城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万家灯火,也可以看到城外十万人聚会所点燃的火炬,仿佛点燃了城外的黑夜。
“君子协议。”
“二十五万人,就是两亿五千万贯,苏彧会做生意啊,我看汇通商行那个叶明仁,就不如他,点石成金的本领,苏彧已经出神入化了。”
“王中正。”
“你信不信,放在五代十国,那小子三天就能拉起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来。”
夜里楼高,似乎风也大,赵祯内心火热,只是穿着锦衣睡袍就那么吹着风,王中正反而打了个寒颤,连忙说道:“如今天下太平,没人敢造反的。”
“太平?哪里太平了。”
“朕亲政二十年,大小起义三十七次,虽然都不成气候,但反应的是什么东西朕清楚的很,朕的江山……在动摇。”
“民心,在遗失。”
“只要想做,造反的环境,何愁没有?”
王中正艰难的咽了口吐沫,这里就他跟赵祯两人,他不能不接话,只好说道:“奴婢想来,小苏大人应该不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官家,这四句话……”
“振聋发聩呢。”
“奴婢认为,若非文曲星下凡,是说不出这话的。”
横渠四句的气势,古今罕有,任何听到的人都会为之震撼,可以说是说出了儒者的终极目标,堪称儒家最响亮的口号。
能说出这四句话来,无论如何看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只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