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三国人物散论之吕布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吕布的最后
吕布刺杀董卓后,并州与凉州两支军事力量之间更势同水火。《后汉书·董卓传》说:"(李)傕、(郭)汜以王允、吕布杀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李傕、郭汜是凉州军的重要人物,他们采取杀尽军中并州人的残酷行动,是必然的。《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说:"(吕)布自杀(董)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从吕布说来,排斥凉州军的李傕、郭汜等人,这也是必然的。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战争,以吕布失败率军退出长安而宣告结束。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张)杨及部曲诸将,皆受(李)傕、(郭)汜购募,共图(吕)布。布闻之,谓杨日:‘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傕、汜爵宠。’(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吕)布为颍川太守。”当吕布被袁绍利用,为其大破黑山军张燕之后,险为袁绍谋害,从而来到河内依靠张杨。并州军的吕布、张辽、张杨集合在一起,对凉州军的李傕、郭汜来说,当然是严重威胁。他们首先进行分化,诱使张杨及其部曲诸将杀死吕布。在张杨看来,这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因为不但可与凉州军暂时和解(他在河内,与吕布不同,没有与凉州军直接冲突过),而且可以兼并吕布部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吕布的这番话,指出他与张杨同属并州军事集团,唇齿相依,如果内部火并,吕布被杀,张杨也必然势孤,无疑将为凉州军所攻灭。权衡轻重,张杨不得不放弃这个如意算盘。表面上,他敷衍李傕、郭汜,实际却大力保护吕布。在这种情况下,李傕、郭汜只得反过来笼络吕布,任他为颍川太守。吕布得到颍川这块地盘,有了立脚之地,而颍川、河内两郡又相互邻接,从此,并州军事集团力量也日益壮大。割据兖州的曹操与陈留太守张邈,以及当地大姓豪族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曹操谋士、也是当地大姓豪族代表人物的陈宫,乘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的有利时机,勾结反对曹操的一批人,准备起兵,将曹操逐出兖州。《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说:"(陈)宫说(张)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亦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俊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遂从之。”陈宫的建议很明白,他们之所以利用吕布,是看中他的“善战无前”。实际上,陈宫对吕布是轻视的,仅将他当作一名“壮士”使用,陈宫说词中用了一个“权”字,就可以清楚的说明这一点。曹操谋士程昱也看出,陈宫等人对吕布是“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不过是利用吕布而已。尽管濮阳一战,曹操十分狼狈,几乎为吕布的军队所俘,但在袁绍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大败吕布,收复兖州。这次战争,吕布被利用,失败后只得东奔徐州依附刘备,不久即攻破刘备,夺取徐州。
由于吕布仅是一名“轻侠”型的人物,一贯为当时的大姓豪族所轻视,在徐州,大姓豪族对吕布仍是反对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陈珪、陈登父子。陈珪是下邳淮浦人,“历世著名”。《后汉书·陈球传》注引谢承《后汉书》说:"(陈)球弟子珪,字汉瑜。举孝廉,剧令,去官。举茂才,济北相。(陈)珪子登,字元龙,学通今古,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一领广陵太守。”当吕布与袁术准备联合之际,陈珪深恐“徐、扬合从,将为国难”,因劝说吕布投靠已控制东汉政府的曹操,并说服吕布派遣陈登到许县“奉表谢恩”,从而陈登得以建议曹操及早消灭吕布。曹操当然十分高兴,任陈登为广陵太守,并命“阴合部众以为内应”(《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当曹操进攻吕布时,陈登即率领广陵郡兵“为军先驱”(《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先贤行状》),在曹操消灭吕布的战争中起了一定作用。
吕布为曹操所杀,张辽投降,后来成为曹操的五员名将之一。至于张杨,《三国志·魏志·张杨传》说:"(张)杨素与吕布善,太祖(曹操)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张)杨将睦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众。”说明当吕布被围时,张杨曾拟援救,以河内、徐州之间距离遥远,是不可能的,只得“出兵东市,遥为之势”。这里的“东市”,《三国志集解》引胡三省说:“野王县东市也。”又引赵一清说:“河内郡野王有射犬聚,东市亦当在其处。”都认为这是野王县的市。如果张杨仅出兵野王县东市,对被围困在徐州的吕布来说,如何能“遥为之势”呢?这是难于理解的。联系到当时形势,很可能“东市”是“东郡”之误。东郡属于兖州,是军事要地,张杨出兵进攻曹操后方,借此缓和曹操对徐州的围攻,这样才能够与吕布遥相呼应。不久,部将杨丑杀死张杨,响应曹操,而杨丑又为张杨部将睦固所杀。当睦固准备将这支并州军拖回河北投奔袁绍时,为史涣所破,睦固被杀,这支军队也可能为曹操收编,并入张辽所部。

————————————————————————————————
(二)“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曹操别传》说:“吕布骁勇,且有骏马,时人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说:“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太平御览》卷八七九引《曹瞒传》也说:“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也说:"(吕)布便弓马,膂(lv)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当时人们对吕布的最高赞誉。但是,这也十分明白,人们所赞誉的,仅限于他的骁勇,而不是其他。即是说,除此之外,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不高的。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对吕布十分轻视,认为“粗中少亲,刚而无礼”,不过是一名“匹夫之雄”(《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曹操的另两位重要谋士荀攸、郭嘉也对吕布作了“勇而无谋”的评语(《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此外,当时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陈登在曹操座中同样评论说“勇而无计,轻于去就”(《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也表示出他对吕布的极端轻视。这些评价都是来自曹操方面。如前所说,曹操的敌手陈宫、张邈两人曾利用吕布为他们火中取栗,夺取曹操所据有的兖州,他们的评论是,“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所看中的仍是他的武勇。“骁勇”、“善战”,以及“勇而无谋”、“勇而无计”,这就是当时人们对吕布所作的全面评价,并勾画出吕布这个人物的才力和性格。所谓“匹夫之雄”和“壮健”,不就是“剑客”、“轻侠”、“壮士”吗!
吕布所统率的并州部队,长于骑射,是一支骑兵劲旅,如前所说,吕布曾在董卓军中任过“骑督”。当吕布最后失败被俘时,还对曹操说过:“明公(曹操)所患不过于(吕)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吕布是仍以自己统率骑兵作战的才能自诩的。《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说:"(吕)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不但在这次战斗中,“陷锋突阵”,几乎贯串了吕布这支骑兵作战的全部历程。可以设想,吕布如此,张辽、张杨也是如此,并州军事集团应该是以运用骑兵冲锋陷阵见长的。由于这个军事集团所具有的这种长处,以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时,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还认为“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当吕布一旦为曹操消灭,曹、袁之间决战也就展开了。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说:"(吕)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又同《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说:"(吕)布谓太祖(曹操)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吕布勇而无谋,缺乏作战部署,也缺乏对部属的统率能力,加以内部相互猜忌,彼此之间不团结;而所谓“但信诸将”,也是有条件的,对大将高顺的日益疏远,并夺取高顺部众与所亲信的魏续,即是显著的一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并且如《英雄记》所说,吕布和诸将妻子之间还存在着某种暖昧关系。吕布的最后失败被杀,就是侯成、宋宪,包括所亲信的魏续等诸将背叛投降的结果(《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以吕布为中心的并州军事集团,是一支具有特殊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年代,他们曾成为拥有强劲武装的割据势力,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是,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加以一贯被人利用,又必然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终于为曹操所消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